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光里的邻里情

 简心素文 2020-09-27

时光里的邻里情


周末,看望父母,全家人聚在一起,共享天伦。午后妹妹弹起了她心爱的古筝,高山流水,韵味悠扬。听着、听着,感叹岁月如梭,日子好快呀,一晃自己人生即将过半,看看弹奏中也已过不惑之年的妹妹,不禁忆起了少年时光——那些美好的时光,那些舒畅、温暖心灵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频频出现。

记得我快要上小学时,父母把一直居住在姥姥家的我和妹妹接回来跟父母一起居住,父母忙于工作并把姥姥接来照顾我和妹妹。父母住在一栋三层楼的宿舍里,那时的石家庄最高层的楼房就是三层楼高,每一层三户人家,东西两边和中间各一家,我们家住中间。

东边居住的那家是军人一家,有奶奶、父母、一儿一女。父亲是军人,在南方的一个部队任职,一年里回家是有限的时日,探亲假和过年时回来。这家的母亲和我父亲一个单位,在单位是一位普通职员。

东边这家的一儿一女,儿子比我大两岁,女儿比我小一岁,因那时我和东边的一儿一女在一所小学就读,早上和中午我们仨总是一起上学去。那时的小学生都是自己去上学,不像现在,小学生上学还需要家长的护接护送。

我们这些邻居,有时就像一家人一样,互助互爱。那时冬天要用到蜂窝煤和储存大白菜、大葱,东边叔叔是军人长期不在家,那时的我们都那么小,父亲下班后会带上父亲的两三个徒弟,将我们家的和东边家的、西边家的楼下买的煤、白菜和大葱,一并搬上楼,给东、西两家的邻居摆好放好。

我的姥姥和东边的奶奶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聊天,到公园一起散步,交流做饭的经验。

七六年大地震那年,政府统一给每一家在楼下的便道上搭上帐篷居住,帐篷里要放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因为地震不知时日地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那段时间都是日夜在帐篷里度过的。因为父母白天上班,我和妹妹被姥姥领回姥姥家,父母的帐篷就由东边的奶奶照看。

过年时,东边军人叔叔回来探亲,总是带些南方的特产送给我们。那个年代,跨省的交通工具只有火车,所以北方的我们很少看到南方的水果和特产小吃,不像如今,我们的超市里全世界的一年四季的水果和特产都能买到、看到。那个年代,能够看到和吃到南方的特产,真的是物以稀为贵,高兴得不亦乐乎。

母亲和东边阿姨也有着像姐妹一样的情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的夜晚,两位女士结束了一天工作和家务的忙碌后,相约在三楼的楼道里,坐在一起,边聊天边织毛衣钩服饰。东边的阿姨是南方人,经常给妈妈和我及妹妹钩一些镂空的外罩穿,在那个年代镂空外罩是很时尚的。我的母亲织毛衣的技术又快又好,年轻时的母亲一星期就织一件毛衣,所以就帮东边的阿姨给他们全家人织毛衣穿。

居住在我们西边的邻居是母子俩,西边的阿姨比我的父母大很多。少年时的我,以为这家就是母子俩呢,当时只记得父母和东边阿姨在生活上特别关照西边的阿姨和西边阿姨家的儿子,我和妹妹亲昵地称呼西边阿姨家的儿子为大哥哥。自己参加工作后才知道,原来从未见过面的西边这家的叔叔是位教授,被错判进了监狱。后来平反了,又返回了大学校园,他的儿子、那位大哥哥也进了那所大学上班。

父母在这座宿舍楼居住了很多年,我和妹妹回到父母身边后,我们一家四口又住了一年。为了照顾我们,父亲的单位给我们又扩了一间房,我们搬家了。虽然还是在一所大院里居住,但因各自忙碌着,见面的机会就很少很少了,但是我们三家居住在一起时互助互爱的邻里情,却源远流长。

我们搬家后,妹妹上了学前班,我上了三年级,因为姥爷退休了,姥姥回去做家务。父母长白班,有时晚上加班很晚回来。我们对门住着祖孙三代,对门的阿姨由于身体亚健康而吃着劳保,长期在家照顾公公婆婆和上高中的女儿及上初中的儿子。

记得我上三、四年级时,我的脖子里每天挂着一个环形绳,胸前的绳上拴着一把家门口的钥匙。早上,我带着妹妹和许多大院里的小学生一样,早餐是父亲单位家属宿舍大院食堂的小饭桌。记得那时早上的学生早餐每天都有不同,有时是鸡蛋油条和豆浆,有时是一盘五个小经典的包子和一碗小米粥。那时,我和妹妹最喜欢吃那五个经典的小笼包,一屉五个的小包子,里面的馅儿各不相同,有豆馅的,有椰蓉的,有肉馅的,等等。咬一口,现在想起来,感觉唇齿之间好像还在飘着那美味的香气!一桌十个孩子,就像现在的自助餐一样,我们各持食堂饭票取饭,各自端盘自助落座,一个一个的小家伙就像一位一位的小绅士一样,坐在一桌互相礼貌用餐。

记得有一个下雪的冬天,我只记得,那天中午我领着妹妹,在食堂吃过午饭以后,回到家门口,脖子上的钥匙不知道哪里去了。食堂和路上,我带着妹妹找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总之是找不到了。钥匙丢了,我和妹妹就站在家门口,那天下午好像学校不上课,我和妹妹一直就站在家门口,外面的雪下的好大。对门的阿姨出来看到了,就问我们“为什么不回家”,我说“钥匙丢了,进不了家门”。对门的阿姨就拉着我和妹妹,让我们去她家暖和暖和。

当时年少的我,如此的倔强,说什么也不去。对门的阿姨没办法,好心的她只好冒着雪,穿过了好几座楼,走到大院的值班室,给厂里的领导打电话,让我的父亲回来给我们开家门。父亲因为工作忙,让他的徒弟替他回来开的家门。

写到此,提起父亲的徒弟,我想浓墨重彩地加一笔。就是父亲的这个徒弟,后来辞职下海做生意,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但是父亲的这个徒弟直到现在每年过年都来给父亲拜年,他传承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一日之师,终身之师”的理念。

就是因为对门阿姨冒雪去打电话,我和妹妹在那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才没有被冻到。否则,那日冻一个下午,也许感冒,也许发烧。多好的邻里情呀!雪中送炭的情义呀!从那之后,我和妹妹每人脖子上都挂上了钥匙。

妹妹上一年级时,有一次自己放学回家,进家门后,因为门上有门帘,忘了关门。没想到,隔壁楼上有一位精神有问题的阿姨,不知怎么就进了家里。家里就妹妹自己,一年级的妹妹,被吓得大喊起来,妹妹越喊,那个有点疯的阿姨,越做怪动作,妹妹害怕得大哭起来。父母上班,我还没有放学,妹妹的大哭大喊,惊到了对门的阿姨,对门阿姨赶紧跑过来,弄清情况后,把那位疯阿姨给拽走了。

自那之后,妹妹如果比我先放学,妹妹就去对面楼上的同班同学家里写作业,因为妹妹的同学和她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家里有大人照顾。等我放学之后,我就去对面楼上把妹妹接回来一起回家。

从那之后,妹妹和我成为了妹妹小学同学家的常客。后来,妹妹的这位小学同学家买了黑白电视机,记得那时正上演大西洋底的人》,我妹妹经常在这里和小学同学及她的爷爷奶奶一起看这个电视剧。这里的爷爷奶奶待我和妹妹,像对他们自己的孙女一样的好。现在,已过不惑之年的妹妹和她的这位发小,依旧是最好的闺蜜和最好的姐妹。

每当我和妹妹放寒暑假时,父母就把我和妹妹送到姥姥家,我们给姥姥、姥爷讲述了邻居的爷爷和奶奶对我们的好。姥姥、姥爷家也买了黑白电视机,那个年代的黑白电视机还没有普及,属于稀有电器,姥姥家的邻居也经常来姥姥家看电视,姥姥和姥爷也是热情地迎接。有时,还给邻居沏茶水喝,姥姥家的邻居有时不好意思,姥爷就对邻居说:

“在这要跟在自己家一样,我家的外孙女在她的邻居奶奶家,人家也是这样对她们的。远亲不如近邻,不要客气,你们有时间就带着孩子过来看电视,你们没时间就让孩子们自己过来看,不要客气。”

这就是我少年时所经历的互助互帮如亲人般的邻里情,时光里的邻里情,我们邻里之间是一家人,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每当想起这些,那首《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就会在耳边响起:

“我喜欢快乐时,

马上就要和你一起分享;

我喜欢受伤时,

就想起你们温暖的怀抱……

有缘才能相聚,

有心才会珍惜,

有福就该同享,

有难必然同当,

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

作者:蓝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