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到这些关于编剧的言论,我就真的只能呵呵了

 网视互联 2020-09-25

本剧本,一剧之本,这句话一直是影视行业的共识,这也难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剧本,什么项目都是无源之水。

但尽管话是这么说,真正对待"一剧之本"是什么态度可就真是让人开了眼。现在圈内已经遍地是导演编剧制片人,一块砖头扔出去都能砸到一大片。但有些人、有些言论,小编我也真是呵呵了。不信您看看身边有没有如下这几种:

第一种

大手一挥,“市场”说了算

这大概是所有编剧都经历过的痛:对着电脑长时间熬出来的剧本,老板老大老师老婆凑到一起一商量,不行啊,剧本怎么写,市场说了算。好嘞!于是老板大手一挥,人物情节,全部推倒重来

影视是集体作品,给编剧提意见是非常必要的,怕就怕以市场说了算为借口,将自己的个人喜好强加到剧本当中。既然剧本说了算,就要对市场有深刻的调研和理解,这本身上就属于剧本创作的一部分,而"大手一挥"这种市场说了算,真是让编剧欲哭无泪。

曾有业内朋友向网络大电影(微信号:wxs360)小编诉苦:大家辛辛苦苦、耗时数月完成的剧本,最后就因为老板一句市场说了算,完全推倒重来,心血之作,付之一炬伤害的不仅仅是时间成本,更是创作者们的积极性。

和"一剧之本"四个字一样,市场说了算这句话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可问题是如果编剧来代表剧本的话,谁来代表所谓"市场"呢?

第二种

很多手一挥,专家说了算

这个问题不太好讨论,不过幸好,就在小编撰文的时候(17日),编剧过《重案六组》《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著名作品的段子手余飞老师在微博上分享了这样的观点。

好,就酱···

第三种

铺天盖地"收"剧本,之后?呵呵

您身边可能真没有,别怕,打开微信群,捡那些你常年不理,动辄几千几百条未读消息的大群看看,肯定有这样狮子大开口"收剧本"的人。

收剧本啦,有悬疑、喜剧、科幻、魔幻、反正什么类型火就算什么类型的剧本都拿过来吧。在下收剧本,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这句是我加的)。

每每看到这样的内容,小编总感觉分分钟穿越到幼时生活的乡下:街道上路过的收酒瓶叔叔们,基本上都是这么喊的···

但凡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一家公司也好,一位导演或者制片人也好,每一方都是有自己擅长的题材和范围的,就算您公司够大,资金充足,什么题材都擅长,能遇到什么剧本,很大程度上要看缘分。

再说了,收剧本可以,有很多"老板"巧舌如簧,分分钟就要让人把本子发给他,还有的以"征求意见"为名,让人"写一段"甚至直接交个大纲,最后不知所踪,直到下一次征求意见···(真有这样的)

或许您真的诚心想要好剧本,总之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第四种

鼓吹"编剧中心制"

这个没有上一条那么长。

大概是和外国同行们相比,国产编剧生活的实在苦逼,于是鼓吹编剧中心制成了众多编剧的意淫,就跟什么原始群族崇拜神秘图腾似的。

好莱坞的编剧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会,每三年,编剧工会与代表好莱坞制片公司利益的电影& 电视制片人联合会(Alliance of Motion Picture & TelevisionProducers,AMPTP)商定出一个基本合约,其中规定了编剧可以获得的最低报酬、分期付款的安排和付款期限等详细的条款。

▲就问你眼红不

编剧中心制好不好?当然好啊!但对于中国来说,强行"编剧中心制"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在现在的环境下,中国的编剧群体整体上仍然是"弱势",而地位上的弱势根本上是因为专业素养上的差距。

真的让出"中心",除了一部分真正功夫扎实处于顶端的,有多少编剧真的能"制"?

▲国产剧编剧中心制,属于刘和平这种行业大咖

第五种

编剧打杂制

这个更短,而且不用鼓吹。

基本上不出名的编剧都在打杂。

第六种

只要有好项目,不差钱!

上一条开个玩笑。下面这条大概能入选"影视圈十大误解排行榜"了。

随着"大钱小钱"们不断网影视圈里扎,老板老大老师老婆们几乎逢人就说:不缺钱,缺的是好项目;只要项目好,钱没问题!

背后反映的逻辑是这样的:先有成熟剧本,还要惊艳到我,我才把钱投过来。

呵呵···

正如前面所说:前期调研,本来就属于剧作的一部分。然而尤其在网络大电影上,往往大大忽略了剧本前期的投入。

一位青年导演,分享给小编这样的无奈:

想学好莱坞赚钱,不能不学人家怎么赚钱。拍电影拍电影,难道只在开拍之前才拿到钱吗?本儿和项目本身是天下掉下来的?还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好的电影,一半时间都在前期,坏电影有五分之一时间在前期就不错了。

无论多紧张的资金,前期策划和研究都是很重要的,也都需要人的凝聚力和资金的支持。既然是市场化商品,就应该学习人家那样的游戏规则,"只缺好项目不缺钱"的观念和态度,成了出烂片先决条件。

第七种

机器人写剧本,编剧要消失了

这个话题需要好好聊聊,如今关于"编剧职位消失"的言论四起,机器人写剧本似乎是很时髦前卫的事情。为了避免引起编剧团体的公愤,大家谈到这个话题颇为谨慎,但在底下似乎都乐于尝试听话不讨价的"机器人"。

首先:现在的机器人,写不了剧本。

理由很简单,现在机器人还没有感情。而故事当中重要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通过事件引起的观众(读者)的"移情"。

所谓机器人写剧本,准确的说是机器人精确地控制故事节奏和事件,机器人并不能理解事件背后代表的感情,也就谈不上操纵观众的感情。起码到目前为止,机器人能做出来的仅仅是套路而已。人类至今,讲故事的套路大概早就用完了,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用完。

另外,编剧不会消失。

理由同上。

再者,谈到编剧,似乎只是写电影电视剧的,但是昨天不说了么,连综艺节目也要编剧啊。您说编剧一定会消亡,如果某一天电影消亡了,影视编剧当然也就消亡了,但据说游戏会取代电影,那好啊,游戏也需要编剧。

只要人类需要故事和娱乐,编剧就不会消失(改成另一种名字不能算吧?)如果某一天娱乐也消失了,估计人类也就消失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