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鸟画家刘新尧在鹤艺轩创作大幅画作 《君子之风》尽展“霍氏花鸟”神韵

 艺趣看点 2020-09-27


左起:李大为、郭福深、单连辰、李建华、王惠民、郭书仁、刘新尧、卢贵友、李根友、袁强民、张树滨、邢宝玉、张志连在鹤艺轩。

    天津美术网讯 天津花鸟画家刘新尧近日在鼓楼鹤艺轩创作大幅画作《君子之风》。当天,正值著名花鸟画家张志连画展在鹤艺轩同期开展。创作过程与画展同堂亮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津门书画家王俊生、陶家元、陈克昌、郭书仁、佟有为、李风雨、张志连、董铁山、刘凤棋、尚金声、张佩钢、郭福深、卢贵友、刘士忠、李铁泉、王寅、彭英科、李学亮、王惠民、李根友、单连辰、翟鸿涛、张文荪、吴景玉、温书强、张树滨、邢宝玉、李金恒、李大为、袁强民、李兆河、董立功、李建华等参加了活动。


刘新尧在现场挥毫创作。

    刘新尧,1960年出生于天津,为我国著名书画家霍春阳教授亲传弟子,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霍氏画廊签约画家,第八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获得者。

    此次,刘新尧创作的大幅画作《君子之风》与其在2015年第八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斩获优秀奖的作品同出一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足以说明,刘新尧最欣赏“梅、兰、竹、菊”四君子,并将其作为最常入画的题材。刘新尧是我国著名画家霍春阳先生的亲传弟子,其画风“霍氏花鸟”味道十足。提起恩师霍春阳,刘新尧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说,1990年3月7日,《天津日报》刊登了他和霍春阳老师合作的一幅梅花,“那是一个很巧合的机会。当时报社记者去天津美院采访霍老师,我正好在场,手里还拿着一卷画。采访结束后,那位记者对我说:小伙子,让我看看你的画。我打开画后,他说很像霍老师风格,可以发表一下。这时霍老师也为我得到赏识而高兴,于是我们现场合作了一幅梅花图。那年恰逢我三十而立,虽然知道自己的水平非常有限,是恩师的鼓励与厚爱,但是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让我更加热爱绘画了。”刘新尧至今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刘新尧大幅画作《君子之风》。

    刘新尧:一花一世界 尽在方寸间

    今晚传媒记者宋昕

    刘新尧偏爱小品画。刘新尧告诉记者,十几岁的时候,在一次活动现场看到霍春阳老师正在画梅花,当时就非常激动,并对梅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老师对我的偏爱也给予了赞同。梅花有吉祥之意,我特别喜欢它的傲骨之风,而且我是腊月出生,算是和梅花有缘吧!


    虽然刘新尧不时也创作大尺幅画作,但他更偏爱创作小品画,“中国画中所谓的小品,是相对大幅的、主题性强的作品而言的。小品画尺幅小,内容简,着笔墨不多却情趣盎然。优秀的小品画犹如一首小诗、一首短曲、一首顺口成调的民谣那样亲切自然,它轻松、优美、淳朴,让人在不经意之间进入鸟语花香、山体流动、情迁意动的精神境界,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刘新尧说,“我喜欢小品画源于霍老师的影响,小品画讲究情趣、格调。用小笔墨描绘大世界,一花一世界,尽在方寸间。”


    刘新尧在学习恩师构图、技法、思想的同时,通过不懈的努力,也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起初,我仅仅是照着画作临摹,力求画得像老师。后来在背临的过程中,我开始发挥自己的灵感,调动艺术细胞,试图创作出有自己性格、思想的作品。我追求清新隽永、淡雅灵动的画风,不少朋友都说,挂一幅刘新尧的画在墙上,夏天凉快,冬天温暖。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也是我毕生的艺术追求。”
刘新尧的创作灵感多源于生活,家中各个角落里摆放的树枝、原石等实景都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年轻画家应该问问自己喜不喜欢画画?有没有被绘画艺术所吸引?有了这种吸引力,即使你的技法基础为零,经过系统的学习也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多看传统的以及当今活跃在画坛上的画家作品,只要是自己喜欢且确实优秀的画家,都应该被列为学习对象。”刘新尧总结说。


刘新尧与霍春阳先生在一起。

    刘新尧与恩师霍春阳先生的艺海学涯之路

  刘新尧师承著名画家霍春阳, 作为霍老师的爱徒,刘新尧在学习恩师构图、技法、思想的同时,通过不懈的努力,也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刘新尧画作中既有霍春阳老师的精髓,又有自己的独特特点,他追求清新隽永、淡雅灵动的画风。不少人说,挂一幅刘新尧的画在墙上,夏天凉爽,冬天温暖。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也是我毕生的艺术追求。

  1981年初拜天津美院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先生为师习画至今;几十年专攻梅竹。刘新尧不仅见证了霍老师几十年来的艺术生涯,也是老师为人处世的见证者。“只要是了解霍老师的人,一说到他,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因为他的心地实在太善良了。有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没有着落,就给霍老师打电话,霍老师多年来一直从精神上、物质上、心理上帮助他们。同时,霍老师还特别爱才、惜才。当年画家尹伟想拜霍老师为师,霍老师看到尹伟的习作,眼前一亮,立即说:‘这个学生我收了。’霍老师收徒的条件很简单,并不在意经济条件,唯独看重才华。”

  在技法的传授上,霍老师也不做任何保留。看到霍老师在中央台、天津台等各大栏目做节目时将自己的独门秘笈都全盘托出,作为学生的刘新尧有很多担忧,然而霍老师却丝毫不在意。“画画如做人,霍老师追求的画风是清、淡、静、简、虚,这也是他为人的体现。他告诉我,大家都爱上画画他才高兴呢!在经济大潮到来的今天,这种对绘画精神的追求实在是伟大。”


刘新尧与王惠民、李根友、吴景玉、李建华在活动现场交流。

  刘新尧得良师指点“笨鸟先飞”

  早在六七岁时,刘新尧就对连环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他总是拿着铅笔对着连环画临摹。七八岁时,一位在天津艺术学院(现天津美术学院)学习的亲戚经常来他家做客,看到刘新尧对绘画有着极高的热情,便成为了他的启蒙老师,这位老师便是当代花鸟画大家霍春阳先生。“那时候,我画凳子、画椅子、画钟表,家里摆的东西基本上都画全了,至今还留着一部分小时候的画作。”刘新尧回忆道。

  十几岁时,刘新尧来到霍老师学习的地方—天津美院,当即就被霍老师笔下的国画所吸引,从此开启了学习国画之路。刘新尧说:“20世纪八十年代期间,霍老师每周来我家一次,在这个阶段,我三五天就会拿出一卷草稿画请他指点。一来二去,我开始陶醉在画画中,并且立志将来要成为一名画家。”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直到现在,刘新尧只要在家就会拿起画笔创作,并且乐在其中。曾经有人问他:“当年你年轻时我来你家做客,外面过年的炮声都震天了,你还趴在一张小破桌子上画画;现在你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岁数,仍然在俯身画画,苦不苦啊?”刘新尧笑着说,“我不苦,一点都不苦。我就是喜欢画画,可能是和绘画有缘吧,虽然说不出原因,偏偏就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虽然爱画画,但刘新尧对自己并不自信。一次,他直率地向霍老师说出了心里话:“在您的学生中,我算是比较笨的,有人手快,有人脑快,我的手脑都不如他们,而且我觉得自己的悟性较低。”这时候,霍老师鼓励他说:“笨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对绘画的热爱之情。热爱是伟大的老师,它能促使你成功,笨鸟先飞。”刘新尧从这句话中悟出了很多道理,并且一直铭记在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刘新尧在绘画上的春天终于在1990年3月7日那天到来,《天津日报》刊登了他和霍老师合作的一幅梅花图,这让刘新尧感觉自己在绘画上开窍了。“那是一个很巧合的机会。当时报社记者去天津美院采访霍老师,我正好在场,手里还拿着一卷画。采访结束后,那位记者对我说:‘小伙子,让我看看你的画。’我打开画后,他说:‘你的画既有霍老师的风格,又继承了孙其峰先生的笔墨,画得很不错,已经达到了发表的水平。’这时,霍老师也为我得到赏识而高兴,于是我们现场合作了一幅梅花图。”刘新尧至今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从此以后,同事、同学都对刘新尧刮目相看。“那年恰逢我三十而立,虽然知道自己的水平仍然有限,但是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让我更加热爱绘画了。”


刘新尧与张志连、李根友等在活动现场交流。

  风浪中回忆恩师教导

  从1992年至2000年,在霍老师的建议下,刘新尧做了8年国际海员。“霍老师的目的是让我开阔眼界,通过接触外国文化、艺术增长见识,所以我在工作之余除了画画还是画画。那时船上80%的人员都是外国人,而会画画的人只有我一位,也算得上知名画家了。”刘新尧说。

  由于船上风浪不断,刘新尧为了作画时不受到影响,绞尽脑汁对抗恶劣的环境。“我把笔洗、水碗、毛笔等容易移动的工具都放在打制的小格子中,才保证了创作环境的相对安静。当时我的画作仍以花鸟画为主,一边回忆老师教授的知识,一边反复练习,同时也将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见闻融入到画作中。”在文艺气息浓重的法国巴黎,刘新尧去看了当地的画展,一下子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这个画展对我的启发很大,不论中国画还是西方画,其实都是相通的。那次看到的很多西方画至今还印在我的脑子里,这么多年来一直对我的绘画创作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刘新尧每次创作完毕,都会把作品贴在自己船舱的墙上,然后出舱工作。由于没有锁门的习惯,很多次他回到房间后,都发现原本的十几幅画作只剩下寥寥几幅。原来,这些画作都被船上的外国友人拿走了。说到这里,刘新尧不禁笑了起来:“每次回去看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哈哈大笑,心里特别高兴,因为自己的画受到了外国友人的认可。由于大家喜欢我的画,每到新老船员换届的时候,老船员都要向我求画留做纪念,而我对他们的要求可以用‘不厌其烦’来形容,这也算是我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一点小贡献吧。”


刘新尧与卢贵友在活动现场交流。

  全方位见证德艺双馨

  结束了8年的海上航行后,刘新尧回到陆地继续跟随霍老师学画。“在跟随霍老师学画的几十年中,我觉得老师不仅是一名画家,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位学者。不论理论上还是技法上,霍老师都已经登峰造极了。”

  多年来,刘新尧从霍老师身上受益匪浅。“作画方面,霍老师要求我们大胆落笔,小心收势。每次我拿习作去找他点评,他几乎不表扬优点,只看缺点。他的点评也仅仅是‘太光了’、‘太草了’、‘太繁了’、‘再润一些’……虽然每次点评都是一句话,但是言简意赅,十分考验学习者的悟性。我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点拨方式,虽然他看到满意的画作仅仅会说‘可以’,但是这两个字对我的鼓励却有千斤之重。”

  谈到霍老师的个人品德,刘新尧也是感慨万分。“霍老师钻研艺术很刻苦,这是一般画家做不到的。虽然现在他已经功成名就了,但是有时候我去拜访他,还能看到他在工作室里学习。他一边作画,一边听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有时是大学教师讲文学,有时是讲国学。老师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虽然当今社会的诱惑非常多,但老师还能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学问,实属难得。霍老师说,‘我进画室闻到墨香就是一种享受’,他用行动告诉学生们学画应该心无旁骛。”


卢贵友在大幅画作《君子之风》上题款。


刘新尧与刘士忠、郭福深、张树滨等在活动现场交流。


刘新尧与刘士忠、袁强民、单连辰在活动现场交流。


刘新尧与袁强民、单连辰、张树滨、邢宝玉在活动现场交流。


左起:郭福深、邢宝玉、单连辰、刘新尧、李建华、卢贵友、张树滨在鹤艺轩。


刘新尧与张志连、卢贵友、李建华在鹤艺轩。


刘新尧与卢贵友、李建华在鹤艺轩。


刘新尧与卢贵友在鹤艺轩。

 ↓ 刘新尧作品欣赏 ↓


刘新尧作品


刘新尧作品


刘新尧作品


刘新尧作品


刘新尧作品


刘新尧作品


刘新尧作品


刘新尧作品


刘新尧作品


刘新尧作品


刘新尧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