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保存自然历史的宝库,每一颗石头都有故事 | 中国地质博物馆行摄记

 心尧九十八谈 2020-09-27

本文参加了【京彩e品·京彩华章】有奖征文活动

    今日签到:序号116

    2020年9月27日,星期日,北京

    雾霾指数:131,橙色


    【心尧爱北京】

    几天后该是国庆节了。

    今年的国庆和中秋重合在一天,

    双节该有双倍的快乐。

    想想离去年我们拍国庆夜景

    已经过去了一年,

    就很感慨时间过得如此快。

    2020年缺失的上半年,

    会用余下的几个月加倍补偿。

    所以,预感十一期间旅游人数会暴增。

    不知道今年的夜拍计划还能不能顺利实现。

    趁着人少,先去清净的地方转转吧。

    中 国 地 质 博 物 馆 

    🏫

    去年之前,对地质完全没有兴趣。

    哪怕一丁点儿,

    哪怕这个博物馆交通方便,

    哪怕从小儿在它门前的路上

    来来回回无数次。

    地质博物馆周边的广济寺、羊肉胡同、

    新华书店之类的都去了很多次,

    唯独不想来这里。

    (照片拍摄:心尧)

    我对地质的了解,

    仅限于知道地质学家李四光。

    余下的总觉得就是各种石头,

    在外行人看起来长得都一样的石头们。

    现在的我,即便是不感兴趣的事物,

    也会耐心地静下来看看。

    总要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多些了解。

    无法预知未来,

    就该知道它的过去。

    地球的历史,

    就都蕴藏在这些看上去

    平淡无奇的石头和各种物质中。

    (照片拍摄:心尧)

    试着让自己从简单的部分看起,

    一次掌握一点点。

    哪怕这一次我只记住了

    什么叫断层和褶皱,

    也是收获。

    这颗蓝色的星球,

    我们要好好爱它。

    别让它最终毁在人类手中。

    🌍

    简述中国地质博物馆:

    • 创建于1916年,历经百年风雨。

    • 积淀了丰厚的自然精华和科学文化遗存。

    • 以典藏系统、陈列精美称雄亚洲同类博物馆。

    • 收藏地质标本数十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

    ·· 一层展厅 ··

    地球厅

    (照片拍摄:心尧)

    地球厅主要是介绍地球内力地质作用

    (比如地震、火山喷发)

    和外力地质作用

    (比如陨石)

    展厅里陈列着大大小小的各种石头,

    了解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火山爆发会形成什么、

    陨石长什么样子……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展厅整体呈环形,

    按照由内力至外力陈列布局,

    最后是一面风蚀地貌模型墙。

    高高的玻璃瓶里存储着泥沙和石头,

    能够了解到剥蚀与沉积的形成,

    看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

    最终怎样被河水打磨光滑,

    与时间妥协,

    输给岁月。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这层还有个很有意思的部分,

    可以用馆方准备好的积木

    搭建一所自己的房子, 

    然后按动按钮,

    测试它能抵抗几级地震。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我们搭的这所简易小房子禁住了7级地震。

    积木旁边还有模拟的真实家中场景,

    能够知道地震来临时躲在哪儿相对安全。

    ·· 二层展厅 ··

    矿物岩石厅&宝石厅

    二层的这两个展厅是

    地质博物馆里最吸引人的。

    去年夏天来的时候正在维修,

    当时的遗憾终于在今年弥补上了。

    矿物岩石厅是以矿物岩石系统为主线,

    陈列展示了地球中存在的每种矿物质,

    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

    太专业的知识现在看起来确实费劲,

    但不耽误我念出它们的名字,

    看看它们的样子。

    先有个大概印象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有一些我们经常听到名字,

    却从未得见真身。

    比如雄黄、雌黄,

    水晶、玛瑙。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看到了一块叫板岩的岩石,

    长的真得像台平板电脑,

    起码像个Pad保护壳哈哈。

    (照片拍摄:心尧)

    传统绘画唐卡所用的颜料

    全部采用的是天然矿物和植物。

    比如金、银、珍珠、玛瑙、

    珊瑚、绿松石、孔雀石、

    赭石、朱砂、铅粉等。

    天然原料能够保证唐卡色泽鲜艳,

    璀璨夺目。

    哪怕是经过几百年的岁月,

    色泽仍旧艳丽明亮。

    现代怎样高科技的化学颜料都无法比拟。

    (照片拍摄:心尧)

    矿物岩石厅里其实有着数不清的石头标本,

    以及岩石与矿物的简易鉴别图解,

    可以非常迅速而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

    我只是挑了一些好看且印象深刻的。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绕过矿物岩石厅之后是宝石厅

    这个厅的名字听起来熟悉了很多。

    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宝石,

    是将天然宝石经过人工加工而成的。

    宝石材料具有瑰丽、稀有、耐久和可接受性等属性,

    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珍贵的馈赠。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古罗马学者普西尼曾说过:

    “ 在宝石微笑的空间里,

    包含了整个壮丽的大自然。

    仅一颗宝石就能展示天地万物之优美。”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宝石展厅主要展示了宝石、玉石和有机宝石

    这三类宝石材料,

    以及用于镶嵌它们的贵金属材料。

    置身其中,忽然明白了

    为什么人们会钟情于这一颗颗小小的石头。

    它们不声不响地呆在那里,

    浑身散发出光芒。

    这光芒带着迷幻、带着诱惑,

    带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想让人靠近。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猫眼石一直是很喜欢的宝石,

    它比其他石头更多了些灵气,

    像极了高傲的猫。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人们挖出宝石,

    将他们打造成各种工艺品及装饰品,

    摆在家里,戴在身上。

    巧手的工匠们让看似普通的石头熠熠生辉。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大自然如此慷慨,

    人类不可以一味索取。

    但愿它永远是美丽的。

    (本层展厅还设有喀斯特地貌复原模型)

    ·· 三层展厅 ··

    史前生物厅

    这次来地质博物馆,

    赶上三、四层都在维修。

    好在去年的时候参观过,

    挑出几张照片来。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三层的展厅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

    重大事件为线索,

    展示了生物由水生到陆生、

    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历程。

    其中有很多生物化石非常珍贵,

    它们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那个瞬间,

    延续亿万年。

    (照片拍摄:心尧)

    (照片拍摄:心尧)

    三层展厅还有巨型禄丰龙骨架模型、

    化石墙、中华龙鸟化石等。

    未及拍照,

    现场参观效果震撼。

    ·· 四层展厅 ··

    临时展厅

    该展厅未开放,无照片。

    (照片拍摄:心尧)

    我想,以后或许会更多地留意

    身边的小石头。

    虽然它们只是普通的存在,

    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

    但也是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一员。

    宇宙浩瀚,人类渺小。

    最终的最终,

    我们都会化为尘埃。

    然而生命不会消失,

    终将有新的生命体出现。

    而我们又能给未来留下些什么?


    - FIN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