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年都体检,为什么还会得重疾?

 田园漫步168 2020-09-26

对于体检,很多人存在不少误区,以为只要年年体检就不会得重疾。而事实并非如此。去年体检正常,今年突然发现癌症、脑出血、脑梗塞等重疾,这样的例子时有发生。

    为什么年年体检,还会得重疾呢?   

以癌症为例,绝大多数癌症,从最初细胞突变,到最后真正变成癌症,通常需要10~30年。

    重疾最好的“治疗良方”就是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而体检是重疾早发现的常用手段。体检包括医技检查、影像检查和生化检查,前两项检查除了依托先进的仪器设备外,更主要的是靠医生个人经验判断是否异常,所以结果可能存在偏差,而偏差就会影响疾病的早发现。

“重阳”行动预案确保早治疗

     7月31日,一位50多岁的男士做肾脏彩超检查时,首诊医生发现不确定回声,当即坦言相告,反复叮嘱尽快做增强CT检查。一个月后回访时,得知该男士次日就做了增强CT检查,发现是肾透明细胞癌,赶紧做了微创手术,恢复良好。

    8月25日晚上9点,护士在整理当天体检报告时,发现一位外地来体检的老先生新发脑梗,科室立即启动“重阳”行动预案工作。几经周折,当晚10点,终于联系上老人的女儿,千叮万嘱要赶紧去医院。由于就医及时,老人预后良好。

   今年3月到8月,短短5个月,该中心早期筛查出重要阳性结果就有635例,其中心电图检查139例、彩超检查272例、放射检查16例、血象检查208例。

    这对体检者本人来说,有一个早期治疗的机会,能减轻身体痛苦和心理负担,提高了以后的生活质量;对家庭而言,大大减少了经济压力,增强了家庭幸福指数。

    针对性的专项检查跟你最相关

 35岁后特别是40岁后,建议在每年一次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加做一些针对性的专项检查,对早发现疾病关系重大。

01

  每年一次甲状腺B超——防甲状腺肿瘤。

02

40~75岁,每年做一次胃镜。

40~75岁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肠化的病人,每年一次的胃镜更为重要。

03

40岁后,先做一次肠镜——防肠癌。

若结果显示为阴性,日后没有不适感,又不属于高危人群的,可在三五年后再做一次。

若第一年查出息肉、溃疡,应先去专科复查。如果没有异常,问题就不大,但第二年还是要做肠镜,且要连续做两年。

若连续两年都没有问题,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订下次复查时间。

04

40岁后,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防肺癌。

05

40~60岁女性,每年做一次钼靶X线——防乳腺癌。

35岁以下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

40~60岁女性每年应该做一次钼靶X线。

60岁以后每1~2年做一次钼靶X线,这是筛查乳腺癌的常用检查方法。

06

女性每年做一次HPV+TCT——筛查宫颈癌。

有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女性,都应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HPV+TCT)。

若连续三年两项都呈阴性,可改为每3年一次。若HPV阳性,应定期随访。

若TCT为阳性,应做阴道镜检查或宫颈病理活检。若没有癌前病变,则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接受必要的治疗,并继续随访。

若连续随访两年,两项结果都呈阴性,则可以改为2年做一次。

07

 40岁以上男性每年做一次前列腺B超+PSA指标检测——防前列腺癌。

早期前列腺癌没有明显症状,发现年龄大多较晚,以65至75岁之间的比例较高。

建议40岁以上的男性,加做前列腺B超和PSA指标检测,能较早期地查出前列腺癌。

08

男性>45岁、女性>55岁做一次颈动脉B超——防血管堵塞。

对于多年血脂高的人,最可怕之处是最后会形成血管壁斑块甚至血栓。

女性大于55岁、男性大于45岁、每天抽烟超过4支、肥胖者,要养成定期去心血管内科检查的习惯,建议每年做一次颈动脉B超,监控血管壁斑块的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