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猝倒病

 新用户08956906 2020-09-26

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基本内容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1] 

    症状识别

    猝倒病 幼苗大多从茎基部感病(亦有从茎中部感病者),初为水渍状,并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样,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在子叶仍为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或茎中部)倒伏而贴于床面。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叶、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即为烂种或烂芽。病害开始往往仅个别幼苗发病,条件适合时以这些病株为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形成一块一块的病区。[2] 

    猝倒病

    发病条件与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靠雨水、喷淋而传播,带菌的有机肥和农具也能传病。病菌在土温15-16℃时繁殖最快,适宜发病地温为10℃,故早春苗床温度低、湿度大时利于发病。光照不足,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往往发病较重。浇水后积水处或薄膜滴水处,最易发病而成为发病中心。 

    防治方法

    猝倒病 ①育苗场地的选择 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水源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育苗。[3]

    ②加强苗床管理 用肥沃、疏松、无病的新床土,若用旧床上必须进行土壤处理;肥料一定要腐熟并施匀;播种均匀而不过密,盖土不宜太厚;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需洒水时,每次不宜过多,且在上午进行;床土湿度大时,撒干细土降湿;做好苗床保温工作的同时,多透光、适量通风换气。

    ③土壤处理 播种前2-3周进行,将床土耙松,每1m2床面用40%福尔马林 30 ml加水 2-4 kg均匀喷洒于床面,并用薄膜覆盖,4-5天后揭去薄膜,耙松床土,待药味充分散尽后再播种。每 lm2苗床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8 g,与 4-5 kg细土拌匀制成药土,打足底水后将 1/3药土做垫土,另2/3做盖土,将种子夹在药土中间,若盖土不够,可在其上另加洁净的土壤。

    ④药剂防治 于病害始见时开始施药,间隔7-10天.一般防治1-2次,并及时清除病株及邻近病土。药剂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稀释1500-3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72.2%霜霉威水剂 600倍液,或 30%甲霜恶霉灵600倍液,或69%烯酰吗琳·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800倍液。为减少苗床湿度,应在上午喷药[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