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主力参战国的手榴弹对比:一颗手雷,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本性

 暮雨潇潇31929 2020-09-27

时间回到二战,将目光锁定各国的手榴弹,手榴弹是最不具有技术含量的武器,一颗手雷虽然不能映射出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但却能把这个国家的特色和思维方式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一款美国MK2手雷,mk2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安全性和悬挂方式,这款手雷外壳上都是纵横排列的小方格,可以增大摩擦力,提高士兵投掷手雷的安全性。再者就是这种手雷被装在一种名为M1的弹药挎包当中,M1挎包最大能够携带28枚MK2手雷。毫无疑问,如此数量之大的手雷就是为了提高命中目标的可能性,降低对士兵的要求。从mk2本身可以看出,美军最显著的特色就是降低士兵的负担,宁可降低战斗力,也要保证士兵的安全,非常具有人性化。

第二款苏联的rgd33手榴弹,苏联rgd33里面填充的弹药量极大,导致这款手雷甚至可以用来炸桥或者坦克,但引爆方式非常复杂,而且极容易误炸,他引爆前需要5步操作才能解除保险,而且引爆时必须在极短的时间用力甩出去,否则无法爆炸,这种所为给士兵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透过这颗手雷就能看出苏联人崇尚那种野蛮粗暴的力量,在设计上只强调力量,不强调实用性。

第三款德国的M24手雷。这种手雷是德国军工企业在1924年定型,这种单兵手榴弹在设计方面无可挑剔,这种手雷设计合理,威力巨大,在二战中被盟军士兵称为高爆手榴弹,长度恰好的手柄让这款手雷平衡性非常好,是当时所有手雷中投掷精确度最高的,而且原料简单,生产流程也简单,产量大得惊人。M24体现出德国人短小精悍的设计理念,正如98k、m742机枪一样,德国都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小的成本制造出性能最强劲的武器。这点不服不行。

第四款日本97式手雷。与美国的差不多,都在表面增加了小方格,以获得更大摩擦力。不仅如此,日本的手雷有个显著的特色,就是需要撞一下再扔出去,同样也是为了提高安全性。虽然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十分野蛮,但在军工设计上,日本那种小心翼翼的行事风格还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五款中国手雷,在二战时期,中国的武器属于杂牌汇集,各个兵工厂生产的各种不同风格的武器,要说手雷在二战中最多的还是仿制德国M24的23式手雷,这种手雷比德军的手柄要短10厘米,但是重量上要轻很多,这也直接反映出二战时期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现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