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菜鸟、亚马逊、京东争破头的开放物流服务,到底是不是大趋势?

 新用户3117jgpt 2020-09-26

责编丨木芯

很多中国企业的成功,都可以用“后发优势”来概括,比如京东。

踏着亚马逊走过的路,从垂直到百货,从零售商到平台:一样坚持重资产自建物流,大数据、机器人、无人机……至少,这让东哥在跟投资人解释模式时,一直不用太费劲。

不久前,京东郑重地对外发布“京东物流”品牌,将其物流服务全面对外开放,除了基于盈利的压力外,也被认为是跟随亚马逊的必然之举。就在一年前,亚马逊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亚马逊物流+”服务,对中国企业开放仓储物流体系,旨在增强平台对商户的黏性,并从拓展营收。

但戏哥隐隐感觉:京东要走的路,开始跟亚马逊不同了。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步亚马逊后尘,京东为什么还占便宜?

此次京东将其物流服务全面产品化,最核心的即“仓配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这和“亚马逊物流+”的服务内容几乎相同,都可以包办仓储、配送、售后全流程——除了覆盖范围的差异,因为亚马逊还有跨境物流服务,京东则主要服务境内。

但除此之外,京东还推出了两个更“轻”、更标准化的物流服务:京东快递和京东物流云。

这显然是出于对抗菜鸟的考虑。今年菜鸟驿站发展迅猛,除了组成了密集的终端网络,反向揽收包裹的能力也大增。打出全国42个城市365天全年免费上门接货的京东快递,能用6万配送员抢夺部分快递市场(不过考虑到价格,其实京东快递真正能抢的是顺丰的市场)。

京东物流云服务就有点不好描述了,是所谓的共享智慧——就像IBM从硬件制造、全球运营中积累到的经验,转个身就能变成全球最大的咨询机构。

比如京东曾在发布会上举了个例子:客户有批货要从北京到新疆,该选用什么物流方案?

这时京东这个“老司机”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以中国目前参差不齐的社会物流水平,“躲坑”是客户的刚需,而京东作为老司机,十分清楚四通一达、EMS、顺丰各自的优势段是什么,既可以作为咨询师,为企业出建议方案;也可以作为整合服务商,为客户提供数据、时效、标签三统一的物流服务。

显然,通过开放物流,京东不仅要服务平台客户(亚马逊物流+虽然也支持多平台运营商家,但重点还是服务平台客户),还想引来更广层面上的合作伙伴。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振辉在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集团对“京东物流”并无盈利要求,也无平台招商数量的要求,他们真正期待的,是吸引一批业内顶尖企业合作。

什么叫顶尖企业呢?从京东邀请内测的商家来看,他们青睐的是线下强势品牌,比如李宁。在京东看来,这样的企业与京东物流结合,才会发挥出最大化效应。与明星企业的合作,不仅具有话题效应,未来京东还可能借助他们遍布全国的线下网络,完成其新零售布局。

说野心更大也好,说更懂中国商业的玩法也好,在开放物流上,京东确实比亚马逊技高一筹。

Ding!这是一则良心广告

产品推介

对亚马逊来说,为品牌客户打造物流服务产品其实也是他们在中国的头一遭。亚马逊在全球的FBA服务,主要是对中小卖家开放平台和物流服务,为的是扩充品类,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所以第三方货品要几乎无条件接受亚马逊出于均衡利用仓储目的的调配(网上甚至还指导商家如何规避平台分仓指令的经验贴)。品牌商的需求与中小卖家显然有天壤之别,从这个角度说,亚马逊在中国探索开放物流服务,与京东天猫等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活络如京东,可以让他们公开表示,乐于成为淘宝、亚马逊商家的配送商,且保证一视同仁,不会优先给自营商品配送。同样的话,亚马逊就怎么都不能说在明面上。

电商环节全打包,品牌干什么去?

反过来看,让菜鸟、亚马逊、京东争破头的开放物流服务,到底是不是大趋势?按京东的提法,物流应该是商业社会的一种重要“基础设施”,无需企业像今天这样八仙过海各出奇招。

要说“仓储物流”是品牌电商的痛点,下面这张剖析马克华菲有多少电商服务商的图多少说明点问题。

从流量推广开始,到客服售后为止,整个电商销售被细分为12个环节,除了仓储物流是品牌自有的,其他11个环节都有至少一家服务商。也就是说,除了货品和仓储物流,所有线上环节都是外包的,这已是品牌电商的常态。

品牌只把仓储物流留在自己手上,一方面是确实还没有哪家物流企业可以全面满足多平台甚至全渠道的流通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保护货物和商业信息的目的。

假设京东真的有本事既能满足服务需求(还得以合适的价格),又能保证货物和信息安全,就像他们畅想的“电商这种劳动密集又技术密集的苦活,全部打包交给京东就好了”(换成亚马逊也一样),品牌要干啥去呢?

提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如果物流被整合成基础设施,品牌在产业价值链条上的价值恐怕也要被改写了。在消费品行业的“十节甘蔗”中(即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刘强东曾经大刀一划,把前五节归品牌商,后五节则归京东这样的零售商。不仅在数量上看着公平,从产业链的价值上看,也是各占“微笑曲线”的一头。

如今京东后五节的布局日渐清晰强大,品牌商的前五节又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壁垒和市场话语权呢?是不是细思极恐?要知道,物流、行销都是本地化竞争,京东已经牢牢扎根中国市场;创新研发则是全球竞争,我们的产品是否具备这个实力?

现实问题来了:

物流开放如何让商家买账?

前面说的都是大趋势,要完成这个商业基础设施的整合,不管是京东还是亚马逊,或是菜鸟,快也要五年,慢或许十年甚至更久。还是谈谈现实应用更接地气。

京东宣布开放物流后,不少品牌商都跟调戏电商打听,到底真开假开,能不能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其实大家核心的决策因素无非两个:价格、操作难度。

京东物流无论对内对外,一直都不是以价格取胜。对此王振辉在媒体采访中也拿他们今年双十一拿出5亿补贴商家的仓储配送说事,言下之意,京东开放物流并不是为了赚服务费。在发布会上,某合作商家透露了其采用京东物流服务的费率,在5%左右。

相比价格,操作难度是更现实的困难。比如很多品牌商就反映,京东的入仓条件颇为苛刻,环节也非常繁琐,甚至比线下送货商超还要麻烦。

可见,京东要完成这个商业基础设施供应商的雄途大梦,不能只是与几个明星企业做样板工程,还让更多的商家真正受惠于其集约化的高效物流才行。

戏哥推荐:(点击文字或图片均可阅读)


“冒死”推荐一款五常大米,保你吃后意犹未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