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赶上高科技时代的骗子

 简心素文 2020-09-27

没赶上高科技时代的骗子

距某市200里有个小县城,城东关住着一位马姓生产队社员。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他家发生了一件事,传得又远又广。

马家有一个女儿马小花,中学毕业后随父亲参加劳动挣工分,由于想找个吃商品粮、挣工资的对象,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25岁了,也没嫁出去。她姑姑、姑父在某市工作,表哥、表妹都上班,生活条件比城关好得多。经父母同意,小花以妈妈的名义给姑父姑姑写了封信,托他们在市里给马小花找个对象。

约一个多月后,院里来了一位青年男子,穿着一身工作服,胸前还印着XX单位,骑着一辆八成新的飞鸽自行车,有人指引着来到了马家。听见院里有人来,全家都出来了,见一穿工作服的青年,能看出是上班的。小伙子称呼:“叔叔,阿姨,我是XX市马阿姨介绍来的。”随手取出两封信,姑娘接过一看,一封是自己写的,另一封是姑父写的,打开一看,内容是给小花介绍了个对象,前去相亲,还说了他的家庭情况。姑父说,相中了、同意就订婚,不同意拉倒。他们赶紧招呼小伙子进屋,姑娘烧水、沏茶,妈妈做饭,父亲陪男青年聊天。来人自我介绍,自己在XX单位工作,是个小负责人,父亲是一个单位的工程师,母亲是搞妇联工作的,还有个妹妹,念中学。姑娘全家人越听越高兴,这正是小花想找的条件,背转这个青年时,直夸市里的小姑子夫妇俩费心啦,介绍的对象条件这么好,再回来时,可得好好招待他们。

小伙子来相亲的消息,当天就传开了。每天家里来人不断,三三两两、一伙一伙地来串门,多是小花的同学、附近的邻居、熟人。一来看看市里来的对象长啥样,二来看能否帮自己物色个市里对象,也有大妈,直接要求小伙子在市里给自己的闺女找个婆家。来串门的,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

一天中午,小花爸爸去供销社打酒(那时是散酒),遇到小花舅舅下班回来,说起市里的妹子给花儿找了个对象,来了三天了。

“一块去家里坐坐,陪着喝点酒,帮着参谋参谋,看行吗?”

大舅哥皱起眉头:“来了三天了,怎么不告诉我一声?”

“忙得忘记了。”

小花舅舅在县城派出所工作,家住城关,工作责任心强,警惕性高,长期的公安工作经验,练出一双敏锐的眼睛。进了妹夫家,小伙子见一个穿警服的来了,心里一阵紧张。

“这是小花舅舅,下班没回家就看你来了,陪你喝两盅。”

小伙子很快镇定下来,舅舅目光盯着那青年,问这问那,开始小伙子对答如流,只是目光躲避着,不敢正眼看这个公安舅舅。

小花妈有些不耐烦了:“哥,你查户口来了?根儿底儿问那么细。”

小伙子借机买盒烟出去了。

“是花儿她姑介绍来的,有啥可怀疑的?问个没完,人家都不好意思啦!他的条件咱这里找不到,市里才有。”

“妹子,孩子的终身大事可马虎不得,就凭两封信绝不能定亲,你们必须亲自去,了解后再定。”

“你看小伙子人怎么样?”

“很狡猾,不实在,不坦然,不敢正眼面对我,说重点,心里有鬼似的。”

饭后,妹夫送大舅哥出门口, 他又嘱咐小花爸爸:“你必须马上去市里,了解清楚。”

妹夫点头:“我明天就去。”

晚上,要小伙子的地址,说要去市里了解一下就订婚。青年人很不情愿,提出,他带小花一起去,一来相亲、了解情况,二来让自己的父母见见没过门的儿媳妇。马小花也愿意随他去市里亲自看看,可是爸妈表示不同意,小伙子勉强写了个地址,XX市XX区XX街红旗楼……

第二天一大早,小花和对象到车站送爸爸乘车去市里。回来的路上,青年仍要带小花也去市里,说:“看后你可以跟你爸一起回来。”

小花说:“调查是我舅的主意,我爸妈听他的。”

小伙子不吭声了,回到马家后话也少了,蔫蔫地找气管把自行车打足了气。晚上要求和姑娘住一起,被拒绝了。家里每天还是很热闹,一晃就过去了两天。

第三天快中午时,听见院里稀里哗啦的破自行车响,隔着门喊:“市里来相亲的在你家吗?”

小花妈隔窗玻璃见院里来了个戴皮帽、穿皮衣的青年,市里来的小伙子立即出来,吓了一跳:“哥,你咋来了?”

“你说两三天回来,都七八天了也不见你回来。借的自行车人家要呢,明天出门要骑。”

“今天下午咱俩一块走,买些礼物送他家,你别嚷嚷啦。”

进屋后,介绍给小花娘俩:“这是我哥,我去买酒和礼物,顺便把舅舅叫来喝酒。”

小花妈说:“外面冷,穿上花儿爸的皮大衣、戴上他的皮帽子。”

那青年急忙骑车买酒去了,小花妈给他做的新棉袄也没穿。

母女俩询问来的那个人:“你是他哥?不是亲哥吧?他说家中只有一个妹妹。”

“什么哥呀?刚认识的。

“我在村边干活,他一见面就哥长哥短地叫,说是口渴了,要去家里喝点水;喝了水不走,又吃了饭,出去给我买了一堆礼物。说他是来城关相亲的,让借一辆好自行车,明天回来,最晚后天还车。咱是村里人,实在,觉得人家找个对象不容易,就帮他一把。好家伙,这都七八天了,也不见回来,人家急着要车,我才找来了。”

娘俩听着心里直犯嘀咕,饭做好,摆上桌子,还不见买酒的回来,又等了好一大会儿,还没回来。

“花儿,你去供销社看看,催他快回来,他干哥还等着回去呢!”

小花到了供销社一问,没人来打酒。又走到另一小卖铺,也没有人去。

到舅舅家一问:“没来这儿,他都不知道我住哪里。走了多久了?”

“一个多小时吧。”

“我帮你去找,说不定跑啦!”

“不会吧?”

他俩在街上遇见个骑自行车的,上前打问,那人说:“看到啦,在半路碰见的,外地青年,戴狐皮帽,穿好大衣,骑飞鸽车,顺大道向南去了,骑车特快,我紧躲着他,怕被撞着。”

舅舅说:“就是跑啦,我去派出所打电话,在前面截住他。你快回去,告诉他干哥别等了。”

小花回来一说,那个干哥就急了:“他说一块儿走的,怎么先跑啦?借的自行车咋还啊?”拿了几个馍,边吃边追出去了。

此时,花儿母女俩才如梦方醒,知道上当受骗了,母亲边哭边说:“他把你爸的新皮毛大衣、狐皮帽子都骗走了,都是你姑父惹的祸,给你找了个坏蛋。”

舅舅回到派出所,给60里外的派出所打电话:“有个骗子要路过你那里,快派人截住,戴皮帽子,穿皮大衣,骑自行车的青年,务必抓住他,扣起来,给我打电话。”

所长立即派了两个民警到村口马路上守候,天快黑了,只听见吱吱扭扭的自行车响,一个戴皮帽、穿皮衣、骑破自行车的人来到了眼前。不错,就是他,拦住抓了起来。

那人大喊:“别抓我,我追市里那个青年,他骗了我的自行车。”

“你别编了,没人信你,骗不了我们。”

离路不远处有个羊圈,羊倌正赶羊进圈。征得羊倌同意,民警把这人铐在羊圈里木柱上,让羊倌给看会儿。小伙子没别的招儿,只是哭自行车。

羊倌半开玩笑:“你骗,怎么不骗个好自行车?骗这么个烂车,还被抓起来,你是哪个村的?”

“我是XX村的,我没骗人,我被骗了,呜,呜,呜……”又哭起来了。

羊倌见他哭都没力气,看出他是累的,又是邻村的,把绿军用水壶剩下的水让他喝。

话说,派出所的电话打到县城舅舅那里:“抓住啦!快来提。”  时间不长,舅舅骑着带斗的电驴子来了,带领到羊圈一看,错啦!不是他,快放了他吧。舅舅安慰了小伙子几句,同时也批评他没有警惕性。

“怪我打电话晚了,错过拦截机会,让骗子跑到市里啦。快给市局打电话,通知各地派出所,查找这个骗子。”

花儿的舅舅很快返回城关,先到了妹妹家,见娘俩眼都哭肿了,好言安慰一番,没再批评她们。

马家被骗的消息很快传遍小城,有亲戚朋友前来安慰劝导,也有长舌娘们表面来安慰,嬉皮笑脸,幸灾乐祸,实为看笑话。马小花躲在屋里,不肯出来见人。

第二天傍晚,花儿的爸爸无精打采地进了家,见夫人和女儿的表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在城里找了三天,也没找到,问谁都不知道这个地方。最后到妹子家一问,根本没这回事。听妹子说:“有人说,传达室有我家的信,可没找到。”

原来骗子拿了信,又编造了姑姑的假回信,惹出这个事。她姑姑考虑,侄女受不了这个打击,觉得没脸见人,快让花儿来市里住一段时间,躲开那些闲言碎语,顺便给她物色个对象,嫁出去吧。第二天一大早,花儿就乘车去了姑姑家。

再说这个骗子,虽然没骗走姑娘,可骗了一辆较新的飞鸽自行车、新皮大衣、狐皮帽子,好吃好喝地吃喝了好几天,在那个年代,也算得手了。他侥幸顺利逃走,自觉聪明能干。贼心不死,两个月后,又到另一个地方骗色,自称是市某领导的儿子,来县城物色漂亮女孩搞对象,若相中,他爸爸帮忙安排工作,迁户口……有人怀疑,举报到公安局,抓住审问得知,这是个惯犯,骗色、骗财、骗吃、骗喝。去城关骗马小花的事他供认不讳,骑的自行车还是那次骗得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自以为聪明的骗子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写于2020年1月23日。

作者:王新生

◆王新生回忆卢旺达黑人的风土人情(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