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靠养猪脱贫致富的黄新文,后来生活怎样?

 火锅的历史 2020-09-27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下”,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典型标语,可以看出,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老百姓,有多想摆脱贫困状态迈入小康生活。

但当时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只有一小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绝大多数人却依然徘徊于贫困线上。

所以为了能够让人们发家致富,国家曾在先后制定了很多利民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之下,头脑比较灵活的人抓住机遇,成为了当时社会中的宠儿。

而“万元户”这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称谓,在“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思想中,开始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靠养猪脱贫致富的黄新文,后来生活怎样?

“万元户”作为当时的“土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又是第一个“万元户”呢?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一个在当时依靠养猪走上致富之路的农民,竟然夺得头筹,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万元户”,他就是广东省中山县的黄新文

一、“万元户”,一个时代的产物

在劳动能致富的时代,很多人都甩开膀子想要大干一场。虽然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是只要找准方向并卯足了劲儿,就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成为了第一批“万元户”。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靠养猪脱贫致富的黄新文,后来生活怎样?

“万元户”顾名思义就是指,存款或者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这个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

在当时社会,如果哪个家庭是万元户,会让大家投来羡慕的眼光,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由于当时的物价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很多人的工资水平也非常低,一个月二三十元是非常正常的薪资。

很多没有正当工作的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元左右。即使是这样,大家也都能够买得起生活必需品。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靠养猪脱贫致富的黄新文,后来生活怎样?

或者在现代人的思维意识中,10元钱根本不够吃一餐盒饭,就算是小孩子一天的花销也要几十元,但彼时不同于此时。

就是在那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如果能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万元户,在当时社会那就是相当了得的家庭了。

当时,米价0.14元,肉价0.95元,或许在现代人的眼中,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在当时社会中却最为普遍。

在那个年代存款有1000元的人都很少,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这一切早已经成为了过去,“万元户”也已经成为了历史概念。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靠养猪脱贫致富的黄新文,后来生活怎样?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但是时代的发展,却以经济发展为依托。

在经济发展缓慢,社会财富积累不足的时代,“一万元”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二、新中国第一个万元户

在现代社会中,1万元可能只是一个孩子的压岁钱、或一个月的工资。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万元户”却是他们眼中不折不扣的富翁。

就是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一年的花销也就不过几百元而已,可见1万元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靠养猪脱贫致富的黄新文,后来生活怎样?

关于“万元户”的新闻,在当时可谓轰轰烈烈,1979年11月17日,新华社报道了山东临清八岔路镇赵汝兰一家,以植棉纯收入10239元的新闻,这篇报道曾先后被国内外50余家新闻媒体转载采用。

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曾发过两篇报道。在《雁滩的春天》中提到,1979年末甘肃兰州雁滩公社社员李德祥,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作“万元户”、“村里的高干”。

而“黄新文”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农民“万元户”,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成为了全中国数亿农民艳羡的对象。

一时间全国各地或亲临、或来函,向黄新文请教致富经的络绎不绝,这其实都源于1979年2月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靠养猪脱贫致富的黄新文,后来生活怎样?

《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报道了他的事迹:“小榄公社埒西二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黄新文,1978年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所得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1.07万元,扣除家庭副业的成本,纯收入为5900多元”。

三、黄新文后来怎样了?一场变故改了人生轨迹

历史走到今天,“万元户”早已经成为了尘封的历史,曾经轰动一时的“万元户”消失了。

因为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万元户”早已不是什么土豪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身价。

当年他大搞家庭副业,所以还获得了更多的额外收入,时至今日黄新文的致富思想依然在不断传播,并且让一批又一批的农民,从此走上了致富发家的道路。

但是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这个曾经的“万元户”家庭,失去了往昔的风采。他的生活就像过山车一样从高点跌落至谷底,如今的生活却变得一团糟。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靠养猪脱贫致富的黄新文,后来生活怎样?

他居住的房子虽然曾经显得高大上,如今却破落的像一个“危房”。黄新文家的周围都是小洋楼,只有他的家几十年如一日,按理来说他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

黄新文并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更不是那个躺在家里坐吃山空的懒汉,但是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个让这个曾经的致富标兵,变成了一个人们眼中的“穷人。”

21世纪初的黄新文帮村里人盖房子,但因为不小心从高处坠落摔坏了。自此之后黄新文的身体和精神,都出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问题。

家人把黄新文送进医院进行治疗,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万元户家庭,成为了因病致贫的典型。

在数十万的医疗费面前,万元户显得那么渺小。彻底丧失了劳动力的黄新文,再没了往日的日万元户风采了。

中国第一个“万元户”,靠养猪脱贫致富的黄新文,后来生活怎样?

结 语

常言道:“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万元户”黄新文的事迹,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简直被传承了致富神话。

黄新文的思想与时代脉搏合二为一,作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他在农村地区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仅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万元户,并且还成为了全国农民学习的榜样。

我们说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创造力释放了,才能让普通人过上富裕的生活。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黄新文从此一蹶不振。一个依靠养猪和其他副业发家致富的人,居然就这样被一场变故打乱了人生,如果他没去给别人帮忙,那么他可能成为一个企业家,但人生没有假设也没有回头路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