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阴虚证临床观察

 鉴益堂 2020-09-26

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阴虚证临床观察

陈萍Chen Ping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要:目的:观察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 胃炎胃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98 例慢性浅表性 胃炎胃阴虚证患者用益胃汤(药物组成:北沙参30 g,麦冬 15 g,玉竹 10 g,生地黄20 g,白芍30 g,乌梅 10 g,白术 15 g,陈皮 10 g,甘草 6 g)加减治疗。结果:98 例患者痊愈 33 例,显效39 例,有效 18 例 ,无效6 例,有效率为93.75%。结论: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阴虚证疗效显著。

文献引用:陈萍.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阴虚证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 ,2013,28(3):410 —411.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 胃炎;益胃汤;胃阴虚证

中图分类号 CLC num ber:R 259.733.1 文献标志码 D o c um ent code:A 文章编号 A rticle ID :1674 —8999(2013)03 —0410 —02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病程长 ,易于复发,缠绵难愈。笔者自2009 年 10 月至 2011年 10 月收集就诊于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98例,采用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阴虚证,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 例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及结合中医四诊辨证确诊为慢性浅表性 胃炎 胃阴虚证,其中男 53 例,女 45 例;年龄18 ~65 岁,平均48.52 岁;病程4.31 ~25 .82 a ,平均 11.25 a。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胃脘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J。浅表性胃炎内镜诊断标准: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片状、条状 ),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 ,黏膜水肿及渗出等基本表现。组织学分级标准:轻度为慢性炎症细胞较少并局限于黏膜浅层,不超过黏膜层的 1/3;中度为慢性炎症细胞较密集 ,超过黏膜层 的 1/3 ,达到 2/3 ;重度为慢性炎症细胞密集,占据黏膜全层。中医临床表现以胃脘灼热疼痛或隐痛,空腹时加重 ,口燥咽干,饥不欲食,大便干燥,手足心热,干呕或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1.3 治疗方法

采用益胃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 :北沙参 30 g,麦冬 l5g,玉竹 10 g,生地黄 20 g,白芍 30 g,乌梅 10 g,白术 15 g,陈皮 1O g,甘草 6g。胃脘痛明显加延胡索 15 g,川楝子 10g;胃脘胀痛 ,牵引胁肋者加柴胡 15 g,郁金 12 g;呕吐甚者加姜半夏 9 g,竹茹9 g;脘腹灼热甚者加黄连 8 g,吴茱萸4 g,胃痛隐隐 ,腹胀不已者加党参 12 g,于姜 5 g;大便干结甚者加枳实10 g,大黄 8 g;纳差、腹胀甚者加鸡内金 15 g,炒莱菔子 10 g。每 日1剂 ,早晚分服。6 周为 1 个疗程。服药 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胃脘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标准制订。痊愈 :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有效 :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病变范围 1/2 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 1 个级度。无效:达不到上效标准,或恶化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 ±标准差(面±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8 例患 者痊 愈 33 例 ,显效 39 例 ,有 效 18 例 ,无效 6 例 ,有效率为93.75%。

3 典型病案

患者,男,65 岁 ,2010 年 8 月 15 日以“反复性上腹部灼热胀痛 1O 余 a,加重 1 周”为主诉就诊。现症见 :口燥咽干,饥不欲食,手足心热 ,干呕或呃逆,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前经胃镜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西药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药治疗,效果不佳 ,遂来我院就诊 。本病为胃病久治不愈,迁延 日久,胃阴亏虚,胃阳偏亢,虚热内生 ,胃失濡养而成。中医诊断:胃脘痛,属胃阴不足证。给予养阴益胃,缓急止痛之方药。方药组成:北沙参 30 g,麦冬 15g,党参 15 g,玉竹 15 g,生地黄 20 g,乌梅 10 g,白芍 30 g,白术 30 g,鸡内金 15 g ,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服药 20 剂后,症状消失,继服药 22 d 以巩固疗效。随访 1.5a,患者未再出现上述不适症状。

4 讨论

西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因细菌、病毒及其毒素刺激、药物不良反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返流及环境气候或精神因素等因素导致 胃黏膜的炎症变化 ,是临床慢性胃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中医学无此病名,属“胃脘痛⋯‘痞满”“痞证”“暖气”等范畴。多由胃病 日久,津液暗耗,胃阴亏虚,则 胃阳偏亢,胃失和降,而致胃脘灼热胀痛,饥不欲食,干呕或呃逆。阴液不足,虚热内生,上不能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润肠 ,水少舟停,故大便干结。病位在胃,常常累及于脾,胃阴亏虚即是本病发病之关键病机,临床以养阴益胃的益胃汤加减治疗。益胃汤本出自于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治温病汗下后胃阴不足,用益胃“宜用甘药以养胃之阴”之法,当以甘凉柔润为主。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将其用于胃阴亏虚证胃痛。方中用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甘凉保津复起胃阴,胃阴复而气降,则胃痛消,饮食增 ;党参、白术相配甘温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陈皮理气和胃化湿 ,同补药则补 ,同泻药则泻 ,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为脾胃宣通疏利之要药;白芍、乌梅、甘草酸甘化阴,补中寓通,静中有动 ,着眼于通,白芍在《本草备要》日“缓中止痛,利大小肠”,甘草在《名医别录》记载,有补脾胃不足而泻火之效 ,二者相配,即缓急止痛,又清泻通便 。诸药配伍 ,养阴而不生湿、益胃而不滞脾,全方药简力专,正与本病病机相符合。通过临床观察,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阴虚证,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医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7,12(1):55 —6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26 —129.

[3]唐友福.中西医结合治疗浅表性胃炎123 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3) :275.

[4 ]时德廷.和胃止痛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96 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24 (2) :56 —57.

收稿 日期 :2012 —12 —10

作者简介:陈萍(1969 一),女,河南开封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中医内科病。

编辑 :倪婷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