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的用人观:亲贤臣,远小人,与人为善

 书语人间 2020-09-26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儒家经典」,四书之首的《大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读了曾子口述,其弟子记录的传,了解了君子的「财富观」。

一言以概之,便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生意的时候以诚信为本,凭良心做事,不该赚的钱,心中万万不可起贪念。这样,财富才能够一直留在你的口袋里。

更多内容,请戳:君子的金钱观: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

接下来,我们继续「平天下」共读,一起看看君子是如何选人与用人的。

01.

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

《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大学》

前面说,君子要先修炼自己的德行,才有人、有土、有财用。接下来,则引经据典,反复叮咛。

先引用周公写给康叔的《康诰》里的话,「天命或留或去,是不会始终常在的」。

也就是说,哪怕你命好,一出生便在罗马,若没有儒家的戒慎恐惧,保持诚意正心、警醒努力,那很容易被别人所替代,被时代所抛弃。

这样的例子,在《史记》里比比皆是。比如,亡了商朝的殷纣王,便是一个典型的继承了天下,又失去了天下的国君。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大学》

因此,《楚书》里说,楚国没有什么宝贝,只是把善当作宝贝。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最强,相互攀比炫耀。

一日,楚国王孙圉(yu,4)出使晋国,晋大夫赵简子问他说:「你楚国有什么宝贝?」王孙圉回答说:「我楚国也没有什么宝贝,凡金玉珠石之类,皆不以为贵,只是有德的善人,能利生民,能安社稷,便以他为宝也

按照史料记载,当时楚国有臣名观射父,他能作命辞,使得其他诸侯国都敬重楚国。又有臣名左史倚相,多读古书,练达典故,使得楚国国君都够保住先人打下的基业。因此,楚人皆以他们为宝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大学》

这个故事最初见于《公子重耳对秦客》,发生在晋国国君献公的丧期。

秦穆公派人前来慰问公子重耳,并传达自己的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主权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主权常在这个时候。你虽然恭敬严肃,但居丧不可太久,(夺位)时机不可失去呀!

而后,重耳便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母舅子犯,子犯劝说道,「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什么值得宝贵的东西,珍贵的只有仁爱与亲情。父亲去世是何等重大的事情?我们若是没有哀伤思慕之心,却发兵征讨,即使得到了国家,也不足以为宝」。

所以,晋国的宝贝,或者看重之物,不在于得到国家,在于仁爱亲人,这也是「外本内末」的意思。

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经不住诱惑的人,哪怕有朝一日侥幸得到了天下,也会因为德不配位,最终失去天下,望诸位引以为戒。

02.

嫉贤妒能,是最大的恶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大学》

《秦誓》是秦穆公告诫群臣的语录。

断断,是「诚恳的样子」。技,是「才能」。休休,是「平易宽宏的样子」。彦,是「俊美」。圣,是「通明」。瑁嫉,是「妒忌」。违,是「忤逆」。殆,是「危殆,有害」。

若是有一位臣子,别人有才能,他真心喜爱,就如同他自己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不仅在口头上表示,还打从心眼里赞赏,必能够保我百姓,使之永享太平。

相反,若是有个不良之臣,总是要逞自己的本事。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忌、厌恶;别人有能力,他便想方设法地打压、排挤,无论如何都容忍不得,生怕别人强过他。国君任用这样的人,不仅不能够保我百姓,乱亡之祸,可能会因他而起。

曾子认为,平天下之道,要紧之处,在上位者能够不以好恶喜乐为偏移,能够公正地选用人才。而要贤能的人得以任用,上位者便一定要亲近贤能的人,远离那些嫉贤妒能的人。

因此,上位者在选择人才时,首先便要看重对方的品行,亲贤臣,远小人(《前出师表》诸葛亮)。

其中,善妒是人性最大的弱点,妒火一旦烧起来,狠劲比真正的深仇大恨还狠。一个人若是嫉贤妒能,容不下别人,便是德有失。

更糟糕的是,上位者若是把这样的人提拔成了骨干,他们不仅逞自己的能,还会阻止别人的发展,只愿意把蛋糕分给自己的亲信,使得整个国家都乌烟瘴气的。

所以,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的德,最高境界就是善与人同,不追求自己的东西,不追求自己的东西,看到别人身上有哪些优点,便立马舍己从人,跟着别人做。

汉高祖刘邦便是一个善与人为善的人。

楚汉相争时,他向张良学习运筹帷幄,向萧何学习安抚百姓,不断粮草供给,向韩信学习带兵打仗。结果,这三位人才便都唯他所用,夺得了天下。

反观项羽,手下虽然有一个范增,但却不能用,自矜功伐,欲以一人之力征战天下,结果失去了天下。

可见,人常犯的毛病,便是以聪明自居,心中有「好胜心」,什么都要赢,结果反倒不如那些谦虚谨慎,主动向周围人学习的人。

03.

立场坚定,表里如一,

才是真的君子。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大学》

碰到这种嫉贤妒能的人,对国家危害最大,有仁德的人必深恶痛绝,把他们流放到四夷之地,不让他们居住在国中。因为你一旦把这样的人给留在国中,他便会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所以一定要把他们给赶走,赶得越远越好。

这就是孔子说的仁者的「好恶之道」。

《论语》里的原话是,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仁者都是爱憎分明的人,既能够真心地喜欢一个人,又能够真心地厌恶一个人。

一个人若是在对品行有缺失的人,因为对其有所图,或是有顾忌,不敢得罪,亦或是对德行高尚的君子,或是因为担心支持对方被其他人所排挤,都不是仁者。因为,有了私心后,便无法诚意正心了。

更进一步,一个人若是看见坏人坏事,因为存有私心,连指出来的勇气都没有,甚至假装附和,做「好好先生」,便是「德之贼」。

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如果对谁都附和,对谁都取悦,跟谁都一致,肯定是有所图。那他图的又是什么?无非是欺世盗名谋取利益。

所以,仁者都是立场坚定,表里如一,始终不变的人。与我志同道合的,我一如既往地支持;与我意见不一的,我则敬而远之,这才叫做个「人」。

04.

用人黜人,动作都要快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
《大学》

命,这里当作「慢」来解释。

贤人能利于国家。在上位的人,如果明知道一个人是贤人,却不能够提拔;或是虽然提拔,但又迟疑延缓,不能早先用他,这就是以怠慢之心待人了。岂不是害?

不贤之人,在上位的人,如果明知一个人不是贤人,却不能够及时黜,或是虽然废黜,却优柔寡断,婆婆妈妈,那就是以姑息之心对待恶人了。岂不是过?

因此,任用贤能的人一定要快,不要害怕出错,不要认为他还不够成熟。人的成熟,都不是等来的,是在挑战中历练出来的只要他德行到位了,你提拔他,任用他,不仅能够从他身上获益,还能够吸引到一大批贤能的人。

反过来,对害群之马的罢黜一定要快,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你如果姑息他,其他的人也会被他带坏,贤能的人还会因此远离你。

所以,对待人才,赏罚不仅要分明,速度还要快。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明天,我们将继续《大学》传的第十章,平天下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