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英雄》到《杨贵妃》看中国大片的“退化史”

 网视互联 2020-09-25

小编前几日针对美国当下最火的商业片类型:超级英雄电影进行了一番吐槽。

可是小编我是一位心怀国家,决心建设社会主义的三好青年啊。

我们要时刻谨记批评和自我批评啊。在喷完别的国家的商业电影之后,我们也要反过来看看自己电影的成长道路。

那么今天,小编将对国内近20年的商业电影进行总(吐)结(槽)。

首先,中国的电影商业模式进入正轨的标志,应该是1997年小李子的《泰坦尼克号》。

毕竟,在看到一份纯美爱情的同时能观赏到震撼人心的沉船特效,对那个时期对于精神普遍匮乏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份十分巨大的视觉冲击以及精神享受。

另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无论国内外都是电影大年,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同时,一大批音像店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并且大量引进如同《侏罗纪公园》和《黑客帝国》这样的作品。此外,那个时候的中央六频道还是十分有情怀的,对于国内外电影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大话西游》)。在这种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人们逐渐被好莱坞大片所吸引,大家开始纷纷走进电影院。

之后时间来到2000年,《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上映引爆了全国观众的观影热情。并且2000年开始,国外大片在中国的放映进入井喷期,具体的例子都是《指环王》和《哈利波特》这样的现象级电影。

(小编依旧记得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看的还是哈利波特2,当时看那条蛇真的好可怕)

而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则是国师张艺谋的《英雄》。

(虽然电影糟,但是画面美啊)

虽然本片遭到大家一致吐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英雄》让国产大片开始在本土站得住脚跟。

这部影片也同时打破了在国产电影中冯氏荒诞剧独霸天下的地位。

(那时年终没有冯小刚的贺岁档,就好像春晚没有赵本山一样)

不过在这之后,我国的国产大片特点基本上和《英雄》是一个套路:用名演员,名导,大预算拍出的烂片。之后全靠宣传来骗观众进影院看特效和明星脸。

凡事有开端就有发展,但是鉴于国产大片的发展史简直不堪入目,(比方说《十面埋伏》和《无极》有什么好说的呢?)小编我就避而不谈了吧。

但是国产大片的巅峰期代表作《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有必要在这里聊聊: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典型的烧钱名作,整部电影花的钱感觉就好像要从荧幕前溢出来一样,但是并没甚么用。虽然老谋子通过改编经典名作雷雨来补足自己在剧本功力上的不足,但是黄金甲这部作品在口碑上的失败证明了一件事:

导演的讲故事的功力不仅仅体现在编剧的功底上,还体现在对于剧本本身的掌控和表达上。

《黄金甲》这个故事本身是好故事,但是导演依旧没把故事的内核表现出来,包括后来的三枪拍案惊奇,简直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葩(贬义)。

(用周董帅照挽回尊严)

至于《夜宴》,虽然导演确实讲了个近乎完美的复仇故事。

但是不算美工,光是那些装13(bi)力MAX的台词就已经让人崩了.

比如:

葛优:我不放心的是我可爱的侄儿,不知道他的节目准备的怎么样了。

(准备节目?这是婚礼吗,真么一股浓郁的春晚风)

而在之后对冯导的采访中,冯导对于《夜宴》的low逼现象的评价也是十分中肯(且自嘲的)的:

大制作电影,其实很容易,只要钱够,各方面找来最精英的人群组在一起,作为导演,只要做一个选择就好了。

(至于夜宴,当然是让吴彦祖来拯救)

于是乎,国产大片成了资本与市场联合创造的怪胎。

不这也没办法,毕竟现在的电影票不能差评返还,观众们一旦被坑,也无法将票钱回收。

在这之后,虽然国产大片还是经常出现如同《赵氏孤儿》,《孔子》这类骗钱坑人之流,就连吴宇森也忍不住拍了一个《赤壁》,而且还是分成了上下两部曲骗钱(真不愧是国际大导演,您怎么不拍成三部呢?好事成双吗?)。但是对他们而言,可惜的是观众们再也不愿意为这样的电影买账了,但是这个阶段,国内的大量票房开始被漫威和DC逐渐占领。

还好从《黄金甲》和《夜宴》之后出现了像《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等令人惊喜之作,不然的话这一时期的中国商业电影就将是一段黑历史。

但是即使到了今天,仍旧有中国影人执迷不悟,玩转资本游戏,企图利用大片模式从观众的口袋中套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不注重不注重电影自身的内容,一味的利用观众对冰冰的追捧,利用马振等桥段博得眼球,但是最终却拖垮了上市公司,而且票房不利,口碑超低,豆瓣评分仅3.1分。

至此,小编为大家总结国产大片的原罪如下两点,仅供大家参考:

1.在制作上:无视创作人的能力,太过于依靠明星名导的票房号召力。导演双商感人,为了拍大片而拍大片,完全不讲故事。利用强大的媒体系统进行宣传,结果并不如人意,且口碑尽失。比如,冯导擅长剧情,那您就安心拍您的贺岁档就好。

2.在叙事表达上:将各种类型的故事和叙事节奏进行杂糅,而且是费力不讨好的杂糅:譬如复仇片引入太多爱情,古装剧出现大量流行词汇,让观众们看得很累,此外,还要让观众应对不知所以然的大场面,到最后必然视觉疲劳,抓不住重点。

总之现在国内大环境下创作的电影普遍没意思,国产大片就是花了钱的没意思。

最可怕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还催生出了国产保护月这种东西。

哦对了,还有比在国产保护月放国产大片还可怕的事哦。

(就问你怕不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