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西北气润上津贡茶好万里香

 湖北武当茶 2020-09-26

气润上津贡 茶好万里香

对郧西上津,我并不陌生,多次光临古城,写过拙文《话说上津》,对上津贡茶也略有耳闻,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如今,受县作协副主席李秀峰的盛情邀约,于2018年7月21日有缘带着同住十堰市区的美女作家李微(湖北省作协会员、散文高手)、才女杨帆(马安中考状元,已被郧阳一中录取)远赴精准扶贫示范村吴家沟——“上津贡茶文旅生态园”采风,才与上津贡茶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采风活动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望、闻、问、切”,按套路出牌,总会有八九不离十的收获。

先“望”,也就是观景,给人第一印象,好的景色有先入为主的感觉,让采风者欲罢不能。进入吴家沟村接待我们的是精准扶贫工作队长吴言祥和十堰上津贡茶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礼波,当然少不了县作协副主席李秀峰,他是今天采风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这次活动的摄协、作协会员多达50余人,没有他可就玩不转的。在他们的吆喝下,驱车沿着蜿蜒如蛇、坡陡弯急的山路,顺着“五沟六岭十面坡”, 沿途七停八歇,先后参观了老屋场现代农业采摘体验园试验地,青龙山自然风光的雄奇和秀美,老佛山梯田行行、茶园连连如素描画卷,汪家古宅青砖灰瓦、雕龙画凤的古迹印记,百年银杏死而复活的奇迹与希望,十八盘山高路险的紧张与兴奋,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汪礼波和他们的上津贡茶有限公司以茶叶基地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发展为基础,打开精准扶贫之路而为之震撼和赞扬。

后“闻”,就是耳听,听什么?听故事,郧西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听古今儿”,就是这回事儿,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听景更精彩。今天的主角——上津贡茶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礼波当仁不让的当起了讲解员。在老屋场,他讲了该地的前世今生,这里曾经院落重重,主人家境殷实,因誓死不入白莲教,房屋被付之一炬,举家外迁;这里是一片面积较大、地势较平、土质肥沃的土地,很适合农作物种植,规划为现代农业采摘体验园,城里人来了自摘、自收、自做,体验劳动的快乐。

到了汪家大院,汪礼波不无得意地介绍说:古宅建于清中叶,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大门正上方“忠厚遗训”的石刻依旧醒目,石刻正上方是龙凤呈祥的构图,左边写着“宽宏处世”,右边写着“忠孝传家”,屋檐下画着飞禽走兽,梅兰竹菊等图案。宅子的第一代主人叫汪盛如,徽州人,26岁逃乱于此,选择了青龙山这块风水宝地,大家看:整栋院子坐落在一把“圈椅”上,下有底气,后有靠山,前有来路,左右有扶手,我们汪家礼字辈是他的第八代孙,汪家后辈都为之骄傲。俗话说得好:地灵人杰,从这座宅子里走出来的人都是“人精”了不起,古有汪盛如,官至从四品,是富甲一方、乐善好施的“汪善人”,也是上津贡茶的始祖;前有刘和炳等“刘氏四兄弟”可称得上是十堰的“打工王”,建筑业界“鲁班奖”的精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今有汪礼根,独辟蹊径的“五谷粮食画家”,名扬省内外……真神奇啊!有人插话说:你汪总也算一个。汪礼波连连拒绝说:哪里哪儿呀!说天也算不上,算不上,众人附和着说:现在还算不上,不久的将来一定是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嘛!踏上黄土梁,感觉“一览众山小”,凉热两重天,汪礼波介绍说:我们现在站的地方,近看是座山,远看像尊佛,站在老屋场那里往这里看,像一尊大佛隐身山中,人民习惯把这里叫老佛山,是海拔千米以上的制高点,即使夏季最高气温也只有32度以下,站在山顶上,四周景色一览无余,这里是上津贡茶的主产区,条状的、块状的、带状的、梯田型茶园近3000亩,有的园连园,有的独自成园,有的在眼前,有的在身后,有的在山涧,尽显生态美。

再“问”,对于能够心动的、好奇的事探个究竟,追根溯源,做个明白人,不人云亦云。有人问为什么在老屋场上种那么多芝麻?有人抢着回答:芝麻开花节节高呗!其实大家都心中肚明,说出来讨个好彩头,大家心里舒坦。有人问汪家大院旁的银杏听说死了好几年,又枝繁茂盛,咋回事?有人开玩笑说,是诈死,装死,皮死心不死,自然是博得众人一乐,但是据汪礼波讲,这颗银杏树与汪家古院同岁,与古院的命运休戚相关,兴则俱兴,衰则俱衰,风水轮流转,近些年以汪礼波、汪礼根等为首的汪氏子孙在事业上开始崭头露角,大显身手,并准备重修汪家大院,着力打造民宿民俗文化旅游,让古院重现昔日辉煌,也许世间真的应验因果报应,古银杏重唤生机就不足为奇。更有人问上津贡茶贴上御用的标签,皇帝真的喝过、说过吗?汪礼波急了,信誓旦旦地说有家谱为证,里面记载的很详细,不信大家下次再来拿给你们看,有点脸不红心不跳的味道,反正过去的皇帝死无对证,权当是真的吧。

压轴说“切”,是感受、感想、感动,是切身体会,用心诠释,是采风活动的重中之重,以文会友,以文载物,以文传世,不写点东西既对不起主人也不对不起自己的这个虚名。在上津贡茶有限公司的茶室里,观看上津贡茶独创的茶道茶艺表演,聆听古筝悦耳,闲看乡村原舞,细品上津贡茶,观茶色、闻茶香、读茶韵、悟茶道,真乃人生一大享受。正当我独自陶醉之时,具有一级品茶师兼茶艺师的汪礼波来到面前,给杯子续满茶,看着杯子里绿叶随着气泡欢腾地翻滚,眼前一亮,突然来了灵感,心中产生了今天采风要写的主题“气润上津贡,茶好万里香”。

气从何来?待我慢慢道来——

扶贫政策有“底气”,生态种茶接“地气”,一方百姓享“福气”。

吴家沟———“上津贡茶文旅生态园”从规划都今天初具规模,说起来还得感谢县人社局精准扶贫工作队,吴言祥作为队长,3年前驻扎下来,挨家挨户走访座谈,翻山越岭实地勘察,引经据典查阅资料,挖掘汪氏后人汪礼波、汪礼根等在外创业的能人回乡带头开发,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依托,提供资金保障的“底气”,以当地村民过去种茶习惯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土壤检测,气候分析,因地制宜接“地气”,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分项目开发,以成立十堰上津贡茶有限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旅游+现代电子的运转模式,通过几年的发展,茶园基地规模已达近3000亩,其中千亩已取得丰硕收入,全村5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全村千余人口,年人均收入增长5千元以上,并带动三乡八村的农民就业增收,造福一方百姓。

青龙山里有“灵气”,老佛山上生“仙气”,满山茶园飘“香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上津贡茶文旅生态园天助其缘,二者皆存,可谓天时、地利也。青龙山的“青龙”从金钱河里跃起,“灵气”十足,带着金钱河的金银珠宝飞进贡茶园,飞进每个人的梦想中;老佛山则常年烟雾缭绕,“大佛”向茶园释放着“仙气”,熏陶着片片茶叶。所以,上津贡茶在“灵气”的滋润和“仙气”的感染下,汲取天地日月精华和甘露,自然与众不同,满山茶园飘“香气”,几里外就能闻到茶叶的清香味道,沁人心脾,让人倍感精气劲儿。

自然风光显“诗气”,历史文化有“名气”,上津贡茶出“贵气”。

“手护古城千年柳,肚栽御用万树茶”、“谁能撩拨芳心笑,上津贡茶主人来”,有美景相随、有美女相伴,自然有诗情画意,“诗气”喷薄而发,有茶就有诗,上津贡茶有诗为伴,方显风雅;品茶要有出处,茶要有“名气”,师出有名,方显正统。上津贡茶敢以御用贡茶相称、传世,自有其“独门秘籍”和“尚方宝剑”。据说汪盛如在青龙山安居乐业后,回徽州探亲,谁知父母早已双亡,其他兄弟姐妹也不知去向,汪盛如十分悲痛,临走时,捎带了些徽州的茶种回来种植,以此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徽种、楚地、秦风”,形成上津贡茶的独门秘籍,南方徽州的茶种,在北方楚地上种植,受秦岭风的沐浴,茶树生长比当地树明显高出一截,茶叶产量翻倍,茶味清香带甜,别有一番韵味,沁人心脾。此茶一时名扬鄂陕,乾隆45年,郧阳知府巡察至此,前往拜访,汪盛如端出此茶好生招待,知府品过茶后顿感神清气爽,精力充沛,香味十足,知府啧啧称奇,当即购下茶叶一担,派快骑星夜兼程送往京城进贡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将信将疑,试着品尝了一杯茶,顿时感觉香味缭绕,春心荡漾,心旷神怡,乾隆龙颜大悦,遂下旨将此茶定为宫廷御用贡茶之一,专供宫廷使用。从此汪盛如的上津茶成为御用贡茶,茶园也被朝廷派人保护起来,上津贡茶显得几分“贵气”和几分神秘。汪盛如也得到皇帝的恩赏,享从四品顶戴,拨专款按徽派建筑样式,建造汪家大院,光宗耀祖。

汪氏后人立“志气”,振兴贡茶有“勇气”,再创辉煌成“大气”。

时代变迁,时光荏苒。上津贡茶随着汪家大院的衰落而沉寂了数年,御用原种茶园保留下来的仅有百余亩,着实让人心疼。近几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号角劲吹,让每个人都富起来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声,以汪礼波为首的一批汪氏后人抢抓难得的机遇,立志要重振汪家雄风,为上津贡茶再造辉煌。

1985年出生的汪礼波,在外有7年的打工、创业经历,先后在深圳房产公司任销售经理、门户网站任时事新闻编辑,从事建筑工程行业,任湖北仁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等职务,为了家乡的富裕和发展,他舍弃了公司经理的优厚待遇, 2015年回乡创业,在精准扶贫工作队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上津贡茶有限公司及郧西县天龙茶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家推举他任总经理及理事长,他以超人的勇气和胆识,把建设新农村,激活上津贡茶为己任,着力打造“上津贡茶文旅生态园”。

3年来,汪氏后人共同投资1300余万元,带领全村千余人新建茶园近3000亩,远期计划是建设整合茶叶、中药材、林果、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振兴吴家沟村。为了提升上津贡茶的市场竞争力,打造上津贡茶的品牌效应,他遵循市场规则,按经济规律办事,他给上津贡茶注册了“盛如牌”商标,既有继承先祖遗志的愿望,更有创造盛世辉煌的愿景,他要让上津贡茶走下圣坛,走进千万百姓家,把十堰上津贡茶有限公司这个企业做大做强,把“盛如牌”上津贡茶做响做好,让上津贡茶香飘万里,让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汪礼波说用产业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实现精准脱贫,用茶叶来振兴吴家沟村是他的梦想,也是他们全村的梦想。他正在为了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努力着……

所以,品上津贡茶的时候,我感觉茶香不是水泡出来的,而是气润出来,散发出来的是一种精气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