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关治道—龚望翰墨作品展邀名家举办“临帖课堂”

 艺趣看点 2020-09-27


书关治道—龚望翰墨作品展6月16日下午邀名家举办“临帖课堂”。

临帖课堂 书关治道

    天津美术网讯 为丰富“书关治道——龚望翰墨作品展”的津沽文化传承内涵,天津翰林苑、华世奎书法文化传习室邀请华世奎先生再传弟子孙国胜、沈宪民、杨玉兰、鲁群、赵建国及龚望先生弟子张长勇举办“临帖课堂”。

    “临帖课堂”作为一项美育与文化传承实践活动,与“文史讲堂”、“美育讲堂”、“文津琴会”,共同组成了“书关治道——龚望翰墨作品展”相配套的系列文化活动。“华世奎书法文化传习室”学校的代表红星路小学将到展厅进行参观,同时,携带由翰林苑编印、免费赠送的《津沽文化读本·书法美育卷—华世奎书法》及《临帖练习册》,与再传弟子们现场进行书法文化与读帖、临帖、研习书法的交流学习,从而达到掌握书写要领、夯实书写基础、了解书法文化与津沽前贤人文精神的目的。

    此次“临帖课堂”是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发挥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市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作用,将学校美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津沽文化薪火相传的一次积极尝试。

    本活动定于2017年6月16日(周五)下午2:00点,在天津自然博物馆三楼特展厅举行。

届时请莅临展馆的书法爱好者,携带个人身份证及有效证件入馆。

  新闻回顾


“书关治道——龚望翰墨展”5月18日在天津自然博物馆开展。图为红桥区政协主席杨焕带队到现场观展。

  天津美术网讯 5月18日,“书关治道——龚望翰墨展”在天津自然博物馆悄然启动。此次展览没有邀请任何嘉宾和媒体,没有鲜花,没有热热闹闹、声势浩大的开幕式。一切皆是那么安静。龚望的几位亲属和策展者静静地接待每一名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龚望的作品在展厅的墙壁上和橱柜中静静地期待着每一位艺术知音的到来。历史的、文化的气息形成了强大的气场,吸引、濡染、陶冶着每一位到访的观众。


龚望。

    临创交辉老书家

  龚望,字作家、迂公,号沙曲散人,天津市人。生于1914年,卒于2001年。学识渊博,于经史、金石、诗词、训诂多有研究,嗜文物,精鉴赏。擅长书法,诸体皆能,尤精于隶书。生前为中国书协会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特邀馆员。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龚望60幅创作作品、300余幅临摹作品。在形式上有对联、中堂、条屏、手卷、扇面、信札尺牍,真、草、隶、篆、行诸体兼备,其中甲骨文临摹和集字、汉篆临摹和集字亦占了相当数量。特别是临摹作品,300余件临作涵盖了各个时期对碑帖的不同理解,有整张六尺的鸿幅巨制、有四条屏临摹作品、有15岁的大仿、有在试卷背面临写的唐楷和隶书,有在杂志上的临摹作品。

  龚望的二儿子龚绶拿出了五六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杂志,龚望仅在这种杂志上临摹的《书谱》就有数本,每一本都很精致,绝没有随意书写和胡涂乱抹,封皮都工整地写上“书谱”、时间和落款,一种岁月的笔墨积淀在旧杂志上沉淀成一种文脉。他曾从唐石父处借来《近贤遗咏》,将126首诗用小行草抄写在12米小长卷上,据龚绶介绍,长卷展开的部分是宣纸,后面还有用贴标语的绿纸头所写,同样精致。一幅题名“晋陶袦”的画作,中间的陶器原为弘一法师的老师唐静严所藏,后被龚望收藏,拓片为龚望亲拓,津门名宿冯谦谦补菊,龚望行书题跋,孙其峰补布老虎,堪称名家合璧之作。这些或恢宏、或精致的佳作,每一件作品都会有一段文人故事,它的文化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书法的范畴。


书关治道——龚望翰墨展现场。

“书关治道”扬真善

  龚望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文物收藏鉴赏家,于佛学研究也很深,大悲禅院惠文方丈生前曾为其亲笔写下了这样的对子:“庄严佛净上,利乐诸有情;一味信前缘,万般存此道。”龚望的斋号“四宁草堂”,意取傅山论书句:“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正如龚望弟子刘镪博士所言:“龚望,沽上名士也。以书法艺术久闻于世,尤以所创‘龚隶’书体贡献于书史。其嘉言懿行更久为世人钦仰,人谓布衣本色,圣贤气象。今展其诸体书法,与其日课并陈,两相参照,从中可窥其书学之源、所见之博、用力之勤,乃至汲古出新之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