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命运的重启键 东北

 wlr6688 2020-09-27

东北在中华民族乃至东北亚历史格局中都具有决定性的战略砝码,将其纳入中央王朝势力范围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关键 。几百年来,中国新命运的起点就是从东北发轫。东北为什么有这种推动中国历史的力量呢?这还得从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的千年纠葛开始。

古代中原王朝的强敌

中原王朝的农业文明与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在农业时代历史碰撞,是中国千年问题的时代根源。东北农、牧对立当中,随着铁器的大规模成熟应用,也正是秦汉之后两种文明互相碰撞迸发出了激烈的火花。

历史上北方分为西域、漠北、东北。西域,位于中国西北相当于新疆和中亚五国部分地区。草原上的国家在自身实力上,商业利益上,不会与中国有深刻矛盾。由于西域是中国的商业通道和文化通道,也希望西域稳定畅通。双方真正是不敢与不想的典范。

中国命运的重启键   东北

▲东汉时期的西域

漠北,阿尔泰以东,大兴安岭以西,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秦汉与匈奴、隋唐与突厥、宋明与蒙古,大凡中国大一统的中原王朝都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进行了殊死较量。结果呢?

汉赶跑了匈奴,却诞生了鲜卑。鲜卑南下,高原又兴起了柔然。西魏联合突厥消灭了柔然,西魏与突厥互殴。唐赶走了突厥,又冒出了回鹘。北宋熬死了大辽,引来了金,苟延残喘熬死了金,蒙元势力更为凶猛。

蒙古高原这块硬骨头,南方农业帝国啃的动却消化不了,战争征伐互不相让,结果军事优势不能转。所幸商业贸易在相对和平时期替代了征伐。

我们一直以为漠北的蒙古高原是威胁的发源地,却只有蒙古成功入主中原。相比之下,每次汉族文化无法升级,历史都是从东北按下了重启键的。

魏晋时,汉族因独尊儒术而止步不前,发源于西伯利亚的鲜卑就来了。北魏为中原清理了杂质迎来隋唐宋。1085年熙宁变法失败不过42年,来自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的女真为我们的历史课本增添了靖康之耻这一页。这只是第一次,待宋明理学将中国导入歧途,明末他们换了个马甲又来了一次。

沙漠戈壁、青藏雪原、岭南丛林,蜀中丘陵盆地,这几块无论如何整合都改变不了大结构。

但东北很有意思,它跟漠北又不一样,它大部分还是在黑河——腾冲线以东的。比西面更丰沛的降水使东北除了草原还有森林,山脉环绕的平原上水系密布沼泽众多。东北变成今天的粮仓经过了巨大的改造,而这之前是游猎部落的故乡。

东北在地理板块当中,潜力当属第二。没开发时是部落社会的摇篮,开发后是农业帝国的土壤。作为游牧区加入漠北荒原和差等生为伍没有光明前途,加入中央王朝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中国命运的重启键   东北

大汉派张骞出使西域是想联络西域国家,牵制匈奴侧翼。而以游牧民族的体量只能选择谁强倒向谁。也就是说,西域只是锦上添花的战利品,天然的条件决定西域这把牌不能决定胜负。

西域的地理条件,决定其无法起到战略稳定器的作用。那么如果一个中原文化的国家在东北,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还能饮马南下吗?崛起于蒙古高原的主人,其战略目标首要是控制两翼,也就是西域与东北。

鲜卑是占领了蒙古高原才得以南下的。金国是取代了辽控制了蒙古诸部,还没有消化就因为蒙古崛起了。努尔哈赤入主中原也先得跟蒙古部落和亲。

从历史上看,作为少数民族,自东北方向崛起而入主中原成功率更高。漠北南进要顾忌周边其他游牧民族的趁势侵扰。东北和漠北天生就相互克制。只有中原、漠北、东北的三位一体才能支撑一张牌局。

大国重启键在东北

在中原王朝盛世的辐射下,北方少数民族崛起了。时间差导致王朝末年常常要面对边境强敌。汉末鲜卑,唐末吐蕃,宋末金元,明末清,结果是本来强大的农业帝国降低了能量等级,本来弱小的草原民族能量暴增,从而南北实现能量对接。北方也可以开始对南方政治与文化的输入。

中国命运的重启键   东北

▲北宋时期地图

东北从环境、资源来说,是继长江流域的水乡泽国之后最适合融入农业帝国的。西域人也好,草原人也好,游牧的性格是抢了就走。只有东北来的人最不想走。为什么不想走?南边不就是东北改良后的模样嘛!

女真的前身是靺鞨,靺鞨之前历代也有各种称呼,但都是中原王朝给他们贯的名。靺鞨是人家自己起的名。意思就是林中人——我们的祖先不正是将黄河流域的森林刀耕火种之后才沃野千里的吗?这就是黑河——腾冲线的意义所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类似,自然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接近。你看西域是要么佛化,要么伊斯兰化。蒙古是佛化,还是藏传。唯东北是最适合儒化。历史上东北来的民族于儒教都有良好的契合。北魏、辽、金、清都能比较主动的接受汉化。

东北的资源让其能有问鼎中原的实力。东北的天然条件决定其在农业时代的升级一步步接近中原的模样。那么自己积累以改造家乡,等南面一有风吹草动就挥兵南下入主中原。

我们从夏商开始盘点,中原的核心是洛阳开封一代的河南。商之后,来自西渭河平原的周人建立了周朝。若说秦汉帝国是八百年春秋熬出来的成品,那么正是周人在为这锅汤注入各种原料种下基调。

再接着是长江流域,楚蛮子在春秋时期问鼎中原,而正是他们在几百年间与中原文化冲突、继承、融合形成了新文化。随着战国楚国领地向北进逼,对于中原新文化的形成至关重要。秦末,亡秦必楚的谶语。陈胜吴广起义口号是“大楚兴”。反秦人马联合推举楚怀王。足见楚的影响。项羽与刘邦的战争叫“楚汉之争”。刘邦是沛县人,他的团队也多是老乡

所以,其实战国是秦的军事胜利,楚的文化胜利,都是游牧民族和蛮夷积极融入中原的结果

此后,中国核心构建完成,东亚格局定型。东亚相对封闭的大陆一隅,范围内其他板块已不足以挑战中央。中国的文化更新在农业时代只能由西域推进。东北由于没有发展出新颖的农业文明,只能作为重启的机制无数次试图融入。

中国不同区域有一些相似或对称。

比如连接西北有河西走廊,连接东北有辽西走廊。东北有朝鲜半岛,西南方有越南,这两个得而复失的“故土”,都是因为跟帝国的接触面太窄。四川盆地跟东北还很有些类似。

东北平原还有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小名儿——松辽盆地。四川有山脉阻隔,东北有渤海阻隔,土地都适合耕种,为什么四川能很好的早早的并入中原,而东北就这么周折。巴蜀最早成为中国的版图是战国时候的秦。南方蛮族也曾肆虐,南诏就掠走了成都的技术工人无数,现在蜀锦技术的原版就保存在西南少数民族那里。这就是抢了就走的典型。东北就不同,可耕可牧。来放牧的干嘛要走。

中国命运的重启键   东北

▲都江堰

李冰父子修了都江堰。这就厉害了。生产线就摆在那里。不要以为都江堰只是水力工程,那就是造人生产线。蜀中历经战乱,但是只要懂农业懂水利的汉人迁过去,人口哗哗哗的就生出来了。农业最挣钱,干嘛还打猎?其他民族待在四川只能在农业盆地中被儒释道而同化。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四川跟中原的连接,不仅有各路古蜀道还有长江。长江的交通效率比陆地还高。在航海不发达的古代,东北只有辽西走廊与中原连接。这条通道轻易就能被西北方向的敌人切断。唐征渤海国,就遇到契丹反水而告吹。

东北处于东亚季风的最北端,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不仅低温,还有风沙。东北地区的气候向干冷转变,在贝加尔和蒙古高压的控制下形成强劲的西北风。

而松辽盆地对于蒙古高原的西北风没有屏障。不像四川,西北方向的冷空气被秦岭、大巴山等山脉阻隔。四川西部也有青藏高原,虽然青藏雪原看上去比蒙古高原还冷,但是道理跟印度一样,正因为它在雪线之上,北方的冷空气反倒不可能吹过来。

低温不仅使东北的种植季比南方短,还容易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

东北最近一次发挥战略作用是解放战争时期。从明朝开始讲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轮回终于在明末被终结了。历史又一次被东北的满清重启。这次由于是自东北控制全国,并且很好的处理了和蒙古的关系,边疆压力史无前例的减轻。清初为留退路,颁布禁关令,进而在清末出于同样的为留退路的目的,重又开禁。

然而,这却是长远影响中国,大大促进了历史进步的决定。清初入关之后,禁关减少了东北的人口,在人少资源多的情况下,第一,保护了资源;第二,降低了其经济上的价值。清初汉人比较少,土地资源还不那么紧张,向北的人口流动也不会如后来那么大。单向的流动使得汉文化无法向东北渗透,于是经济上,文化上,生产技术上,保持游猎的落后模式,这就大大降低了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率。

中国命运的重启键   东北

而百年过后如果满人遍布,或者一个满汉融合的新区域文化出现,那么闯关东对当地文化更替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那日本自满洲事变后建立的就是名副其实的满洲国了。

闯关东效果如何,赵中孚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会意义上,东四省区基本上是山东农业社会的扩大,二者之间容有地理距离,但却没有明显的文化差别。山东与东四省区之间,无论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族制度、伦理观念、经济行为各方面,都大同小异。”

中国核心的最后一块就这么因祸得福的加入文化版图。这是历史必然的!

因为中国遇到了自农业革命以来又一次重大冲击。真正是万年未有之变局——工业时代来临了由于现代科技的复杂,游牧民族的社会构成无法推动现代战争这头怪兽。农、牧民族在现代工业社会高下立分。煤炭钢铁水源粮食,缺一样都没法好好玩耍。然而,这些条件东北都有,不仅有,还很多很齐全。

在外部压力下,满清统治者急需振兴东北。历史无数次证明,哪个民族能最好的利用一块土地上的资源,实现其最大的价值,这块土地就将是他们的。那么终于轮到汉人了?结果是日本人,日本人能窃据东北的最深刻原因,是其工业发达,比我们发达的缘故。

中国命运的重启键   东北

▲伪满时期的东北工业

日本将东北建成了仅次于本土的亚洲第二大工业基地。最后退出东北完璧归赵,一个是因为闯关东使得中国人在东北占大多数,二是因为日本行事必须符合自身在亚洲的历史地位,而解放战争首先取得东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央对东北的决策尽然在千里之外能如此英明。

一个资源丰富齐备又进可攻退可守的板块是夺得天下的最优开局。难怪有说得东北者得天下。这么看来关中很是符合,历史也这么总结过:得关中者得天下。

最终,是工业时代的历史洪流,将东北推入了中国怀抱。

宋朝皇帝是很开放的,经济也是开放的。明朝朱元璋就很传统,特别反对民贵君轻的思想。这跟蒙元对中原百年的奴化不是没有关系。

中国命运的重启键   东北

我们知道,宋朝不断遭受北方侵袭跟全球气温降低有关,而几百年前的七世纪,隋唐雄立之时,正是种植线向北移之时。对应西方,这时也正是阿拉伯势力在伊比利亚半岛等多个方向向北推进,维京海盗四处劫掠,占领冰岛甚至格陵兰的时候。

气候的适宜,正是中原农业生产技术向北传递的必要条件。东北的各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各种联系,使得文化技术不断在这一区域发展。这时一个叫高句丽的国家站上了东北的历史舞台。

高句丽所崇拜的神灵,除了本民族所固有的以外,大多数取源于中原的神话传说,如四神、伏羲女娲、神农氏、驾鹤仙人王子乔以及对日月神的描绘。

据《旧唐书》的记载: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遣前刑部尚书沈叔安往册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仍将天尊像及道士往彼,为之讲老子,其王及道俗等观听者数千人。”

中国命运的重启键   东北

可以推断,至少高句丽的上层与文化人士可以听懂汉语。这说明作为一个民族杂糅的国家,汉文化在其地域相当有吸引力。但是唐太宗在644年开始征高句丽,直到668年唐军围下平壤。终于将高句丽灭亡。

一个汉文化的高句丽对于漠北的草原民族,又是一个极大的制约。汉文化的高句丽对于南方的文化的、技术的、市场的需要,又使其成为南方经济和军事的补充。南方的经济找到一根平衡木,军事上不会像后来的宋,丧失北方牧场而缺少强大骑兵。辽西走廊如河西走廊一般,起到贸易和文化作用,那么东北就比中原更有主动性维持其安全。

中国命运的重启键   东北

▲高句丽壁画

高句丽的灭亡,使得东北重新回到游猎部落的怀抱。南面更原始的三韩部落侵占了汉江平原,进而最终获得整个半岛。不仅让千百年来中国在半岛的经营断送,还在未来的朝鲜卫国战争时把明朝拖下水。

高句丽的强大,也对中原构成安全威胁。但是其始终是一个民族杂糅国家,生产形式多样化的经济体,其内部整合力始终低于中原东北的地理位置处于几大民族的十字路口,半岛三韩、日本方向,辽西走廊中原方向,漠北蒙古方向,高句丽一般不敢轻举妄动。

东北其实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辽河平原与松嫩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一个是更东北的三江平原。在唐朝灭亡高句丽之后,一部分居民就紧邻三江平原建立了渤海国。渤海国完全仿照唐制,官方文字为汉文,推行中原文化。仿唐朝国子监设置“胄子监”。在被契丹灭亡后仍对辽、金两代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以小兴安岭——牡丹江——延吉一线为界,在更东面的三江平原扶植一个汉文化的国家,就可以平衡高句丽的势力。而不是击败一个汉文化的国家,让周边的部落民族分食其领地。

说归说满清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有功,为闭关锁国沦丧国土有罪,万幸新中国成立又是在东北按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启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