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库报告】共建美丽长三角:浙江的特色做法、成效及若干建议

 zjshzq 2020-09-27

充分发挥浙江美丽经济优势,共同建设美丽长三角,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2019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起始之年,浙江认真贯彻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充分发挥良好生态环境和美丽经济优势,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取得了新的成效。下一步,浙江将进一步聚焦聚力、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持续协同推动长三角美丽经济高质量发展。




  美丽长三角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各地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花园建设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美丽经济优势,逐步形成国家战略和省级行动互融共促、改革措施和创新举措交相辉映、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得益彰、美好生活和美丽品牌深入人心等特色做法,为共同打造美丽长三角提供了浙江经验和浙江智慧,美丽长三角轮廓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品牌更具特色。


01

凝聚打造美丽长三角共识,一体化进程呈现加快推进局面

  落实国家战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浙江率先部署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率先出台的《行动方案》将“高品质建设大花园,共同加强长三角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一,凝聚合力打造生态美丽长三角的共识。全省各地和省级有关部门从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高度,注重发挥优美生态环境和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抢抓重大机遇,推动资源整合,着力推进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发挥在共建美丽长三角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协同共建新举措不断推出。围绕杭黄廊道、环太湖旅游圈、浙皖闽赣协作区等重点毗邻区协同发展,联合举办论坛、研讨会、推进会、推介会等形式多样的一体化重大活动,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共建合作,共创美丽品牌。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共同主办首届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推进会,长三角地区9城市签订了“江南文化”协议,杭州与黄山签订生态环保和文化旅游合作协议。上海、杭州、南京联合发行“长三角PASS”旅游年卡,发布了畅游长三角一本通2020,沪杭甬等首批9个城市实现长三角地铁“一码通行”,实施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旅游等领域信用联合奖惩,共同推进长三角旅游、养老等领域区域标准协同试点。


02

协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提升

  全力打好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市三省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警示片问题整改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行动。依托长三角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共同编制长三角大气治理、水污染防治协作方案,积极推进跨界河流协同整治,协同推进大气、水、固废污染防治,深化拓展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全省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在长三角保持领先。2019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省控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同比分别提高3.9、7.6个百分点,无劣V类水质断面,大花园核心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入海排污口自动在线监测实现全覆盖。推进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全省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83.7万吨/年。

  统筹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开展钱塘江源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深入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三年行动,启动实施410个工程,新建美丽清洁田园6.39万亩。深入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三年专项行动,累计开工治理废弃矿山638个、通过交工验收402个。编制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完成海岸线整治修复70.4公里。


03

扎实推进全域大花园建设,美丽城镇和乡村影响力继续扩大

  加快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以示范县建设为引领,推动全省大花园建设。深入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等建设,大花园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实施《四条诗路黄金旅游带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2年)》,积极推进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大运河(浙江)文化带建设。谋划建设十大名山公园和十大海岛公园。2019年,全省大花园182个重大项目年度和累计投资完成率呈双高态势。“百县千碗”品牌进一步做实打响,“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影响力不断扩大。

  打造长三角国际乡村生活品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湖州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美丽乡村建设法规,在全国首次发布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金华积极打造海外学子走进古村落品牌,通过全国独创“家+”模式,拓展国际化保护开发古村落新视野。衢州全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持续推进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工作。丽水松阳依托“拯救老屋松阳模式”,全力打造国际乡愁旅游目的地。


04

积极深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两山”转化探索形成新路径

  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浙皖两省新安江生态补偿第三轮试点,优化补偿资金使用方向,完善水质考核指标,建立纵向省市县三级沟通协调机制和横向联动工作机制,流域上下游地区实现保护与发展良性互动、协同共进。大力推进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协同开展千岛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加强千岛湖饮用水水源保护。探索建立太湖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拓展省内流域横向补偿试点。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湖州围绕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生态+”行动计划,探索绿色发展新引擎,当好践行“两山”理念的模范生。丽水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个国家试点为主线,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产权交易,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开展市、县、乡(镇)、村四级GEP核算评估,打造“两山”转化丽水样板。


05

协同保护长三角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取得新成效

  保护和传承长三角文物与文化遗产。联合江苏推动大运河成功申遗,携手上海、江苏积极推进江南水乡古镇、明清城墙申遗。杭州推动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启动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积极推进遗址公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遗产展示项目建设。嘉兴发挥“红船精神”起航地优势,推动与上海一大会址等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串点成线、串珠成链。

  打造长三角国际生态旅游品牌。积极推进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启动杭黄省际旅游合作示范区建设,联动建设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大力推进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正式发布协作区LOGO、特色线路和宣传片。舟山积极拓展国际国内邮轮航线,打造世界海岛公园先行区品牌,构建“海上诗路”“东海巡礼”“山海名刹”等精品旅游线路。

  打造长三角国际健康养生品牌。杭州加快推动健康特色小镇和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桐庐创建长三角地区首个国家级生命健康医疗先行区。温州积极创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推动雁荡山、七星庄园和乌岩岭3处森林康养基地获评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衢州依托独特的针灸资源,推动针灸康养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康养大会。



  协同共建美丽长三角建设依然存在诸多困难  

  美丽经济是浙江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浙江发挥优势、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尽管在省域范围谋划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但对照合力建设美丽长三角的高标准高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亟需在统筹谋划、合作机制、品牌打造、价值挖掘、配套政策等方面加快破题。

  统筹协调力度仍需加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文化旅游等美丽产业基础条件、服务水平、配套设施有所差异,美丽经济合作热但深度不够,目前大多在前期需求对接、签订合作协议和一般事项合作层面,制定出台总体规划方案较为困难,真正落地实施进展不够快。

  省际联动合作机制不够健全。一市三省省级层面针对省际合作项目的常态化联络沟通机制还不够健全,更多靠项目合作方自发推进,各地需求难以完全满足,工作主动性也存在差异,不能有效解决目前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跨区域问题。

  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跨区域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交通共建和信息共享、旅游政策和管理协作、旅游人才和资本流动等资源尚未有效整合,旅游交通设施、绿道走廊建设尚不能满足各类文化旅游项目有效串联和融合提升要求,高端精品文化旅游品牌运营体系仍不成熟。

  生态产品和人文价值尚未充分挖掘。生态经济化和人文经济化路径较为单一,目前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生态农业等领域,产品同质化问题普遍存在,美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自然风貌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底蕴有待全方位立体化挖掘,统一的品牌形象有待共创。

  配套政策支撑体系亟待完善。支撑打造美丽长三角的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政策尚未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美丽产业、文化旅游等标准体系尚未统一,引才留才的政策和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向国家层面对接争取发展美丽经济政策还没有明显突破。



  发挥浙江美丽经济优势,共同建设美丽长三角  

  聚焦聚力打造美丽长三角,应重点加快协同打造“一廊一圈一区一带”四个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文旅”“康养”两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丽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海洋旅游,引领推动长三角美丽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提升“美丽长三角”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01

协同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

  加强规划引领。落实杭黄两地旅游合作协议,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启动编制浙皖一号线旅游廊道规划和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建设规划,加快千岛湖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

  挖掘文化资源。依托杭黄高铁,串联黄山、西递宏村、良渚古城遗址、西湖、大运河等世界遗产,深度挖掘传承钱塘文化、新安文化、良渚文化等内涵魅力,合作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

  开拓旅游市场。组织开展境内外联合推广促销活动,进一步提升“名城—名江—名湖—名山—名村”国际黄金旅游线路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02

协同打造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

  联合举办重大活动。创新开展环太湖文化、旅游、体育等多领域合作,联合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体赛事、会展节庆等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

  发挥联盟作用。发挥环太湖文旅国企战略联盟作用,加强资源整合,联合打造旅游IP和精品线路,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03

协同打造浙皖闽赣国家级生态旅游协作区

  发挥平台作业。积极落实合作协议,常态化召开协作区推进会,深化“长三角百万游客游协作区”“住衢州(开化)游四省”等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建立区域旅游推广联盟,联合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一体化执法合作。

  提升特色线路影响力。依托区域内的黄山、西递-宏村、千岛湖、三清山、庐山等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联合打造推广世界遗产精品游线,共推“诗意杭州”“梦幻黄山”“有礼衢州”旅游品牌。


04

协同打造大运河文化带

  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规划方案、重大项目与度假区建设、明珠打造、龙头企业培育、重大活动开展等工作衔接,营造诗路文化创意创作和文化产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打造运河古镇样板。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展运河古镇特色旅游,共同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圈。联合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古镇发展联盟,共同开展精品线路和宣传推介活动。


05

打造美好乡村生活品牌

  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新一轮“千万工程”,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品味,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美好生活品牌。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等方面合作交流,推动建设省际交界地区美丽乡村风景线。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致力推动线路打造、客源挖掘、活动举办一体化,大力发展“民宿+”产业。

  放大品牌效应。整合一市三省文化活动的优质品牌资源,持续放大中国越剧、昆剧、黄梅戏以及国际动漫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效应,联合举办各类展演活动,共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06

打造健康养生产业品牌

  建设健康养生基地。加大政策、资金、资源、服务、人才等方面扶持力度,以产业化的理念,加快建设一批面向长三角地区的高端健康养生基地、特色小镇,推动养老品牌建设和区域合作。

  培育生命健康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传统中医药产业,继续推动特色医药产业与健康养生基地、特色小镇融合发展,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高端平台,创建集“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生命健康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源发地和应用试验地。

  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标准互认、质量追溯体系互联,借助中国茶博会、中国双创会、浙江农博会等平台,举办长三角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统一宣传营销长三角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信息互通,擦亮打响“金农好好”“丽水山耕”“三衢味”等浙江特色农产品品牌。

刊于《浙江经济》2020年08期


本 文 作 者

在看点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