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乎全卡。无助的传感器。

 yanyahoo 2020-09-25
智能起源于感知,传感首当其冲。而我们国家的工业级传感器,卡脖子情况比芯片还厉害。仪器仪表传感器,几乎100%进口。
中国化工仪表的变送器两大巨头,都是“国外芯”。重庆横河川仪年产归谐振变送器30万台,传感器用的是日本横河的;北京远东罗斯蒙特,每年30万台金属电容变送器,用的是美国罗斯蒙特的传感器。苏州恩德斯豪斯E+H一年大约5万台,用的是德国E+H;而国内品牌的龙头企业,无论是上海立格,还是两家上市公司的浙江中控和上海威尔泰,用的基本都是德国FirstSensor。
要命的是,今年3月美国连接器和传感器巨头TEConnectivity,完成了对First sensor的收购,持有72%的股份。这对于中国的仪表,实际上非常的凶险。
要说卡脖子,传感器的脖子几乎就放在铡刀边上。
然而,真正令人担心的是,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地位,到如今依然是完全边缘化。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撑之一:传感、通信和计算,本来是战略要冲的传感器,在中国产业版图上,却基本就是一个黑户口,无人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