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段和平年代的战争往事(二)

 简心素文 2020-09-27

一段和平年代的战争往事(二)

向参加对越侦察作战的战友们问好!

八布河(二)

大约半个小时后,一切恢复了宁静。第二天早餐时,机关下了通报,确认有客来访,但被潜伏的哨兵发现,趁天黑逃走了。并再一次宣布了部队在驻地的战时纪律和相关规定,这些规定多少有点让人费解。

入驻八布镇的第三天,正好是个赶街的日子,这天晴空万里,洁白如玉的白云闲逸地在湛蓝色的天空中飘游。街上人声鼎沸,行走在街上的身着各种民族服饰的边民们汇成了一条美丽的花河。这是个兑换钱币、采购家中所需、拉情歌、会友的好时节,当然更是敌特活动的最佳时机。

在整个镇子中,镇子东侧相对是清静的,那氛围可能是人为的,几对青年男女分别在河的两岸,男子坐着,女的站着,一对一拉着情歌,周围则有几个帮腔的。那委婉的歌声,如天外来音,让人淘醉。

街中心是最热闹的地方,大部分交易在此进行。河边烟气升腾,一口口油黑发亮的大锅沿着河岸一字排开,煮肉与烤饼的香味在河面上、在河边的砂石路上飘荡。好酒者及早地处理好需办的事情后,就席地而坐,一碗包谷酒,一碗煮肉,肉的上面撤上一层红红的辣椒沫和绿绿的香菜沫,津津有味地品味着生活,看着都让人垂涎欲滴。

街上,一派平和、繁荣的景象。街西靠近甘蔗地附近,几个穿黑色布衣的青年不知为什么吵了起来,其中有几个明显是东北口音,围观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两个瘦弱的年轻人,脸涨得通红,不时地用少数民族语吵几句。当人们陆续向这里靠近时,那两个年轻人伺机挤躲到人群中,并迅速地钻入了浓密的甘蔗地。几个北方青年呼喊着追到甘蔗地边,望着那绿如大海的甘蔗林,低低地骂了几句,怏怏不快地沿着八布河走了。

“排长,听说这条河能流到越南,是吗?”

 “嗯。”

 “排长,为啥不把那俩小子逮住?”

 “走,到河边洗把脸。”

几个人走到河边,畅快淋漓地洗了起来。之后,排长说:“大队有指示,不让在驻地舞枪弄棒的。一是不能干扰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二是警告敌人一下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就行了。”

“我们来不就是抓俘虏的吗,到手的敌人却叫他们跑了,真是的。”几个年轻人嘀嘀咕咕地发起牢骚来。

“闭上你们的臭嘴,那两个小子也不是吃素的。我说的还不只是这个,我是说一旦动起手来敌人就会反抗,周围可能还有他们的同伙,事态很可能扩大。这样下去,下个赶街的日子可就没这么热闹了,谁还敢来这里赶街呀?咱不是把这和平给破坏了吗?”

是啊,多年此处边境的不太平,边民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危胁,他们每天都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生活、劳动,尤其是侦察大队成立前,敌特猖獗得在光天化日之下都会杀人越货。为保证边区居民的安全生活和主阵地安全,在军委的统一布署下,成了侦察大队,针锋相对地展开了反侦察、反渗透、反破坏的军事斗争,一批机智勇敢的优秀军人以生命的代价,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和边区的安宁。也就是从这时起,边区居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才渐渐地平静下来,这样的生活对边民来说来得太不容易了。这些情况,在部队出发前,就认真地传达到了每一位官兵。面对逃掉的敌人,几个战士兵虽然惋惜,但还是很快地接受现实,这毕竟是一批军事素质过硬、政治素养高、心理素质好的优秀军人。

八布河静静地流淌着,九曲回环在不远处的大山中不见了。大约在午后2时许,集市彻底散尽,街上静静的,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滇西的这片沃土。一群淘气的孩子,在河里戏闹,偶尔,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

边检站的院子里,时不时地有车辆和身着迷彩服的军人出入。院落西侧有一棵高大的挂满鲜艳花朵的凤凰花树,树边站着两个中年军人,一个瘦高个儿,一个矮胖,这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成了鲜明的对比。瘦高个是大队长古东山,矮胖是政委刘一武,两个人低低地唠着什么,不时发出一两声愉快的笑声。

这时,一个年轻的军人走到两人面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就是在河边和敌人争吵的那位排长。排长把集市上发生的一切向两位首长作了认真的汇报,大队长在排长的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说:

“做得对,对敌人我们不能客气,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好边区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两天你也看到了,边区还很落后,我们有责任保卫国家的安全,也有责任繁荣边区居民的生活。李刚,我跟你说,今天早晨,我和政委站在这里,看到了一种令人兴奋的场面:那时,天气凉爽,远处的山上星火点点,嗨,漫山遍野,那场面真壮观!还不时有人唱几句山歌,向我们这个镇子走来。当时我和政委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个想法:不打仗多好啊!但现在不行,不行不要紧,主动权要掌握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完全可以尽可能地不扰乱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懂吗?。”

排长点了点头,乞求地说:“首长,那让我到侦察连去吧,到了前线不去打仗,有啥意思?”(待续)

作者:大漠孤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