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仅有28个字的唐诗,却写出了无限的感慨,读后让人倍感凄凉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9-26
包佶,字幼正。闰州延陵人。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这首诗名字叫再过金陵,是一首咏史诗。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玉树后庭花曲终人散,国破家亡,一行大雁南飞送走石城的秋天。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往事如烟,山川依旧,它们从不管六朝兴亡更替,只有那斜阳伴随着游子的愁思。
包佶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大历年间任度支郎中。因与元载有交情,贬岭南。
德宗即位,任江州刺史,后以江淮盐铁使、太常少卿包佶充任汴东盐铁使。
包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

可以说,他并不是以为大众熟知的诗人,但是他的诗却很有才气,今天就来欣赏一下他的代表作,全诗如下:
唐代的诗人对金陵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这和金陵的历史有着莫大的关系。
金陵始建于春秋时期,可是一直到东汉末年,并没有太出名。到了三国时期,孙权称帝建立东吴,将都城从武昌迁至有“钟山龙盘,石头虎踞”之称的建业,开启了金陵会辉煌的历史。
之后,东晋开国皇帝琅琊王司马睿建都金陵,此时北方战乱频起,金陵被认为是华夏的正朔所在。

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四朝相继在金陵建都,加上之前的东吴与东晋,后人称金陵为六朝古都。

金陵作为六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六朝制度开创的中心舞台,它的繁华被后人所憧憬。
然而到了唐代,六朝宫阙所在的建康城在隋朝时已被夷为平地,曾经的繁华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而敏感的文人最能捕捉到历史气息,金陵成为了他们凭吊古人的一种投影。
深秋季节,诗人再次路过金陵,想起史书上金陵的繁华,面对眼前残破的景象,涌起江山故国之思,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望着眼前的景色,思绪却回到了古代,想当年陈后主荒淫无道,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历史已经足够沧桑,而眼前的衰败已经萧瑟的秋风更是让诗人更加感到萧瑟,
这两句写景,却是景中含情。历史的变迁,对于山河等来说,不是他们关心的,他们自然也不会去伤心难过,亦或是发出感慨。

谁主沉浮,也不管过往凭吊之客人发出的感叹与悲愁,和山川无关。只有斜阳仿佛读懂了诗人的哀怨,让诗人的哀愁似乎找到了寄托。

写历史,基本上都可以对照到现实。诗人所处的时代正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安史之乱后虽然江山依旧,但是却没有恢复到之前的灿烂辉煌,想到这里,作者写下的语句,不禁心事沉重,让人倍感凄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