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银连环杀人案”注定不可能变成中国的《杀人回忆》!

 网视互联 2020-09-25

编辑 / 垚森

白银案告破,大概是近年来国内罪案进展最大的轰动了。

从1988年到2002年,连环杀人案持续了14年;2002年之后,凶案中断,之后的14年,各种传说演绎纷纭,而真凶仍然逍遥法外,直到今年。

凶手落网之后,封尘多年的凶案又被人们谈起,这件极富戏剧色彩、神秘而罕见的凶案,被称为中国的“杀人回忆”,立刻成了影视改编最为热门的素材。

于是有了今天的这条消息:




看到这个消息,小编不禁阑干拍遍,大吼一声:

这么牛逼的素材,又要被毁了!

白银杀人案,绝对不可能变身成为中国的《杀人回忆》。

起码这次改编不会。尤其是当这部电影“由公安部参与开发制作”的时候。


并不是小编对体制内的文化部门存在不信任,而是···一点都不信任。

参与制作这部影片的,是公安部旗下的金盾影视,很显然,是一个当局文化输出的出口。

小编并不是对这个部门存在偏见,而是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完全不知道应该怎样把民族文化、正确的价值观或者意识形态,用大众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去。

不信您去翻翻金盾影视的资料,在公开的信息当中,只能找到以下寥寥几部作品。

其中最成功的《罪证》,豆瓣7.8分,陈宝国主演,但主要的出品方是华谊。

就算不考虑它的过往作品,在任性和尺度方面,依旧难度重重。尽管目前的电影尺度已经远比之前增大,但白银杀人案触及到太多人性的黑暗面,本身就和官方的“指导思想”相冲突。

事实上,在韩国和好莱坞大行其道的罪案题材,在国内处处碰壁。

最近的例子,优秀的小成本电影《殡棺》就是因为审查原因,改名《心迷宫》,而这样的改动已经算是放行。


宁浩作品《无人区》因为过于阴暗而不过审,雪藏几年之后,才得以用”和谐版本“和大家见面。


像《白日焰火》这样过于文艺的罪案电影,尽管在国外获了奖,但在国内仍然是隔靴搔痒而已。


近年来,《烈日灼心》这样的作品能够和大家见面,其实已经是一种惊喜了。

总而言之,我不相信在这样的条件下,金盾影视这样的组织,能够拍出中国的《杀人回忆》。十有八九又变成了主旋律罪案科教法治普及片。

这是往坏处想,如果往好处想的话,像《解救吾先生》这样更像是纪实电影的作品,已经是极限了。


然而无奈的是,这次的改编不会产生《解救吾先生》的东西,因为如果传闻成真的话,导演是陆川···(粉丝不要打我)

并没有不敬的意思,但小编认为陆川导演不能拍出《杀人回忆》水平的东西。《杀人回忆》的牛逼之处,在于保证内涵的同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并成为2003年韩国年度票房冠军。

而相比之下,陆导的影片要么太文艺只能拿奖(如果只能这么说的话),要么就···


看到“金盾影视+陆川”这样的搭配,小编实在想象不出来最后的电影回事设么样,莫非是《南京,南京》式的《今日说法》?


近年来,之前处处碰壁的罪案题材突然成了招人喜欢的东西,《踏血寻梅》、《追凶者也》、《少年》等等一部部类似的片子纷至沓来,好不热闹。尤其是在网络领域:连高群书这样的导演,都愿意将《太平洋大劫杀》用网大的形式拍出来。一旦脱离了审查的禁锢,电影人在题材和内容上的尝试,简直如狼似虎。

然而在谈到白银连环杀人案的时候,曹保平导演直言不讳的说,热乎的都是狗屎。陆川导演很厉害,但狗屎就是狗屎,哪怕到了陆川的手里。所以说不要把什么都当成IP来拔苗助长,实在等不及了,哪怕您先拍个网大探探风头呢!

·END·

长期高薪招聘


策划人|影视宣发|娱乐记者|制片人|编剧

期待瞄准影视娱乐产业的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