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9月25日,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官网发表该会理事长安德烈·科尔图诺夫(Андрей Кортунов)的文章《“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八项原则》(Восемь принципов Большого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партнерства),本公众号扼要编译如下。 作者简介:安德烈·科尔图诺夫,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理事长  俄罗斯总统普京2015年底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是基于在建构欧亚大陆经济方面迈出的第一步,而不是政治与军事领域。正是经济构成现代社会的根基。虽然近几年政治经常凌驾于经济之上,同时强加其优先议程和政策,但终究没有任何人可以忽视经济利益。相较于政策而言,经济利益更加稳定、理性,更少遭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将过去的两种联合欧亚的尝试——以元帝国为代表的武力方式和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贸易方式进行对比,那么很显然,区别于武力镇压,贸易联系整体上是一种更加可靠的联合工具。因此,今天的欧亚联合应该始于经济。“大欧亚伙伴关系”意味着要逐渐向自贸区网络、国际经贸组织和欧亚一体化方案对接等多方向推进。与此同时,非常重要的是要实现消除经济联系政治化的政策,拒绝单方面的经济制裁和其他形式的经济施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欧亚经济联合将是本世纪最雄心勃勃的一体化方案。第一,“大欧亚伙伴关系”不能被视为是已有地区一体化组织(东盟、欧亚经济联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跨国经济方案(丝绸之路经济带)或组织(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的潜在竞争对手,相反,所有这些组织和方案被视为欧亚统一经济机制的“现成零件”和“单独部件”。“大欧亚伙伴关系”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零部件”整合在一起,同时不损害已有运行有效的“零部件”。第二,“大欧亚伙伴关系”不主张联合欧亚“东方”对抗欧洲“西方”。欧洲最终会成为欧亚大陆西北方向的一座大岛,且不应该反抗欧亚,而是成为欧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大欧亚伙伴关系”对欧盟是开放的,双方可以探讨合理的合作模式和范围。第三,构建“大欧亚伙伴关系”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参与国之间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欧亚地区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和自由民主国家,还有市场和计划经济。“大欧亚伙伴关系”不会拒绝政治多元主义,也不会强加统一的价值观,而是基于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且让所有成员国都可以接受。建构“大欧亚伙伴关系”也不应该有领导国和域外国、主导国与附属国、核心国和边缘国等其他一体化方案中存在的类似国家分类。第四,区别于欧盟这样“硬性”的一体化组织,“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建构,要求单个国家及其参与的地区组织以更加灵活的形式参与。这些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有选择性地参与这一倡议的一些领域,如经贸、金融、基础设施和人文等。第五,虽然“大欧亚伙伴关系”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复兴欧亚大陆,但经济协作的拓展将毫无疑问地涉及其他合作领域(科技、教育、文化和人文交流)。如果欧亚一体化仅限于贸易与投资指标,那么将不会取得成功。欧亚民众之间的社会交流与经济合作应该是互相补充和相互促进。第六,欧亚经济一体化发展不能与巩固本区域安全和解决过去的遗留问题相脱离。这些问题包括领土争端、分裂主义、“独居民族”现象、军备竞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威胁、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因此,“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建构,应该与发展欧亚军事-政治合作机制(如亚信会议)携手并进。第七,“大欧亚伙伴关系”完全不能等同于“欧亚封闭主义”,也即对非洲和美洲伙伴国家的封闭。相反,欧亚大陆的移民进程应该成为进一步发展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经贸联系,以及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气候变化)的强大推动力。第八,“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建构,不应该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也即区域一体化组织和单一国家之间达成的具体协议(即使合作内容不丰富)。建构“大欧亚伙伴关系”的第一个重要阶段是完成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进程,其他潜在的合作方向包括构建独立的欧亚支付系统和评级机构,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和打造类似于经合组织框架内的欧亚经济信息中心。虽然“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提出已近5年,但目前仍处于初步建构阶段。当前也仅能谈论欧亚未来架构的轮廓,所面临的问题比能够给出的答案要多。因此,需要学界更积极地贡献智慧。【声明:本译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交流使用,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审核:万青松 编译:文萃TEAM 编辑:杨胜兰 中心简介: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0年9月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2017年教育部正式签约的首批31家高校高端智库联盟成员,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中心努力建成在学科、资政、育人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力的前沿研究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