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读素看】为何人生就像洞穴呢?——《理想国》笔记(六)

 简心素文 2020-09-27

编者按:

读读柏拉图,读读黑格尔,读读老庄,就好比忘掉所有点心的滋味,嚼嚼半青不熟的生麦粒,更接近自然,更接近真相。

为何人生就像洞穴呢?

——《理想国》笔记(六)

2020年3月16日星期一。

《理想国》,柏拉图著。

第七卷,讲教育的过程。

世人生活在山洞之中,已经习惯了洞中黑暗的生存环境。受过教育的人,通过山洞口的光亮,转过身来,走到山洞外,看到了太阳和山川绿野。这是一个哲学家学习的过程,太阳就是真理,这个过程也是灵魂上升的过程。

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在山洞中的人和专业的哲学家是不合适的,山洞中的人不知道真理,专业的哲学家没有了解人生就开始考虑来生的事了。

哲学家要回到山洞中,帮助洞中人。回到山洞中时,哲学家还不如洞中人了解洞中的情况,如果比较,还不如一些聪明人。这样的情况是悲催的,但是存在的。

学习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三门主要学科。

洞穴这个比喻,是柏拉图对世间的看法,这是个隐喻。为何人生就像洞穴呢?有太多的未知领域。人的眼光只能看到身边距离之内的东西,头的方向是固定的,朝着一个方向,未必能发现阳光的来源。同时安于现状,将掌握真理的人视为异类。

今天疫情的发展出现了交叉,国外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双双超过了国内。算账是种手段,目的错了,算账越清楚越是坏事。西方国家拥有高科技的医疗技术,设定了精致的医疗体系,都是在计算了利润的盈亏平衡点的结果,在保证社会表面繁荣的情况下,实现了医疗费用的微弱平衡,社会医疗体系不至于崩溃。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当新冠疫情来临时,从经济的角度是整个医疗体系所不能承受的。尽管从国家层面上讲,各国应该有能力战胜疫情,但是从经济的角度上讲是很不划算的。于是,很多国家都展现出无能表现,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读书至此,没有发现“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也没有“人命关天”这样的中国理念。虽然有正义,但是正义指的是社会的秩序,是建立在社会分层治理的基础上的,各阶层的生命是不等价的,越往上含金量越高,这一点被西方部分国家继承了下来。当然,从西方国家不同的抗疫措施来看,并不一致,说明现代西方国家存在着不同的祖先。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具体包括美国英国。美国宪法中说的“人生而平等”,应该指的是国家的统治者,是在柏拉图划定的范围之内说的。

这样的正义更容易走向法治,通过法治的形式将社会结构固定下来。资本主义就是将正义披在身上,通过合法的渠道来实现自己的增值。所以在疫情来临时,美国用尽美联储的所有子弹去救市,以实现股市上涨的目的,而抗疫措施明显力量不足,效果至今不彰。

那么,人们在疫情的压迫下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会安于这样的制度安排吗?不能排除会安于现状。因为食色性也,只要美国能保证美国人民生活的稳定,生存质量不恶化,人们应该是能够忍受的。当然,会配置相应的一套宣传,而宣传是资本的拿手好戏。

作者:韦朝晖

◆韦朝晖:【简读素看】古代先哲看到了人类共同的需要——《理想国》笔记(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