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期档成教育剧专场,《少年派》映射出哪几类“中国式妈妈”?

 网视互联 2020-09-25

教育题材成了今年暑期档的关键词。

前有聚焦高考的《少年派》6月初开播;后有经历特殊原因改档的《带着爸爸去留学》,上周正式开启群像留学教育戏码;而另一部由黄磊、海清主演、同样聚焦教育的《小欢喜》,也即将跟观众见面。

在这类电视剧中,往往孩子和家长都是主角。谁能率先引发观众的热议,谁就能率先引发共鸣。单就这点看,《少年派》迈出了第一步。目前,该剧更新至第14集,随着剧情的推进,#邓小棋该不该生气##钱三一妈妈#等话题喜提热搜,引发了一众网友热议。在相关微博评论中,网友们纷纷感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像钱三一妈妈一样的妈妈,又或者是班主任。而早在《少年派》刚开播没两天,“林妙妙妈妈,一抓一大把”也成为大家追剧达成的一个小共识。

猫影文娱(ID:maoyingtv)看来,一方面,剧中角色人设被关注、被讨论,一定程度上证明,《少年派》所要传递的各式教育成长价值观,正在一次次热议中被释放;另一方面,剧中三位妈妈(林妙妙、邓小琪、钱三一妈妈)身上所投射出的“中国式妈妈特色”,值得探究。

 1、套牢派

代表:裴音(演员刘孜饰)

身份:钱三一妈妈 

特点:人狠话不多,开口就是毒药

在昨晚更新的剧情中,一段裴音和林妙妙妈妈约谈的对话内容,引发了观众的热议,在一众上影节热搜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部分对话如下:

如图,这是一场关于高中生早恋的对话。作为市状元的妈妈,裴音从发现半袋芒果干、画、发卡之后,立即找了老师,然后试探钱三一反应,紧接着就约谈女方家长,语气咄咄逼人。对,中途还和钱三一爸爸见了一面,有一个大前提是,男方应该是出轨,两人关系非常不好,即便这样,裴音也主动约见了。足以可见,她把这件事看的极其重要。

整个节奏、流程,确实像极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妈妈针对孩子早恋的反应。如果说早恋算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那么裴音在和林妙妙妈妈对话过程中,那句:“把头发送给一个男孩,跟勾引有什么区别”,则是新引发的热议点。一遇到诸如早恋这一类的事情,大部分家长、老师,会出现天然的评判倾斜,大多把责任划分到女生。这其实是一个很小的点,但也隐藏了很多年,在《少年派》中引发讨论,是好事。

说回钱三一妈妈,穿着大气,一看就不缺钱,外人眼中光鲜亮丽,但其实,她丈夫出轨,为了孩子,她不离婚,也拒绝接受男方的钱财。钱三一成了她唯一的希望,所以,她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成为她儿子前行路上的绊脚石,哪怕是隐形绊脚石,她也会如惊弓之鸟一般,十分敏感,甚至不惜伤到别人。

生活中,像钱三一妈妈一样的妈妈们,不在少数。外表傲娇、内心敏感,外表光鲜亮丽、内心想法自私、极端。根据《少年派》的片花剧透来看,钱三一妈妈后面会有成长和转变,最终和儿子上演大和解。但现实是,跳出小荧屏,大部分妈妈也好、孩子也罢,并没有如此幸运,她们大多终其一生,都陷在一个拧巴的母子/母女关系中。

说起来,这也和每个时代的教育大环境相呼应。而如今,时代在进步,希望父母和孩子的思想也能往前。

2、圈养派

代表:王胜男(闫妮饰)    

身份:林妙妙妈妈   

特点:碎碎念,该怂就怂,该怼就怼

很大程度上来说,王胜男所代表的是过去和现在,甚至未来全国过半的妈妈形象。她们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践行圈养式教育。擅长碎碎念,为孩子好是她们的口头禅。心情随孩子学习成绩走,忽高忽低,时好时坏。

第1、2集中,首次住校的林妙妙周末回家后,王胜男上演的三出戏码:第一出,喜相逢其乐融融,相敬如宾,相拥而泣;第二出,两生厌;第三出,惜别离。(插播:和小编及小编身边的好友经历,如出一辙。)确实也是应了剧中那句台词:住校,是锻炼子女和父母的独立能力,注意,并非只是子女。

和全天下父母一样,分班前,王胜男坚信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想法在林妙妙转到文科班后,逐渐消失。在昨晚和钱三一妈妈battle之后,王胜男也要开启陪读之路了,可以预见到,刚刚有所缓和的圈养式教育,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将会迎来小高潮。

不同于钱三一妈妈,不论是编剧六六笔下的王胜男,还是现实生活中贴近王胜男的妈妈们,虽然也把孩子当成生活的重心,但相对来说还算理智。在和子女的关系上,前者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类型,极容易引来最后的大爆发;后者其实大部分问题都在每天或每周的三出甚至更多戏码中一点点分销掉,关键时候见分晓,比如至今还挂在热搜上的那场battle。

这种圈养式教育通常是中国家庭的常态,比较能引起不同年龄层的共鸣和反思。

3、放养派

代表:邓心华(黄曼饰演)

身份:邓小琪妈妈   

特点:自以为钱能代替一切 

邓小琪的人设,其实颇有些争议。比如她看了林妙妙和钱三一的照片应不应该生气、她到底有没有把林妙妙当成好闺蜜、她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等。

而邓小琪妈妈,从目前更新的剧情来看,她应该是一个工作狂,几乎没什么时间和精力管邓小琪。就连学校家长会,也不忘和江天昊爸爸搞商业social。在她的观点里,似乎挣更多的钱,给邓小琪营造一个优渥的环境,就是爱。关于教育,或许是因为邓小琪将来要学习表演,所以邓心华呈现的是放养式教育,反正在目前更新的剧情中,极少有邓妈提及邓小琪学习的桥段。但在邓小琪那里,她极度需要妈妈的关心。这一点,从她听说妈妈也回家时的心情到妈妈因工作不能陪她吃饭,前后鲜明的对比中明显可见。

虽不像林妙妙妈妈那样是中国家长的一个常态,但邓心华这种用钱替代一切的放养派,也是一部分父母的代表。有一点很明显,林妙妙和邓小琪也会偶尔彼此羡慕,林妙妙羡慕邓小琪自由,而邓小琪羡慕林妙妙有个爱碎碎念的妈妈。

《少年派》中呈现出三种不同的中国妈妈,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们都爱自己的子女。像这种群像式教育类型剧,一旦能将不同的家庭教育观,给予到观众,从而引发不同维度的探讨和交流后,实际上,剧集的社会意义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正如该剧导演刘惠宁所说,《少年派》试图从“少年”角度出发,用少年的眼光去打开世界,用青春之甜治愈高考之苦,同时去调和琐碎家庭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最重要的还有,少年们在人生中第一次产生的一种渴望,想要和父母、和他人、和这个世界平等地谈一谈。

编剧六六还是一如既往的擅抓现实,她笔下的四组父母子女,各自呈现出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和家庭形态,借此探讨当下教育、父母子女关系。这类群像戏,对于细节和演员的表演要求都极高。截至目前,《少年派》豆瓣评分停留在6.7份,超过8000人打分,78%的人打了三星以上,口碑还算不错。

但其实,比起口碑或者收视,我们更看重四组父母子女的不同呈现,能否真正地给更多家庭带去关于教育、关于子女关系的成长。归根到底,这都是一场双向成长的战役,剧中的和解和释怀,也希望蔓延到现实生活中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