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们从哪看出的重大利好?留着这个把柄,谁都能吊打跨境电商!

 新用户3117jgpt 2020-09-26

每个不甘寂寞的商人

戏言戏语:

被捏住命门的跨境电商,谁都能借机搞你一下,而你根本无力反击。

上周,对跨境电商来说太难熬了。

虽然315晚会只曝光了一家“有棵树”和部分日本进口食品,但对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无异于“敲山震虎”。淘宝、京东、洋码头、考拉海购等涉及跨境业务的电商平台第一时间下架了相关商品并发表声明。

315曝光后,阿里平台主动下架了包括卡乐比在内的多款日本食品并发声明

一个关键时间点的临近,更让315事件显得别有深意。

2016年4月8日,针对跨境电商的新政出台,全面取消50元免征税额,按进口货物征收关税并对个人设置交易限值。后因各方反弹强烈,该政策被宣布延期一年执行,即到今年的4月8日执行。对很多跨境电商来说,这是关乎生死的“大限”。

进入三月,大家都在紧张的等候观望,新政是否会如期实施。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发生315事件,难免被猜测是官方对跨境电商的某种表态。如果是这样,事情就不只是公关操作那么简单了。

两个数字透露出的复杂信息

正是在上述复杂的背景下,3月17日,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过渡期后监管总体安排发表谈话,称新政将在包括杭州、天津、上海在内的15个试点城市和试验区先行,全面实施的时点将继续推迟到2018年1月1日——大家才不禁松了一口气,有媒体对此报道称“重大利好,大家可以放手做跨境电商了”!

调戏电商却没有这么乐观,过渡政策虽然给了跨境电商时间空间,但以315事件为代表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跨境电商的阿喀琉斯之踵,谁都能用这个做文章搞你一下,而你根本无力反击。

来看两个数字:4.6%,40.9%。

这是国家质检总局在连续两天内给出的,针对跨境电商的不合格率。前者是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今年3月14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给出的;后者是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韩云平在今年3月15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主题宣传活动上给出的。

短短两天,跨境电商的不合格率是怎么翻的十倍?奥妙就在监测口径上。

根据过渡政策,跨境电商商品按个人物品报关,海关只负责检疫(即有无疫情疫病和有害生物),没有质量检验。在这样的监测标准下,支树平局长称,2016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化妆品监测的不合格率为4.6%。他在给出这个不合格率的同时也明确表示,“跨境电商(商品)质量个人买的自己要负责。”

而40.9%的不合格率,是2016年质检总局针对跨境电商玩具、纸尿裤等消费品专项质量抽查的结果。

原则上不查,但保留查的权力。而且因为没有强制标准和流程,查的时候怎么查,查什么,都是完全无法预测的。此次315的个案,就很有代表性——你怎么预料得到,你会在完全合法的流程手续下,进了一批非法货物在手上?

无印良品在315曝光后晒出完全合法的进口手续

进退两难的跨境电商

所以,若说重大利好,那是对还想“捞偏门”的人来说的。对想合规长远经营的跨境电商来说,这个加长版过渡期未必是什么好事。

一方面,个人物品的宽松管理办法,为假冒伪劣大开了方便之门,正规经营的跨境电商就要与这些低价冲击市场的劣等品竞争。

另一方面,“质量”成为跨境电商整体的命门,正规经营者不仅要为整个行业背锅(质检总局发布40.9%的不合格率,伤害的是消费者对所有跨境电商的信任),而且随时可能面临标准不可控的抽查,危机四伏。

而根据48新政,跨境电商商品按一般贸易货物入关,这不仅意味着税率的变化,也意味着要走进行系列正规的质量检测,这虽然能解决目前跨境电商的质量尴尬,但税负的加重,也将严重削弱跨境商品的竞争力。

另外,审核、查验、抽样、检测、评定这一系列质量检测流程,也将显著拖累物流效率,让购物体验降到谷底。

这种局面,对合规经营的跨境电商来说,可谓进退两难。

在3月17日的商务部谈话中,官方对过渡期间的“质量”标准也依然无解,只能要求电商平台自律,强化电商企业主体责任,做好风险防控。

这哪叫什么重大利好?接下来的大半年,恐怕大家还将在迷雾和陷阱中摸索啊。

赞赏

责编丨木芯

戏哥推荐:(点击文字或图片均可阅读)

3.15剑指海淘是偶然吗?它可能折射了2017跨境电商的空前复杂性!不信拉倒!

每天一个小段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