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的美丽小镇,给我们新农村建设的三点启示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9-26

文:万里悲秋常作客

图:来自网络

前几年我去过一次欧洲,对当地的村庄留下很深刻印象,不论是在平原丘陵还是在山区,所见到的小镇大都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特别是瑞士和荷兰,可以说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花园。

瑞士是一个山地小国,靠诚信起家,瑞士银行驰名世界,钟表、精密医疗器械享誉全球,人民勤劳而友善,人均年收入大约七八万美元。荷兰是个低地国家,国土大部分低于海平面,围海造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荷兰人善贸易,17世纪一度是海上霸主,号称海上马车夫。

荷兰和瑞士一样,旅游观光产业非常发达,风车、运河、郁金香花田让人留恋忘返,荷兰高端机械制造产业发达,制造芯片用的光刻机,就是荷兰生产,在业界地位不可撼动。

欧洲小镇绝少高层建筑,房子都是一层两层,四层高度的建筑都很少见。房前屋后大部分被鲜花和绿色植物围绕,有的人家房子大概上百年了,房顶还是草做的,但保护很好,里面的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有的人家房子墙壁上有绿色植物攀附,窗台上百叶窗打开着,别致的花盆里开满了各色鲜艳的花朵。

小镇街道不宽,相隔不远就有花坛或行人休息的座椅。路面铺着各色石材,有的铺的是卵石,天长日久石头被行人脚步打磨的精光,一尘不染,偶有落叶,也是别样风情。 

有的小镇依山而建,农田、树林或草原环绕,有的邻水而筑,蓝色的河流或湖泊依偎着小镇。除了旅游景点,其它地方行人不多,却也鸡犬之声相闻。

美丽的欧洲小镇和田园乡村,对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有何启示,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我考虑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

产业发展起来,才有实实在在工作岗位,农民离开土地到企业就业,才能有工资收入。瑞士、荷兰的富裕是建立在产业发展基础上的,而且把他们的优势产业做到了世界最顶端,带来大量的社会财富,足以支撑城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

没有产业的发展,人口外流,导致乡村空心化,新农村建设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这几年老家那边的产业发展还不错,有的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一定要在做精做细上下功夫,与其满世界招商,还不如把当地企业培育好。

第二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做好规划,杜绝环境污染。

瑞士多山,荷兰多水,他们在土地的利用上都发挥到了极致。牧场、农田和村镇经过精心规划布局,一丝一毫不浪费,瑞士海拔3000米以上还有牧场,荷兰对花田也是精耕细作,他们农业机械发达,能够大部分替代人力,环保方面更是走在前列,各种污染几乎全部杜绝,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种田放牧,在美丽的小镇上生活,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做好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城镇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不能停留在口号和纸面上;环保问题自不待多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在各乡村都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第三要尊重房屋产权,尊重农民意愿。

欧洲小镇老房子很多,几十年上百年的都有,和欧洲人对产权的尊重有关,集中连片拆除村庄房屋,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老房子和环境很融洽,没有一点违和感,反而是一种赏心悦目的风景。

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的拆除农民房屋,早些年,曾看到山东那边逼农民上楼的视频,搞得怨声载道。因此,新农村建设更应该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房屋产权,在保护中开发利用。

另外,新农村不应该像城市一样高楼林立,更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田园生态群落。农村房屋建筑也不应过于整齐划一,而应因地制宜,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适合当地的生产生活。

欧洲的美丽小镇,对我们新农村的建设启示很多,但愿将来我们的乡村今后还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