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我也来谈谈武亦姝好了

 新用户1606Lek8 2020-09-26

现在再来讨论一个曾经的热点大概已有点不合时宜了,虽说这个“曾经”也不过是不久以前,但是人们遗忘的速度,信息更新的速度着实是太快了。不过正好,于热度渐退的此时,我们可以更冷静地谈一谈这个话题,武亦姝,和一些其他。

首先,我觉得比起她夺冠这件事本身,媒体的追捧,群众的狂欢和膜拜更让人觉得“有趣”。媒体似乎毫不吝惜赞美,或是溢美之词,“古典才女”,“才貌双全”之类的标签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我们所说的“吃瓜群众”也毫无保留地参与了这场狂欢,无论是评价她“满足了对古典美女的一切幻想”,还是对她的才学五体投地,人们显然不介意为此刷热度。

但是,对她的狂热,恰恰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文化层面的空虚。

曾有人对此提出质问“你们真的需要诗歌吗”,因为在此事件中,我们发现媒体需要一个追捧的热点,借看似高大上的传统文化复兴,引起全民式的狂欢,而普罗大众呢,他们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个偶像,一种对“才女”幻想的满足。在浮躁的风气下,有多少评论止步于关于她的容貌或气质的谈论,有多少人一面打着文化复兴大旗大放厥词,却读不进多少书?

事实上,不论武亦姝的相貌与才情究竟如何,对她疯狂追捧,大力拔高就是一件令人悲哀和值得反省的事。“因为缺乏对古诗词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她的母校的语文教研组组长黄华荣如是说。事实正是如此,中华文化传承至今,人们竟然对高中女生“喜爱古诗词”感到震惊和膜拜,这不得不令人反思。

举个例子,不少媒体或网友对她说出《诗经·七月》中“七月在野”的句子大加赞赏甚至惊为天人。这真的让人觉得尴尬啊,首先,这首诗在人们心目中居然如此生僻,其次,曾有知乎网友说过这是知识结构的问题,我深以为然。她不知道“如何四纪为天子”这样比较通俗的句子,反而知道相对生僻的内容,这显然是因为她对那些内容比较有兴趣。因为如果要我答飞花令,月会让我想到“明月皎皎照我床”,“仰看明月光”,酒则是“对酒歌,太平时”或是“旨酒停杯”,因为我对三曹诗歌感兴趣,但是我对宋诗和元明清的诗词几乎一无所知。

所以说如果她喜欢读诗,喜欢《诗经》,能背出必背篇目以外的诗歌,那一点也不值得惊奇,就如人们不会对喜欢打球,喜欢弹琴感到惊奇一样。可是人们感到惊奇,并且上纲上线到“古典美”,“文化复兴”上,不过这大抵也是一种缺什么补什么的心境罢。就如之前微博上热议的“我有一壶酒”续诗活动,我实在是不忍看到人们对格律不通,文采欠佳的诗句大肆夸赞,还惊呼“国人诗性未死”——依我看就是你国诗性要死了,才会有这样的“惊呼”。

但是话说回来,也不必太过悲观,一潭浑水总比一潭死水要好,乱是乱了点,但说不定还会有潜蛟或是游龙。毕竟,有热度是好事,有热度才好谈下一步的发展,只是要谨防闹得轰轰烈烈的“复兴”,到最后也只是浮于表面,停留在所谓热度上。

走笔至此,我似乎还没有回答或许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武亦姝到底好不好?我的回答是:好。她的学识和气度,不必多说,有目共睹,一个“好”总担得起。

只是,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担得起这个“好”,直到人们不再为这个“好”大惊小怪,那大概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那时再谈古典文化“复兴”大概也更有底气些。

【推荐语】前阵子在叶老师和易老师的共同推荐下,6班同学们掀起了“围观武亦姝”的热潮。想必看后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个疑问——是什么捧红了武亦姝?如今拜读了作者的文章,有醍醐灌顶之感。一如既往冷静的文字,丰富的例证,多样的论证方式,由浅到深的论述,加上自己的感悟,作者像剥竹笋那样一片片剥下浮于事件本身外的浮躁,露出在她看来最为真切的本质。相信你看了这篇文章,也会大有启发。(钟宛霖)

【评论1好厉害。喜欢诗词的人比较有资格谈论此人吧。我首先背好高考必背吧。0623李海琪

【评论2至少,总是有一些媒体是想承担社会责任引领文化复兴的,只是总觉得大部分人不过是在附声罢了,诗词大会与皮皮虾在他们看来一脉相承。0621黄雅妮

【评论3想起一个自媒体人的嘲讽,“年轻人,会背个诗算什么本事?”我倒是真希望这样的嘲讽不是建立在何不食肉糜的基础之上的。0601林雨菲

【评论4】喜欢0621的这句话:诗词大会与皮皮虾在他们看来一脉相承。哈哈哈哈

【评论5】说得好。0627郭雅菲

【评论6楼上好敷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只是觉得这种舆论夸高真的让人觉得很无奈。0625王诗婧

【评论7其实看这个节目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社会对我们高中生真正的精神状态了解得过少了?0629林元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