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中的奶奶

 新用户6525yWoI 2020-09-26


梦中的奶奶

云朵

云朵的曾祖父、曾祖母、奶奶(左一)、爷爷(后中)、三爷爷、父亲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2年。照片中间正襟危坐的二位老人是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

  爷爷奶奶疼的是头孙子。老爸那时是伍家长孙,只有4岁,手里捧着不是好吃的就是好玩的,宠溺地依偎在二位老人中间,享受着他的幸福童年。

  曾祖父右边站着的是他最小的三儿子,现在唯一在世的我们伍家祖父级的人物,今年已是80岁高龄。

  老人后面的墩壮后生就是我的爷爷,现已离开我们15个年头了。                

  旁边怀抱幼子(我二叔)的少妇就是我的奶奶,我生平最最敬佩之人。     

  还有四十天,是奶奶离开我们整整十个年头的日子。时光愈久,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在我心里反倒越来越清晰。

  无数次在梦中与她相见,仍是那样忙忙碌碌的背影,仍是那样慈爱地摸着我的头,亲切地喊我“乖孙女”。

云朵的奶奶席继君

  我的奶奶,席继君,生于民国12年。长大和爷爷成婚后共生育了5个子女。

       长女伍松英少年夭折。剩下的两双儿女现在已是白发苍苍,儿孙满堂。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幸福地生活着。

  在所有的孙辈当中,我与奶奶相处的时间应该是最多的,耳濡目染继承了好多她老人家的优良品质。

  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而奶奶就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师。

  奶奶年轻时是公社钦点培养的赤脚医生。 

      村子周围方圆十里跟我年龄相仿的孩子都是奶奶亲手迎接到人间的。那时奶奶就是人间天使“接生婆”。

  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造就奶奶“沉着,冷静,大胆”的性格,并影响我至今。

  每每我拿来鼓励,教育儿子“不怕,不担心,会好起来的”话语就是奶奶一贯的口头禅。                            

      70年代左右,哪户人家主妇要生产了,都不兴上医院的,都是提前物色好接生婆。

  待发作那天就急忙赶来接,奶奶就会赶紧放下手头上的活,提上那个印有“赤脚医生"的白色包袱,里面有一个银色的铝盒,装着剪刀,手术钳之类的助产工具。

  踮着她那双不大不小的“解放脚”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跟着主家匆匆上路。

      有时碰上我在奶奶身边玩耍,她也会带上我一同前往。

      一边是屋内产妇在拼尽全力声嘶力竭地在鬼门关内游走哭喊,一边是屋外蹦蹦跳跳踢毽子,跳房子的少不更事的小丫头。

      偶尔爬在门边不经意的一瞥,吓得魂飞魄散,面红心跳!毛毛原来是这样来的啊!

      有时遇上难产的,奶奶一呆就是两三天,辛辛苦苦迎接一个小生命的报酬是2元钱。有时遇上亲戚或家里困难的,一分钱也不收。

      凭借她的沉着,冷静和多年的助产经验,很少有出医疗事故。

      以至奶奶年纪大了退休下来,我还亲眼见过曾经的安陆普爱医院妇产科的刘芬主任,还有后湾的叶学英大妈都亲自前来向奶奶讨教过助产医术。

     放在现在,奶奶就是一位技术精湛德艺双馨的妇产科医生啊。

云朵的奶奶和她的曾孙子们

  1978年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中国大地,一直偷偷摸摸做些小生意的爷爷瞅准商机,毅然决定弃农去安陆县城经商。年仅55岁的奶奶也夫唱妇随。

  为避免早去晚归,最早是在东门口用油布搭了一个可暂时栖身的窝棚为落脚点。那时最早嗅到商机的农村人大都用这种方式在安陆城里扎根安家。

  东门口一字排开的花花绿绿的油布窝棚像极非洲战乱时期的难民营。

  我到现在还在纳闷:"那时爷爷奶奶在哪里洗澡,在哪里上厕所?"

  后来靠在襄樊铁路局工作的三爷爷通过关系,在安陆火车站附近弄了一块地皮盖了一间小屋,爷爷奶奶才正式在安陆定居下来。

  在汉丹菜场租了个摊位,以卖禽蛋品为生。我初中毕业后也在那里呆过一段时间,跟爷爷奶奶帮忙。

  那间小屋至今还在,因一再整改拆迁,现在只剩下几个平米。那里留下我太多的青春回忆和奶奶共同生活的人生记忆。

  那时爷爷只专注于他的买卖,其它杂事一概不管。奶奶就是一位贤淑,能干的外交官。

  照料爷爷的饮食起居,进进出出,乐呵呵帮打点着所有的进货,出货,人来客往和周边街坊邻居的关系。

  尽管大字不识一个,却用自己的聪明睿智把周边关系处理得妥妥贴贴,极其和谐,人送外号“皮蛋婆婆”(湖北方言,称奶奶为婆婆)。

      可以说没有奶奶这位贤内助,爷爷的生意也不可能做得风生水起!十几年内,就改写了老伍家的贫困历史。

  奶奶一生和蔼善良,深明大义,谁家有困难了,找到门下来,奶奶都会慷慨解囊,伸手相助。谁家夫妻吵架,妯娌不和来上门投诉,奶奶也会义正词严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劝和。

  小本生意,终归不易!一年365天,没有几天休息,永远忙忙碌碌。只有在腊月二十八九的,奶奶会安顿好爷爷的生活,提前两天动身回乡下过年。

  爷爷腊月三十的还要做半天生意,下午才匆匆赶回。

      那一天,奶奶一大早会起来洗澡洗头,换上体面的行装,搭个麻木的士到309下车。

  从段家桥到席家棚子的这段路步行回家,沿路都是过年赶集往返之人,没人不认识奶奶的。一个个见面礼恭敬,握手寒喧,向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表示着尊敬和久别的亲热。遇到她曾经亲手迎接的小生命,奶奶会亲热地摸着头,儿呀,乖呀,长这大呀地夸个不停。

      方圆十里,经奶奶亲手降生的生命不计其数,无论是谁,她总像见到自己的儿孙一样,问长问短,眼里满含爱意。短短半小时路程,有时会要两小时才能到家。此时的奶奶,就像一位凯旋的女将军,接受着乡亲们最崇高的敬礼。

  古有佘老太君统领着天波府,而那时候的奶奶就是伍氏家族的掌舵人。伍氏家族在奶奶的掌控下,一直都是其乐融融,母慈子孝。

  待老人家百年过世,大家族过年过节温馨的场面便再也不见。她的两个儿媳妇的智慧与胸襟难以支撑伍氏家族的半壁江山。一个家庭温暖和谐与否,大部分取决于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哦!

云朵的全家福

  跟大多数中国老人的悲惨晚年一样,能干了一辈子的奶奶在爷爷去世后的最后几年里也是未能逃脱孤单、寂寞的人生结局。

  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对儿女关爱有加,对老人淡漠处之。这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通病。只有等每个人走进自己的晚年,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与醒悟!

  我那时一直漂泊在外,遭受着感情生意双重失败的煎熬。深知奶奶时日不多,却有心无力,只好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宽慰自己。岂不知,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失败啊。

  人生是一场修行,孝道更是一场轮回。所有的孝心与善念,都是你自己阡陌里撒下的种子,盛开的花。因果循环,生生不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啊。

  奶奶,愿你在天堂和爷爷一起不再寂寞。孙女多想你再次来到我梦中,想你再次拉着我的手,叫我一声“乖孙女”!

  奶奶,做您孙女是缘。你永远活在我心中。

云朵的奶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