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特别涉及的是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是由阴虚阳亢,肾不主骨,又不能主髓,水髓不能并发润骨。因而导致骨不能左右上下自如活动,使骨质形成局部结晶体,该病乃是一种常见疑难病症,如不能得到合理治疗,久之病灶压迫神经,出现手足麻木,致残率较高,该病发病率中老年人较高,中医治疗上述症状大致可分三种一种外用、一种按摩、一种内服中药。目前中药治疗已有不少方剂,但效果不十分理想,远期效果不佳,绝大多数患该病的需要陪伴护理,给家人及经济精神上带来很大压力,因而人们企盼着有一种方法简便治愈率高的中药尽快问世,以解患者之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用中药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药物效果不理想的难题,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造价低,疗效显著的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成药。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成药,该中成药采用如下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制成,其原料及配比为(d为单位重量份)钻地风6-12d 鸡屎藤5-12d 风毛菊4-15d稀签草10-15d金刚藤12-15d秦艽12-15d牛膝15-20d 细辛3-5d川芎15-25d乌稍蛇15-25d狗脊10-15d 甘草4-6d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丹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配方从82年以来潜心钻研,86年在自身试验百余次,89年用此处方进入临床中治疗上述类型患者5000多人,治愈率达96%以上。本发明方剂配伍能有效的改变全身血液循环,调节阴阳平衡,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络,使水髓并润骨质,使骨刺和骨质形成的结晶体转化,气血功能可顺达,缓解疼痛。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本发明是一种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成药“骨消丹”,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成药“骨消丹”采用如下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制成,其原料及配比为(d为单位重量份)钻地风6-12d 鸡屎藤5-12d 风毛菊4-15d稀签草10-15d金刚藤12-15d秦艽12-15d牛膝15-20d 细辛3-5d川芎15-25d乌稍蛇15-25d狗脊10-15d 甘草4-6d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丹剂。 骨刺是由阴虚阳亢,肾不主骨,又不能主髓,水髓不能并发滋润骨质。因而导致骨不能左右上下自如活动,使骨质形成局部结晶体,气血功能紊乱。 根据上述中医辩证本方运用滋阴调补,软化骨刺,促进骨质新陈代谢,解除神经局部压迫等12味药物组成。 本发明方剂中的中药,归经及功能如下(1)钻地风归肝、肾经。 功能祛风湿,活血止痛。 (2)鸡屎藤归肝、肾经。 功能解毒消肿,祛风湿。 (3)风毛菊归肝、肾经功能止痛,消除各类肿痛上述三味药详见《中药大全》p233页,p236页。 (4)稀签草辛、苦、寒,归肝、肾经功能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风疹、湿疤。 (5)金刚藤甘酸平,归肺、肾经。 功能祛风利湿,用于筋骨痛、历节痛、风痹病,关节疼,跌打损伤。 (6)秦艽苦、平、归肾经。 功能祛风利湿,用于风湿痹疼,关节疼,中风手足不遂和活血舒筋,筋骨拘挛,经络不通。 (7)牛膝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遂瘀通络,引血不行,用于腰膝酸疼、筋骨无力等。 (8)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 功能祛风散寒,通窍止疼,湿肺化饮,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疼。 (9)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疼,活血通经,肋刺疼,跌扑肿疼,头疼,风湿痹疼。 (10)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 功能祛风通络,止疼,用于风湿痹疼,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麻风疥癣,恶疮等。 (11)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补肝肾,补腰脊,祛风湿,腰脊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疼等。 (12)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疼,调和诸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四肢挛急疼痛。 本发明方剂配伍能有效的改变全身血液循环,调节阴阳平衡,补肝肾,强筋骨,遂瘀通络,使水髓并润骨质,使骨刺和骨质形成的结晶体转化,气血功能可顺达。 根据100例临床治疗观察平均年龄61岁,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6岁,其中男79例,女21例。 病例选择标准1.主症状颈椎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骨刺,包括足根刺。 2.临床表现头晕,恶心,失眠,头部摆动受阻,腰椎间盘突出,前弯后仰左右活动疼痛加剧,四肢无力,重则无法站立,压迫神经,辐射四肢,麻木无知,呆行艰难,手足拘挛等。 3.易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 中药辩证骨之疾,肾为源,注阴阳,明经络。 中药治疗疗效临床判断标准1.基本痊愈脑部不适,头晕、恶心消失,疼痛基本全无,上肢、肩手足关节活动正常,无麻木感,睡眠思维与正常人一般。 2.显效脑部不适,头晕、恶心较前明显减轻,疼痛较前明显好转,上肢、肩手足较前大有改善,麻木可时现,<但患者病情与情绪变化有关> 3.有效上述症状较前都有轻度好转,但不十分理想。 4.无效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一切疼痛症状无改变。 上述病例为选择标准,服用本发明的“骨消丹”,每日2次,每次1粒,服药期间一律停用其他中西药物,两个月为一疗程观察结果见表一。 讨论1.本品采纯中药制剂,用于100例患者除6人无效外,无任何不良反应。 2.经电话,信件回访,一般1-2个疗程可恢复,疗效确切,服用方便,是一种疗效确切值待推广的中药制剂。 根据上述资料可看出,本中成药品的临床效果可达95%,高于目前治疗本病的治疗水平,且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服用方便。 实施例1.本例采用的中药原料重量配比如下(d为单位重量份)钻地风10d鸡屎藤10d风毛菊12d稀签草12d金刚藤13d秦艽14d牛膝15d 细辛4d 川芎20d乌稍蛇15d狗脊10d 甘草6d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丹剂,本例制作方法如下1.按上述重量配比取各味中药; 2.共研细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炼密为丸,炼密度为115°-118°。药密的比例为1∶1.2-1.3;含水量不能超过14%;制成9g密丸。 圆球形,黑褐色,味微苦;[用法与用量]口服 每日两次 每次一粒;[疗程]两个月;[禁忌及注意]服药期间禁食羊肉、烟、酒、海鲜类。 实施例2.本例采用的中药原料重量配比如下(d为单位重量份)钻地风6d 鸡屎藤5d 风毛菊4d稀签草10d金刚藤12d秦艽12d牛膝18d 细辛3d 川芎15d乌稍蛇20d狗脊11d 甘草4d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丹剂,本例制作方法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3.本例采用的中药原料重量配比如下(d为单位重量份)钻地风12d鸡屎藤12d风毛菊15d稀签草15d金刚藤15d秦艽15d牛膝20d 细辛5d 川芎25d乌稍蛇25d狗脊15d 甘草5d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丹剂,本例制作方法同于实施例1。 表一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成药“骨消丹”,其特征是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成药“骨消丹”采用如下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制成,其原料及配比为(d为单位重量份)钻地风6-12d鸡屎藤5-12d风毛菊4-15d稀签草10-15d 金刚藤12-15d 秦艽12-15d牛膝15-20d 细辛3-5d 川芎15-25d乌稍蛇15-25d 狗脊10-15d 甘草4-6d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丹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种所述的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成药“骨消丹”,其特征是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成药“骨消丹”采用如下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制成,其原料及配比为(d为单位重量份)钻地风10d鸡屎藤10d风毛菊12d稀签草12d金刚藤13d秦艽14d牛膝15d 细辛4d 川芎20d乌稍蛇15d狗脊10d 甘草6d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丹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治疗骨刺、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的中成药“骨消丹”。该“骨消丹”采用钻地风、鸡屎藤、风毛菊、稀签草、金刚藤、秦艽、牛膝、细辛、川芎、乌稍蛇、狗脊、甘草等为原料制成口服中成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发明的配方具有改变全身血液循环,调节阴阳平衡,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络,使水髓并润骨质,骨刺和骨质形成的结晶体转化,气血功能可顺达,缓解疼痛。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治愈率达96%以上。 文档编号A61P19/00GK1488375SQ0215794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3日 发明者杨丙申 申请人:杨丙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