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吃红薯渣馍

 简心素文 2020-09-27

又吃红薯渣馍

难挨的一个大星期十来天过去了,终于又回到了我的乡下“老窝”,就别说有多么轻松愉快了。

该准备晚饭了,只见我的那个她不知从谁家弄来一件稀奇物——擦红薯渣用的“擦子”,说:“我从超市里买回来一些红薯,今晚咱就吃红薯渣馍吧!”于是乎,洗手,洗红薯,动手擦红薯。不大功夫,半盆红薯渣搞定,闻着那甘甜的红薯渣味,似乎又闻到了虎狼爬岭土地的芳香。她凭着娴熟的技艺,拌面、掺和葱花、芫荽,各种佐料,少顷即宣告完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晚餐,口嚼着这多年不见的红薯渣馍,软和、香甜,你别说还真有那么一种味道。提起红薯渣馍,不由自主地会追忆到家乡人民当年的生活状况。

俗话说,靠山吃山。虎狼爬岭地区水源奇缺,土地瘠薄,很多农作物不宜生长,只有红薯产量高,又最适应这里的土壤条件。所以当初这里的红薯是铺天盖地,可以说是清一色了。因而,红薯也就成了家乡人们的主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上是靠红薯生活的,细粮极其少见。

艰苦而又单调的生活条件,也造就了乡亲们的聪明才智,大家把红薯分为“干贮”和“鲜贮”两种方式。“干贮”就是把红薯切成片,晒干保存起来。这种方式适合长时间贮存,方便以后磨成红薯面粉,做成面条,做成蒸馍或烙馍,也有做成红薯面水饺或红薯面汤的,花样繁多。而“鲜贮”是把鲜红薯放在挖有三、四米深的地窖里保存,这种方式一般只能放到春节前后,不宜长时间保存,只是用于冬季食用鲜红薯。鲜红薯的食用方式主要是切成块煮在饭锅里,或者蒸熟蒸干直接食用,虎狼爬岭上的红薯营养丰富,成分全面,蒸熟后又干又面,水分较小,吃起来甘甜可口,非常宜人。

更值得一提的,就是这红薯渣馍了。那时,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制造一个红薯擦子。因为过去我们这偏远的农村,平时连一辆橡胶轱辘车都见不到,什么机械呀电器呀之类的东西,在乡亲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这些词,所以一切生产资料都是靠手工制造的原始工具。

   说起这红薯“擦子”,其实就是在一块铁皮上用钉子密密麻麻地钻出一些小孔,用时只要拿红薯块在擦子上来回磨擦,钻小孔时翻起的尖利的铁剌就会磨碎红薯,而红薯渣就会从小孔中漏出,简单而耐用。实践出真知,辛勤出智慧,就是这简单的红薯擦子变换着乡亲们的生活花样,提高了乡亲们的生活质量。大家用这红薯渣,掺上红薯面或玉米面,加上油盐,烙成烙饼,蒸成窝窝头,大人小孩都爱吃,解决了温饱。有的人还会把擦好的红薯渣顺在馍锅里,使原本“清龙过江”的纯清水红薯变成了糊糊的红薯汤,那更是一番风味。也难怪大家会风趣地说:“咱这红薯真是万能呀!”

印象最深刻的,是心灵手巧的奶奶常用红薯渣做凉粉。奶奶把红薯擦成渣,再用清水冲,把里面的红薯淀粉冲出来,放在大盆里一沉淀,倒掉清水,洁白细腻的淀粉块便露了出来。奶奶把这些淀粉馇成凉粉,凉水一追,切成条,加上蒜泥油盐,营养极丰富,这是儿时最爱吃的一种食物了。也常因凉粉光滑细腻,一不小心,一入口还没来得及嚼碎,就被直接吞入肚中,那滋味真就一个字“爽”。有时奶奶还会把这些“凉粉”烩成“热粉”,看着锅里嗞嗞冒着油气,粉块被煎得光亮黄焦,不用品尝,只那香味,只那成色,就足让人垂涎三尺了。

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家乡人把红薯这种粗粮作为一年四季的主粮,变着戏法,调配生活,足见他们的无奈,也足见他们的智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那种依赖粗粮生活的景况早已成了历史。不知何时,城里人兴起了吃红薯面条热,大概是为了新鲜。然而,红薯渣馍还是人们久违的一种“佳肴”。

2019年11月1日

作者:菊花红



◆菊花红:淳朴乡风今又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