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密行动1980年,原四野主力部队的士兵奉命潜入越南执行任务

 江山携手 2020-09-25

大家好,我是小俗事

”敌后捕狼“

1979年10月21日,原海南军区132师,奉上级命令进驻广西中越边境,在宁明、兰板、那途、防城、洞中、板巴一带与越军进行边境轮战(作战部队轮番上阵)。

到达边境后,为摸清对手的兵力分布,活动规律。132师派遣侦察连每天在边境线上,与越军阵对阵,刀枪相见。

1980年元旦刚过,师侦察连在前沿阵地多次与越军短兵相接后,发现大量越军部队,正不断从后方频繁地往边境线上靠拢。

侦察连将情报上报后,132师作出了简单的分析,认为:

越军是害怕我军会利用在1980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一周年之际,再次对越方进行军事打击,于是聚兵备战。


前进指挥所

在将情报上报给广州军区后,广州军区前指,根据目前敌前方紧张、后方必然会产生松懈的规律,决定对敌后采取一次侦察捕俘行动,摸清敌人背后的真实企图。

命令派遣敢于硬拼硬的四野主力部队,(原44军邓华纵队)132师的侦察连来承接此项任务。

侦察连官兵接到越境擒敌的命令后,个个摩拳擦掌兴奋无比,大家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机会终于来了!

敌后捕狼行动,这是一次重振军威的机会,师首长也非常重视这次侦察捕俘行动。

挑选人员

师首长在师部会议上认为:

“在解放后,部队已30多年无打过仗了,

这次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师边境轮战部队的战斗情绪,必须慎之又慎。”

“侦察连进行此次任务必须挑选精兵强将,铸造一把利剑,坚决要打好这一仗!”



侦察连进行训练的战士

师直属侦察连接受任务后,由师侦察参谋钟鹏飞从侦察连的120名官兵中,挑选出28名军政素质最优秀的精英,进行为期十天的封闭性模拟战斗训练。

参加行动的官兵先是开展以假想敌,展开对擂,练出一套让对手闻不到,摸不着的真功夫。

同时学会识别敌人潜伏点和伪装点的外表特征及战地救护等常识。还有识别雷区,探雷、排雷等安全技能。

大家还要花时间在军用作战地图上,进行作业构思,在沙盘平台上摸似敌我阵地兵力摆设,精心寻找有机会的捕俘点,寻找进退安全路线。

侦察连还与驻守在边境线上的394团轮战部队,制定了遇到紧急情况时,接应的暗号和联络方式。

为打好这漂亮的一仗,受训的官兵共研究出100多种针对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以及设计好了多套紧急针对性极强的灵活格斗术。

侦察分队的班长骨干,还多次伪装成边民,潜入越方的大芭山境内,进行地形侦察,摸熟一条安全潜入的进退途径,并深深记在大脑中,做好了万无一失的准备。


这是捕俘组的五位高手,中间为钟鹏飞参谋,右一为侦察连陈忠贤副连长

执行任务

十天的封闭性训练结束后,在作战动员大会上,侦察参谋钟鹏飞首先发言:“我将要和侦察连的副连长陈忠贤,指导员李朝福,排长郭小安和屈建忠,带领大家去完成这一光荣又非常危险的任务。”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人就是要敢于打仗,敢于硬碰硬,不怕流血牺牲。”

“我们这次要避开敌人的明枪暗箭,去闯一次狼窝,这次行动上级领导将其命名为“敌后捕狼”行动。”

“怕死的人立即走开,有胆量的才跟我一起上!”

“我们是四野的老部队,必须要发扬光大四战四平的强硬作风,去和越军刀对刀,枪对枪地比试一场,看看到底是我们厉害,还是他们厉害?”

副连长陈忠贤接着又说:“我们不是要去送死,我们是要去消灭敌人,我们要敢于在刀尖上舔血,那样死亡的将会是敌人!”

底下参加敌后捕狼行动的侦查骨干个个士气振奋,誓死报效祖国。

临近出发前,参加行动的官兵,每人按规定留下了一份遗书,大家都做好了在行动中牺牲的准备。



行军

1980年1月15日凌晨,天还没亮,侦察队的29名战士与向导全部伪装成越军,带足弹药和五天的干粮,分成掩护队和捕俘队,开始出征了。

向导是当地板巴乡政府武装部的邓部长。他最大特点是熟悉越南当地的地形,懂得讲越语。

掩护队由指导员李朝福带领,队伍中还有394团特务连的侦察排长屈建忠,共有15人。并配带883和884两部电台,每台机并多配了一套备用电池。

他们要潜伏在捕俘区域的中间地带,负责中转通信联系和接应。还要负责开辟安全通道,掩护捕俘队的安全进退。

人员分配

捕俘队则由钟参谋和侦察连副连长陈忠贤还有排长郭小安带领,与11名格斗擒拿术最强的人组成,共有14人。配带883电台一部,分为三个作战小组:

一、尖刀组,负责警戒和开路;

二、捕俘组,负责短兵相接实施摛拿;

三、断后组,负责掩护和清除行进路上痕迹。

其中捕俘组由五人组成,个个身怀绝技,每人手执四样以上的武器,有56式冲锋枪一支、54式手枪一把、匕首一把、吊环式手榴弹四枚,还有两支微声冲锋枪。

为了避开雷区,队伍绕开大芭山,从一条小河中潜入越境山脚,再踏上两旁长满了茂密茅草的小道。

附近是乱石岗的山坡,从低处抬头,可看见大芭山上的敌人阵地,不时传来有敌人的吆喝声和狗叫声,不到万一得已捕俘队是绝对不允许开枪的。


中途休息

夜茫茫,大雾笼罩着大地,行人隔开五步都难以见到身影,战士们步步紧跟。寒风吹打把杂草上的露珠飘落,打湿了战士们的军衣,寒气迫人个个官兵呼吸时,嘴鼻都喷出了一团团白色的热气。

队伍中鸦雀无声,两耳只能闻到昆虫的夜呜,听到微风吹打杂草发出的呼呼声。

掩护队开路深入敌后六公里时,已是早晨六点多,天已大亮。

队伍即将进入到中转站的预伏地点了,掩护队将要潜伏下来照应捕俘队。

两队官兵马上就要分开行动了,大家口中虽然不说,但心里想的都是希望捕俘队能马到成功,早点安全返回。

停留下来的15名掩护队队员,他们必须时刻警戒着捕俘队将要潜入的地段,与132师前指和捕俘队保持着24小时不停机的密切联络。

分散执行

捕俘队继续前行后,为了不轻易暴露目标,由向导邓部长带路专门往深山密林中走,避开有人烟活动的地方。

越南的深山密林遮天盖日,不时可遇见野兽在林中闯来闯去,大家的行进速度变得缓慢起来。

向导不停地提醒大家,要紧跟前面人的脚印走,千万不要踏着野兽的脚印行!

因为当地的村民经常会进深山,

在野兽出没之路暗藏下捕兽夹来捕猎物,一旦行人踩中,脚掌即使没夹断,脚筋也会被夹断,致使残废掉


雷场

遇到有人进入,留下痕迹的地方,尖刀组还要先进行探雷、排雷和搜索。

为了避开明枪暗箭,大家不敢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防止不小心闯入敌人的埋伏点。

断后组也必须用百倍的警惕,来清除队伍走过留下的痕迹,防止被敌巡逻队和特工队发现,跟着来追击。

走累了,战士们就停下休息片刻,吃点干粮,喝点水再继续走。

队伍十分艰难地在深山密林走了十多公里,直至夜晚的8~9点,尖刀组突然发现山林中有一条行人小路,是由山下通往山顶的。

大家搜索着路边的草丛,发现有被大队人马踩踏过的痕迹。再往前后搜索了一遍,又发现了几个被丢弃在路旁的空弹药箱,以及一堆防潮纸。

机会来临

经过钟参谋与陈副连长对越军编制的深入分析,断定最近起码有一百多名越军已开上山顶阵地,而山下,敌人的驻军营房,就算留有驻守人员,也只会是极少数。

这正好给我军提供了一个突然袭击的机会。


发现营区

捕俘队往山下走了差不多三公里,大约到山腰处,已是夜晚10点了。

再往前走几百米时,借着月光发现真的有几栋茅草房,按结构分布应该是一个连队的营区。

陈副连长下令,让捕俘队的同志悄悄地对四周进行搜索。

探索完成后,发现营区周围并没有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岗哨。

万籁俱寂的夜晚,四周只能隐约听到中间的一栋草房中,传出敌人深睡时,打呼噜的鼻鼾声 ,因此钟参谋断定其余几栋营房都是空的,只有中间的草房中

有敌人

他马上进行了一次严密的分工, 命令郭小安排长,带领尖刀组的五人把守通往山上阵地的道路,假如敌人赶下山来救援,就利用四周地形进行阻击。

然后命令其中一名班长带三人在山下往山腰处的道路进行埋伏阻击,防止山下的敌人赶来救援,另指定一人和向导堵死敌人睡觉房间的这个门,防止敌人挣脱了逃跑。

最后钟参谋和陈副连长还有两名班长,进行擒拿捕俘。


捕俘

进行捕俘

只见榆林守备区侦察连派来参加捕俘行动的郭小杨班长,一脚踢开一间房门,见无人,他又踢开旁边的另一间房门。只见一人正睡在床上,钟参谋挥手说:“上!”

开门声惊醒的这名越军,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小偷夜晚来抢劫,表现地漫不经心。

等听到“上”声是中国普通话音时,他才反应过来,急促跳起想去摸挂在床头的那支54手枪,但是已经迟了。

四人如强弓射出的利箭,陈副连长将敌人瞬间扑倒在床上。

为了防止他的惊叫,钟参谋使用匕首把头猛击敌头部太阳穴,敌人头部冒出了少许鲜血后,立即昏倒。

大家马上将他捆绑起来,封住嘴巴,穿上鞋,扛上肩就撤离营区。

小杨顺手快速将敌人床边的外衣和手枪也一齐收集拿走。

离开营区范围,陈副连长马上发出一声长长的乌呜(集合的密令),其余两队执行阻击任务的人马便全部收笼集中,钻入了黑茫茫的密林之中。

捕俘行动进展顺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撤到安全区后,钟参谋才命令停下,打开883电台。

使用密语通报给中转站李指导员,捕俘队正连夜返回,做好接应。


越南俘虏

不久后,捕捉到的这位俘虏醒了,也开始老实了,不断进行挣扎,钟参谋把冰凉的匕首在他脸和脖子上淌来淌去,利刃寒光闪闪。

向导邓部长用越南语警告俘虏:“反抗是完全无用的,没等到你的救兵出现,我们就已经挥刀割断了你的脖子,所以想保命只有老老实实跟着我们走,才能保住你的性命。”

经过审问,正符合我捕俘队的原来的精细分析。

因边境战争气氛上升,这个连队前天才刚刚奉命赶上山头阵地防守,本来留下了两个士兵来看守营区。

另一个留下的是个新兵,当天他正好下山去领给养了。

这也算他命大,遇到两个敌人,我们肯定要杀掉其中一人,否则难以制服两名敌人回撤。

此俘虏身高163cm,瘦瘦的身材戴着上等兵的军衔。

此时他只穿着衬衣和短裤,不知是被夜间的寒气所冻,他浑身直打着哆嗦,也可能是他怕死。

钟参谋命令解开绳子,让他穿好带出来的军衣,再将他捆绑好。

如果弄得他半死不活,带回去也无用,我们也总不能一路扛着他,走十几公里夜路。

归途迷路

在漆黑的密林中,捕俘队的耳朵就如猫头鹰一样警惕 ,细心辨别周围传来的任何声音,防止有意外情况发生,遇到敌人的伏击。


迷路

黑夜里看不见天空,也看不到原来的途径,即使白天留下了路标,此时也难以寻找。

一时之间连十分熟悉这一带地形的向导邓部长 ,也迷糊了。他也不敢肯定,大家回撤的方向是否准确。

几位干部额头都冒出了虚汗,战士们更加焦急!

已经潜入敌境将近30个小时了,大家连续行动既紧张又疲劳。

古语说得好"惊慌失策",实在有道理。

迷路了!一时之间大家仿佛陷入了孤立无援之境,产生了极度的恐慌,有突然失足跌落无底深潭的感觉。

黑夜在密林中迷路的困扰,是执行这次行动过程中陷入最低潮的时刻。

在模拟演练时曾有人提出过,“如夜间迷失了方向,怎么办”?当时,大家都极其自信,并不在意。

如今深入敌营中,才体会到迷路的的危机感会如此严重!

三位临危不乱的指挥员,在关键时刻,依靠冷静、临危不乱的智慧,终于挽回了队伍坚不可摧的锐气。

钟参谋和陈副连长,在地下打开地图,使用微光电筒,再用指北针判别好地图的南北方向,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并命令使用电台,隔两小时呼叫一次潜藏在中间地带的掩护队。

排长郭小安在附近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警戒着周围的动静,确保着大家的安全。

当捕俘队处在迷路的艰难时刻,好在李朝福指导员也是个非常有心计的人,天黑前他早已派出掩护队的其中六人,携带一部电台负责中间联络 ,分成三个两人组,在密林中的三个路口做好了接应准备。


赤麂

他估计捕俘队回撤时间到了,便下令开始模仿黄猄(赤麂)的三声连续长嚎。

在越南的森林,这种野兽多而不怪,敌人是难以判别真伪的。

终于接头

在寂静的夜晚,黄谅的哀嚎可以传到两公里外,一组传一组,终于使双方对上了暗号,顿时捕俘队的战士们终于散去压在心头上的乌云,安全地返回到了中转站附近。

此时已是凌晨两点多,李朝福指导员使用电台利用密语呼叫总部,要求边境线上的部队开始做好接应准备。

钟参谋则率队迅速撤离敌境,而李朝福指导员带领掩护队还须继续潜伏,阻断可能出现的敌人追兵,等掩护捕俘队全部安全进入国境,电台联络后才能撤回。

“敌后捕狼行动”,经历了两夜一天的艰难行程,在29位官兵的精心合作下,不响一枪,不伤一人,不丢失任何一件战斗装备的情况下,圆满结束了。

凌晨的五点左右,捕俘队顺利踏入了我军阵地。掩护队,在完成掩护任务后,15名官兵也使用交替式掩护,有序而不乱地退出敌境,在早上七点全部安全回到我方境内。

结语


(广州军区首长与捕俘行动中的官兵合影,第二排左起第七人是向导邓部长)

此次执行“敌后捕狼”行动的132师侦察连勇士们,打响了132师边境轮战中第一个漂亮的战斗!

在这次战斗过程中,战士们令行禁止,临危不乱,敌情分析准确,行动布置周密细致,作战分工布置周密,滴水不漏,战斗反应果断,使捕俘过程有惊无险。

最后广州军区前线指挥所对参加“敌后捕狼行动”的全体官兵给予军区级别的表彰,对师侦察参谋钟鹏飞、侦察连副连长陈忠贤,排长郭小安,向导邓部长分别记个人二等战功。

对陆军榆林守备区侦察连的郭小杨(带头踢开敌房门) , 记了个人三等功。其余战士给予表彰。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祖国的这巍巍青山和涛涛江水,就是战争年代所有牺牲的将士们的精神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