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敖包相会》的敖包是蒙古包吗?这可能是外族人常有的误会

 浩然文史 2020-09-27

敖包

说起蒙古族传统歌曲,流传最广的一首就是情歌《敖包相会》。非蒙古族的人一听说敖包,就一定认为是蒙古包了。其实不然,敖包是草原上露天耸立的大石头堆,随处可见,因为堆得高,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就起到了灯塔指路的作用,也是男女约会的平台。但是这石堆可不是随便堆的,它是蒙古族萨满信仰的重要表现,即便是今天仍能见到有虔诚者膜拜敖包,祈求风调雨顺。

萨满

一、敖包的出现

“蒙古”二字见于史书最早是在新、旧《唐书》的“蒙兀室韦”,他们被认为是东胡后裔。蒙古人认为自己的生命为天所赐,天父地母,是天地交感而生。因为蒙古人世代居住草原,依靠放牧为生,完全靠天吃饭,所以必须奢求所在地神灵的庇佑,以保证水草丰美,因此他们对自然万物也特别敬畏,逐渐形成了万物有灵的泛灵信仰。

为了避免天灾、敬畏自然山川河岳、祈求一方平安,他们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就特别庄重。蒙古各地的祭祀其实包含着共同性和地方性,所谓共同性,是把各地蒙古人连接在一起的祭天仪式,而地方性则是指蒙古人同时祭祀自己所在地的神。

这种泛灵信仰、自然崇拜是佛教传来之前,蒙古地区最重要的信仰。这种原始崇拜,满族称之为“萨满教”,负责主持这种原始崇拜祭祀的人统称“萨满”,在蒙古,男萨满称“孛额”,女萨满称“依都干”。

萨满

在萨满教信仰下,蒙古实行土葬,但蒙古的土葬特别神秘,传闻成吉思汗死后,秘不发丧,棺椁回乡途中杀死所有见到的人,然后将尸体埋在一个秘密的地方,不立碑、不设冢,还要万马奔腾,踏平墓地,再在墓地上播种树木。此事真假难辨,但若联系历史就会发现,在萨满教信仰下,蒙古的确有神秘的埋葬传统,但凡有点身份的人死后,土葬都是无碑无冢,立石堆以为标识。如此就出现了最早的敖包,慢慢地,敖包的标志性功用退却,逐渐演变成祭祀的场所,这种祭祀也不再是活人对先祖的追忆,而逐渐变成了祭祀天地神灵。

敖包

二、敖包的退萨满性

敖包,蒙古语里是“锥子”的意思,如上所述,敖包的出现带有强烈的萨满色彩,但历史上蒙古族萨满教遭受过三次打击,这使得敖包的迷信色彩衰退,转而成了完完全全的民俗和美好的祈愿。

首先是成吉思汗的打击。因为萨满有占卜的任务,所以蛊惑群众的效果极佳,在成吉思汗(当时还叫铁木真)还是个小部落酋长之子的时候,有萨满帖卜腾格里就预言铁木真能当大汗,帖卜腾格里的部落酋长于是对铁木真部落大加迫害,当铁木真统一草原后,该部族被团灭,该部族的敖包被全部捣毁,进而铁木真对萨满进行了打击,这是在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萨满教第一次遭到全领域打击。

《止杀令》成吉思汗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代,当时蒙古阿拉坦汗土默特将佛教引入蒙古草原,他制定了明确限制萨满的法典。第三次打击是在清初,藏传佛教再入蒙古,蒙古萨满信仰全面衰退。

经过这三次打击,作为宗教层面的萨满信仰和信条基本被清洗干净,佛教成了蒙古族的主导思想,但是敖包是重要的祭祀场合,也是一个部落的象征,虽然思想领域经历了涤荡,但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使得敖包祭祀保留了下来,这种敖包祭在剔除了萨满色彩后,反而添加了佛教精髓,蒙古族开始在敖包里面置放佛经或佛像,中间还要插上一根高杆,称之为“经幡”,四周要植树。平时有蒙古人路过敖包,不论乘车还是骑马,都要下车下马虔诚敬拜。

敖包

三、赤峰的祭敖包

内蒙地域广阔,各地习俗不大相同,但流程是类似的。赤峰的克什克腾旗,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全旗子弟祭敖包的日子,这是该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该旗祭敖包仪式在国家级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里进行。

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旗祭祀仪式是在夜晚举行,因为祭祀仪式必须在太阳升起前结束,所以很多离白音敖包保护区较远的牧民早在前一天就赶到了保护区,地方大小首领也得莅临,参加祭祀的人无分男女老幼一律得穿民族盛装。

蒙古服

祭祀过程包括佛教祭和传统祭两个过程:佛教祭就是先请和尚念经,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习俗,一般是由附近庆宁寺的僧侣们念传统的祈愿经、平安经,祈求部落平安、牛马成群、来年风调雨顺;之后,德高望重的主持人(其实还是带有萨满性质的巫师)会让人在祭台上摆上贡品,包括烤全羊、马奶酒、奶豆腐等蒙古族传统美食,再由自己献上哈达,如此才能开始传统祭祀。

祭祀中献上哈达

传统祭就是洒祭,把鲜奶、马奶酒、奶的油(牛奶熬出来的油)一滴一滴洒在敖包上。这是整个祭典中最庄严肃穆的环节,因为敖包是石头堆起来的,所以一滴一滴地滴比较费时间,那也没办法,全程所有人必须庄严肃穆,凝视这一过程。这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俗,同样是为了祈求草原平安、水草丰美、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这种美好的祈愿传统,即便在萨满遭到三次打击后也没有损伤,是草原人心中最有感触的祈愿活动。

洒祭

祭祀完成之后,大家要组成大圈,不一定是一圈,可以是一圈套一圈,按顺时针方向绕敖包行走三圈,行走的时候在心中可以默默许愿,祈求神灵保佑。有牧民说,如果在行走的过程中你许了愿望,那在接下来的三年必须连续参加祭祀,那样才能灵验。

根据历史传统,该旗的祭祀仪式是不允许女性参加的,但是祭敖包结束后是该旗的那达慕大会,则无所禁忌。所以说那达慕大会其实是祭敖包的延续,是为了缓解祭敖包过程的紧张感,在那达慕上吃肉喝酒、摔跤赛马射箭,极度欢快,晚上还有篝火晚会,人们会绕着篝火载歌载舞。

那达慕

文史君说

内蒙草原地大物博,各地蒙古族风俗不尽相同,敖包也是多种多样,有独包和群包,群包最著名的就是七曜包,即七个敖包并列,像北斗七星一样。也有按年龄分的敖包,有大人祭拜的敖包,也有小孩祭拜的敖包;还有氏族包,有一家私有的敖包,也有为一族所有的敖包。祭祀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除了上面我们说到的洒奶祭,有的地方还有火祭,即在敖包前用牛粪树枝点起篝火,族人围火而转,心中许愿,然后将自己最好的牛羊肉投入火里;有的地方举行血祭,祭祀的时候宰杀牲畜。不论祭祀的花样多么不同,但最终的心愿是相同的,就是因了这一共同心愿,才把各地的蒙古族人凝聚成了一个整体。

火祭

参考文献

日本南山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编:《中国東北部におけるアルタイ語族の諸民族のシャーマニズムと社会に関する人類学研究》,南山大学2004年。

散布拉诺日布 :《蒙古风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0 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