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离我甚远的生活 ——读《呼兰河传》有感

 新用户1606Lek8 2020-09-26



《呼兰河传》是女作家萧红的杰作之一。那是一本记述了久远回忆的小说——但与其说是小说,我觉得更像是散文,描绘了一幅幅脑海中的画卷。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的确,书中所描写的那些日常,就像是透过浸着松香泛着浅黄的画卷,从一个个的文字符号中变得鲜活——那些是一些已经走远了的,一些已经淡去了的东西。我想称呼它们为年代。

书中的那个年代,不是风雨飘摇的凄苦,不是盛世太平的繁盛,而是一个小乡村的独有的平静如水。《呼兰河传》描写的更多的不是趣味横生或不忍卒读的故事,而是平铺笔墨地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来反复渲染呼兰河。就像是沉积了厚厚一层灰的画卷被腾地打开,在阳光中飞舞的尘埃之中,一副朴实的、带着远去的年代的独特气味的巨卷铺呈眼前,被那平实而动人的文字所浸漫,突然就像是回去了那个冬不太冷、夏不太热的、生活着祖父母和年幼的萧红的呼兰河,那定是与我的生活相差甚远的日常。

我尤其喜爱书中对呼兰河日常总写的片段——我以为那可算是这座小城的情魄了。那条十字街头上简朴的油盐店、李永春药店、东西二道街的烧饼铺和龙王庙……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己又独特而又平凡的故事——就像东二道街上那个大泥坑。而对于人,像是团圆媳妇之类的,也在这卑琐平凡的生活中留下一笔不浓不淡的墨渍。那的确是一段离我很遥远的生活。

我想我还是挺喜欢这样一种简单朴实,或许有点沉闷却仍有不少乐趣的生活。如果是在像这样的小城中生活,一定像是沐浴在冬日的下午阳光下一样吧?那么懒洋洋地,那么迟缓。但我却不愿过这样的生活,大抵因为年代不同吧。我对于书中描写的印象较深了。那些生活苦的伶仃之人,或是自然地老死,或是病死了,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若是家人,死,这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娘家人来哭。但后来呢,后来上完坟,唱完歌,回到城中的家里,又照旧地过着日子

我总觉得于呼兰河的人们而言,生活就像是一个水漂,平日里无论多大的石子投进去,大抵不过是的一响,再配着几点水花,几圈涟漪后,又是一如往常了吧。所以我想,那样如死水一般平和无波澜的生活,一定是和我如今的生活相去甚远了。

《呼兰河传》是萧红回忆中的呼兰河的故事,扉页上写道:“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所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离所传。”而我认为这更是为后来的读者如我们所传——为的是讲述那一段离我们相去甚远的生活所传。


 “一中足迹”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28421209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