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记】住在省医院的那些日子(7月3日)

 简心素文 2020-09-27

【日记】住在省医院的那些日子

(7月3日)

前言:

日记《住在省医院的那些日子》的最简单后记:

我们离开了省城,回到了马尔康。我的一个同学从金川给老公带了些土鸡蛋来,每个蛋都用废旧报纸包好放了满满一纸箱。我没有说话,心里充满了感动,我每从纸箱拿出一个鸡蛋放进冰箱,都知道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同学情、朋友爱。此生唯有记在心里才不负这样的情意。

对病房日记,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如同我先前所说的一样,病房也是人生的一个舞台,只是在这个舞台上上演的人间戏剧要更悲苦一些,伤感一些,能让人更深刻地理解史铁生残疾的一生更是智慧的一生——充满爱的一生。

2014年7月3日

原以为我们今天就要出院,只要认真按照慢性肾病的黄金法则去规范生活,病情应该能够控制相当长一段时间。前几天,有个人到病房来丢了三本肾病健康教育读本,丢过之后迅速走了,我当时没在意,只觉得得有点鬼祟。翻开看过之后,所谓的健康教育读本,主要是推荐两种治疗肾炎方面的药,把药效吹得天花乱坠,稍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越是吹得厉害越是虚假。这个健康教育读本,肯定不是医院发的,我把广告扔进了垃圾桶。扔过之后,又想,难怪那么鬼祟,你的内心不光明磊落,就算你想做出光明磊落的样子也不行,那股鬼祟之气在你的周身纠缠。

吃过早饭,我们就等着医生查房,查房的医生来了后对老公说,昨天下午ECT结果回来了,有心肌灌流不足的现象,今天下午请心内科专家会诊,出一个治疗方案。

接着卖报女来了,我们买了一份成都商报。再过了一会儿,护士来输液,刘叔、郑叔与老公都被绑在了病床上,我坐在陪伴椅上看报纸。仿佛听到刘叔的爱人姚阿姨跟郑叔的女儿讲她到成都那天受骗的事,我立即把思想转移到姚阿姨那里,问她们是怎么回事。郑叔的女儿简要地说了说姚阿姨受骗的事,我把目光投向姚阿姨,姚阿姨脸上还有点意尤未尽,她看到了我眼里的期待,于是又原原本本给我讲了一遍。

原来,姚阿姨接到老头子病情重的电话后,揣着卖了六场小菜的五百元钱到成都。临走时,一些乡亲还送来些钱,女儿在电话里给她说不用带钱,她想想就把卖小菜的钱揣在了身上,把别人送的钱放在了家里。女儿还说,到了成都哪儿都不要去,就站在车站前,壮娃儿开车来接你,后来我才知道女婿叫云壮。姚阿姨到了成都后,掏出手机给壮娃儿打电话,说自己到了。刚收了手机没多久,一个三十来岁的小伙子走到姚阿姨跟前说,你是不是壮娃儿的妈?姚阿姨啊啊地说是。小伙子说,壮娃儿在路上堵车了,让我先来接你。说完拉着姚阿姨就走,姚阿姨不走。那人说,壮娃儿跟我是十几年的铁哥们,一起做事,他怕你等久了,让我来接你。姚阿姨半推半就地跟着那人左拐右拐,也不知道要拐到哪里去。

到了一个小商场前,小伙子终于停下脚步,对姚阿姨说,你先等着,我去帮壮娃儿让买样东西,他刚才在电话里跟我说的。姚阿姨站在商场前等那人回来,不一会儿那人就回来了,对姚阿姨急切地说,我帮他带东西,差点钱,不知你身上带得有多少钱?老实的姚阿姨说身上总共五百元,车票用了一百元,还有四百元。小伙子说,那你先把四百元给我,我去给壮娃儿把东西买下,说完还指着路边的一辆黑色的轿车说,这是我的车,你先守着,我马上就来。姚阿姨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把钱掏给了小伙子,小伙子很快就进了商场。

姚阿姨在门口,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却等到了女儿与壮娃儿的电话。好在姚阿姨识字,认得她站的那个商场的名字。刘叔的女儿与女婿壮娃儿找到姚阿姨要接姚阿姨走,姚阿姨说,你铁哥们来接我,说是给你买东西钱不够,我把身上的四百元钱借给他了。女儿与女婿知道姚阿姨上了当,受了骗,给姚阿姨说,你受骗了。姚阿姨不信,不信不行,最后心里只能生气。

“这天杀的骗子,骗走了身上仅有的四百元钱。”壮娃说,“莫气,莫气。”继而跟自己的媳妇说:“快给妈拿四百元钱。莫给爸爸说。”女儿立即掏出四百块钱给了姚阿姨,让姚阿姨走。姚阿姨说,不走,他的车还在这,总要抓住这天杀的强盗贼。女儿说,这哪是他的车,他随便指一辆停在路边的车让你守着,你还信以为真,他早跑远了。

听了姚阿姨的故事,我真是哭笑不得,病房里的故事怎么跟电视剧里的故事一模一样?这哪里是高于生活,活生生地源于生活啊。

姚阿姨的事算是了了,大家又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因为郑叔以前当过兵,话题自然又转到郑叔的过去。郑叔说,他是60年入的伍,79年转的业,转业的时候授上尉军衔。老公问他参加过中印战争没有,他说参加过。我问他参加过对越战争没有?他说也参加过。沉默了一阵,郑叔感叹,继而长声漫气地说:“战争年代没倒下,现在却倒在了病房里,有啥子法?!”我问他真正的战争跟现在电视剧一样吗?他仍然慢条斯理地说:“哪里一样哦,现在的电视剧都是编的。”我问他,跟敌人交过火没有?他说:“没有。我们是侦察兵,战前首先要摸清敌人的地形,还要掌握敌人的布防、兵力,为首长决策提供情报。”我问他你们怎么做呢?郑叔说:“都是晚上摸进别人的地界。”我又问:“你们那时有红外线没有?”郑叔说:“有啊,远光红外线与近光红外线都有。”看来,军事上的设备永远都是最先进的。郑叔不善于讲故事,就算有那样有别于他人的经历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如果真有时间保不准能挖掘出几千字几万字。

郑叔跟刘叔一样,有二个女儿一个儿子,每天来陪郑叔输液的是郑叔的小女儿,她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姐姐工作忙,弟弟在外省。郑叔的女儿说:“我爸爸的医药费用不需要操心,反正该拿多少,就拿多少。我弟弟说,他忙,照顾不到父亲,多出钱吧。我父亲病了的时候,我姐姐也忙,也曾给我说过这样的话。家家都有经,有的难念,有的好念。”

吃过午饭,病房里自然就充满了一股倦怠气息,病号们都开始午休,陪床的也都坐在陪伴椅上休息,病房也随之安静下来。下午二点,体检中心三楼会议室有个中加两国肾病方面的学术讲座,通知贴在我们进出医院必经的通道上。其中一个课题由加拿大的专家讲授,一个题目由省医院一级专家王莉讲《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管钙化及预后》。我想去听一下,主要是想知道血管钙化的诱因,这样可以加以预防,改善预后。出于对家人的关心,我去听了课。加拿大那位专家讲的是怎样对抗血透病人的缺铁,他用全英语授课,有一个现场翻译,翻译是个年青女子,一脸闲静。王莉大概也只有四十来岁,竟已经成为一级肾病专家,学术造诣可想而知。听完课从省医院的会议室出来,门口坐着两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叫住我说:“老师您拿学分没有?”我停下来说:“还有学分吗?”他们笑着递给我一张没写名字的学分证明,回去后自己填上名字就成。原本没有功利的一次学习,竟然得到了省级继教育学分4分。

拿着学分证明回到病房,老公的同事正在病房里跟老公聊天。心内科医生还没来会诊,我们想可能不会来了。吃过晚饭,便同老公的两个同事去了茶楼。

作者:唐远勤

【日记】住在省医院的那些日子(7月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