分享

时隔二十年,他以两件作品入十二届国展!

 朝歌淇水悠悠 2020-09-25
笔:弘正书社定制篆、隶专用兼毫
墨:玄宗超浓
纸:弘正书社定制长格篆、隶彩金蜡笺
书写时间:每幅作品均在30小时以上

1999年,我创作了一幅不到一百字的行书条幅,入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2019年,我创作了近千字的隶书作品和篆书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

廿载弹指一挥间,我已从青年步入中年。

图1 刘啸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作品

隶书吾本中堂

规格 248cm×120cm

局部

刘啸“小字隶书投展指南”

集中解决小字隶书创作的难题

本课以
语音+图片+小视频的方式授课
共6节
第一节课1元


我出生于天津静海。幼承家学,在我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县城消息闭塞,那时只能靠阅读《书法报》《青少年书法》获取外界的信息。1992年,我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当时看到报纸上有河南书法函授学院的招生启事,就果断报了李刚田先生的高研班。在随李刚田老师学习期间,虽说是函授,但眼界大开。1993年,在天津市书协青年骨干班学习,聆听孙伯翔、董鸿程、唐云来诸先生讲课,受益匪浅。199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电力局工作,又报了海上徐正廉先生的篆刻函授班学习。1999年,看到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征稿启事,我投稿试试,没想到侥幸入展。

廿载弹指一挥间,国展作品逐步走向专业。

20年前国展投稿,比今天简单很多。1999年我正在学习米芾和王铎行书,就找了两首吴镇的《渔父词》作为创作内容,全文不到60字。当时用了一张一尺宽八尺长的生宣,写了近30遍,在其中挑了一张自己满意之作投稿,后来入展了。

2019年上半年,十二届国展征稿启事发布后,我决定先写隶书。在有限的时间内,我完成了一遍初稿和一遍定稿的书写。我选择司马光《训俭示康》作为内容,把对司马光的介绍用200多字进行概括,用汉篆写在作品右上角,然后又用汉简风格,写了对此文的读后感300多字,写在正文左边。至此,整幅作品(图1)形成三个部分,正文为主,题记、跋文为辅,三段分别以汉隶、汉篆、汉简书之,可谓汉风扑面。之后,我又选择了一段《淮南子》的内容,节录《说山训》一段,660字左右,用黄牧甫篆书风格书写,正文书写后,又用汉篆书写对《淮南子》一书的介绍,240字左右(图2)。

图2 刘啸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作品

篆书中堂

规格 248cm×128cm

局部
魄问于魂曰:“道何以为体?”曰:“以……吾直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得之矣!乃内视而自反也。”魂曰:“……矣,何道之所能乎!”魄曰:“言者,独……以沦于无形矣。人不小学,不大……止不荡也。詹公之钓,千岁之鲤……喜,精之至也。瓠巴鼓瑟,而淫鱼……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

时隔20年,两次入展国展的作品也有几点变化:一是更加深入传统,参展作品工作量也成倍增长。二是在章法上,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丰富,也是和自己学识修养的逐步提高相结合。三是在使用的工具材料上,或可说,当代的参展作品用纸也是中国宣纸工艺进步的体现。

廿载弹指一挥间,书法学习途径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孩提时代对书法的学习,是从《多宝塔》到《谈谈学写钢笔字》;少年时代从《怎样刻印章》《篆刻学》到《篆刻五十讲》;青年时代的书籍相对丰富,书法专业报刊一路伴随。如今,随着金石简牍的大量出土,出版市场的极大丰富,百度、淘宝的便捷应用,大量的信息、图版丰富了我们的学习,中国书法得以“史诗般发展”。近几年,我把之前对书法的有选择学习变为系统学习,真是像一条鱼儿游在知识的海洋。二十载一路走来,下个二十年中国书法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共同参与,共同期待,共同见证。
供稿:2020《书法报》第3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