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新用户1606Lek8 2020-09-26

说到底,我们是个人《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白俄罗斯作家、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一本近乎于访谈录的作品,原题目的英文为war's unwomanly face. 倘若是我,定会直译为"战争中没女人味的面孔"因此我十分佩服本书译者,翻译出如此一个透着人文精神的题目。 小时候,我佩服军人高大强健的身体、献身于保卫国家的勇敢。初中军训后,由于觉得教官好凶好严,便给军人贴上了"不近人情"的标签。高中军训的教官人很好,而且年龄相近,从他的言语中也感受到军中生活的无奈,丰富了我头脑中对军人情感世界的印象。

而本书通过一个不常见的群体展现了战争生活,她们是女兵。二战时期苏联女兵大都有以下外表特征:穿着超大的男士衣物,短发甚至寸头,没有化妆,乍一看像是男的。完全不像我国抗日剧中女兵的形象。由于男女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女兵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她们对战友的牺牲感触更多,但遇到受伤的德军也更加怜悯。她们会把发到的背包缝制成漂亮的女帽,会把绷带和裹脚布缝制成婚纱,她们会去救敌人,但也会为了组织而把自己的孩子淹死。这样复杂的表现让我无法概括,也让我百感交集,但这是真实的。真实的对这些英雄的描写,是本书的成功点。战争的压力甚至让一些女兵失去了生理现象,但无法夺去的,是她们身为女人的一颗心。她们是女兵,更是女人。

让我气愤的是一些人对她们的看法。当时俄语竟有一词叫"战争二奶",苏联政府对曾经被俘却活下来的人进行偏激的审判,人们之间相互告发。女兵们不敢承认自己参加过战争因为怕嫁不出去,男人们却因战争而成为英雄。军中产生的爱情是不合理的。人们的欲望和情感不被理解,而被扼杀。我知道其中一些原因,某些从前的敏感题材也不必多说了。当年本书出版时遇到很多阻力。审查官称此书诋毁英雄形象,没有歌颂共产主义的指导意义。但事实上,英雄还是一个人,有七情六欲。2015年反法西斯纪念日时学校曾要求我们写一篇二战电影的观后感。我写《狂怒》,写道:"‘爆粗口’是这部电影一大亮点 1分钟内最多有100多处f开头的字眼,这虽然与我国抗日剧中某些捧着《毛泽东思想》的英雄不同,但不可否认,这是真实的。"真正的战争其实无关荣誉,它包含的更多是些所谓见不得光的东西。

莫言曾说道"文学要有大悲悯",他也曾举过一名老营长的例子。而本书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在我看来,人的认知观也要有这种大悲悯,这是一种包容。人的欲望不该被遏制,而是被引导,这也是文明发展的趋势。本书让我震撼,也让我心情无比复杂,愿世界和平。

  点评:有些故事在时间的长河里,仍旧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