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县/张帆

 zqbxi 2020-09-27

卷县,《左传·宣十二年》《水经注》:晋楚之战,晋军争济,舟中之指可掬。楚庄祀河,告成而还。即是处也。

卷(quān)是一个古老的地名,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至少在战国至南北朝时期,卷作为一个地名却是真实地存在着。

卷,本为战国魏邑,秦时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原阳县原武镇西北四公里的圈楼村。北魏太平真君时废;太和中复置;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止。从此,卷县这一地名就此消失。但在当时,卷城北濒黄河,乃为河津之要地。

卷县名字的由来,主要是因为治所在卷城的缘故。卷县管辖之地为今天的原阳县的西部,以及现在的郑州花园口一带和荥阳县的一部分。《史记·苏秦传》注集解·徐广曰:“荥阳、卷县有长城,经阳武到密”。如今郑州花园口的思念果岭山水附近有一个旅游景点叫卷长城,说的就是古代的卷地长城,其实这段长城的大部分都在原阳境内,为战国时期魏国筑建,本是韩魏两国的分界线。卷长城北起原阳县师寨镇,东经包厂、大宾、靳堂、城关镇、葛埠口、原武等地出境,向西延绵至密县。这段长城在《中国历史地图》第一册上有明显的标注。

当时,历史上的阳武县管辖着今天原阳县的东部和南部,原武县管辖着今天原阳县的中部,而卷县管辖着今天原阳县的西部。可惜卷县在北齐以后就慢慢地沉寂于历史的长河了。而阳武县和原武县一直到明朝英宗正统年间,两县的建制定型之后,再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战国时期,周赧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74年),秦将胡阳占魏卷城;秦王政二年(公元前245年),秦将蔗公率军攻占魏卷城,斩城内军民三万人;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汉将周勃攻破卷城;公元前203年,楚、汉议和,以卷至圃田段鸿沟为界;东汉时期,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明帝刘庄命人沿河修筑千里河堤,途径卷城;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时曾在卷境内活动;明代宗景泰三年(公元452年),原武因河水淹城,人员迁入古卷城。《水经注·卷二十三》载:阴沟水出河南阳武县蒗渠,阴沟首受大河于卷县,故渎东南径卷县故城南,又东径蒙城北。

卷城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原阳县原武镇的圈楼村。圈楼村在明、清时期曾被称为圈厢城,后又改称圈城、圈楼。即便是现在,圈楼村虽然经过多次土地改良和平整,但古地貌遗韵犹存,村周围沙丘之中,时有明、清时期的石碑、香炉等物出土。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人物也与卷县有关:一个是周勃,一个是班昭。

周勃(?—前169年),秦、汉时期卷县人(今原阳县师寨镇磁固堤村),官至右相。刘邦临终嘱后事曾寄语:“安刘氏必勃也!”吕后死后,与陈平合谋平定诸吕之乱,史称“周勃安刘”。

关于班昭,东汉汉安帝永初七年(公元113年)孟春的一个吉日,一代才女班昭随儿子曹成去陈留(今长垣)赴任,沿途感慨于离开京城的悲伤和长途跋涉的劳苦,缅怀所经之地的先贤形迹,体察民苦,不禁而吟:“既免脱于峻崄兮,历荥阳而过卷。食原武之息足,宿阳武之桑间。”这篇赋为《东征赋》。文中的“卷、原武、阳武”之地,均指的是如今的原阳县。

在河南,有一个戏种叫卷戏,据说也与卷县有关。卷戏,也称眷戏,一说因形成于卷县而得名。卷戏作为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清代曾在河南、山西一些地方流行。相传源于寺庙音乐,因常到大户人家为其眷属演唱,所以又称眷戏。这一剧种到了清末逐渐衰弱。1956年河南省举办首届戏曲观摩会,曾邀沈丘县莲池乡的几位卷戏老艺人演出《下南唐》一剧。卷戏唱腔一般比较深奥,讲究音韵,词格为七、十字句。唱腔有原板、攒子、飞板、叫板、慢板、滚板、哭板等,以婉转清新、优雅抒情见长。伴奏乐器以锡笛(管子)、笙、横笛为主。打击乐器有锣、鼓、镲、梆子等。

古原武原有八景,为烟寺暮雨、龙潭月照、大河春涨、金堤柳浪、卷城晓烟、扈亭斜晖、灵鹊晴沙、曙阁残雪。可惜,现代人早已见不到“卷城晓烟”是何种景象了。如今的卷城(圈楼村)已划归平原新区。站在圈楼村,抬眼西望,高楼林立,摩天入云。即便是到了田野之上,也是小麦泛黄,一望无际,皆是平原绿野,村庄人家,哪里还有一丁点古代卷城的气息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