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人吃饭前都必须要说一句“我开吃了”,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日本物语 2020-09-25
动漫或日剧中,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大和民族的人民,在吃饭前会双手合十,嘴里说一句“我开吃了”,然后才会动筷子吃饭。
这背后的涵义源于他们从小的教育体系——“食农教育”小学生参与农耕、蔬菜的种植,是一到三年级的必修课,从而感知食物的起源,感恩食物为生命延续所作的馈赠,因此成为日本从古至今,人人遵守的饭前规矩。
而“食农教育”带给日本教育的深远衍生意义,当然远不止一个默守的动作。
早在2005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食育基本法”,以家庭、学校、地域等为单位,推行为加强民众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认知;生物生态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珍惜的态度等;而衍射教育背景和意义的同时,也的确锻炼和激发了青少年的自主、自觉、自省的各种能力。 
孩子们可以身体力行,经历播种、作物发芽、生长、结果等过程,经历生命的历程体会生命的可贵;从田间到餐桌的饮食教育,也可以帮助建立孩子正确的饮食观,今后会格外珍惜自己种出的粮食,不再挑食。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日本寸土寸金的土地种的粮食,加上适当的珍惜理念的教育,日本人的餐桌真的很少出现浪费的情况,就连拉面的汤汁也是被喝的滴水不剩。
不仅仅是吃饭的时候,对食物敬意的表示还体现在作物的种植上。              
古时,信奉神道的日本祖先祭神农耕,和收获一样视为珍宝的是神圣的种子。在播种的时候要唱插秧歌,是对神灵的赞歌。甚至课本中也会出现插秧歌,同样对应也有很多祭祀纪念日产生,久而久之就演变为法定节假日,比如海之日、秋之日等。
他们相信神灵会保护农业,所以播种召唤神的到来,就要有满满的仪式感,就像庆祝节日一样,穿着也有讲究,很能体现日本的和式文化风俗。
转化繁衍至今,这个风俗被保留,意指后人不能随便对待辛苦耕作的劳动成果,善待粮食。
或许在我泱泱大国,根本不会考虑到耕地面积,也不愁粮食。但实际上我国的耕地面积也在逐年减少用作开发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即便是现存的耕地也不一定能100%的获得常规的丰收。
平原、丘陵、山地,适合耕种的土地也只有那么多,不浪费粮食不仅仅是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恩,也是对祖国给与的大好河山的感恩,我们有土地面积的优势,并不代表就可以肆意浪费。
如今,除了垃圾分类,环保不乱扔垃圾有组织的进行街区清扫捡拾垃圾等实践课程,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幼儿园和小学也都相继的推行了日本的“食农教育”这项教育课程,让学生参与简单易学的农作物种植,父母的反馈也是一致好评,都觉得很有意义。
如果正在看的你,家人孩子有受到这项教育的灌溉,那么你可以告诉那个孩子的家长,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在劳动和认知,更重要的是在培养着长远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