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富有哲理的一首词《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结尾短短16字,胜过你看的所有“鸡汤”

 qiangk4kzk8us4 2020-09-27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是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重阳日,在黄州涵辉楼宴席上所作的。这首词,虽是苏轼宴席怀人之作,却尽显他对自我生命的感悟。

尽管当时是重阳佳节,词意仍以“秋愁”为基调。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起句从写景起,表现深秋霜降之时的季节现象——河水渐干,水位渐浅,河中的沙洲露出。

苏轼剧照

释昙莹有“沙尾鳞鳞水退潮”之名句,所写风景与此相近。而苏轼比释昙莹更加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是单纯的景物描写。

后面的“露远洲”,看似写实景,然这个“远”字,表现的是登楼眺望所见。换言之,“露远洲”隐藏的“彩蛋”,就是凭目远望的词人自己。

于是,苏轼在有意无意间,不露痕迹地将自身的形象和情感,带入到眼前大自然的景色中,人景两相交融。

景色染上人的情感,显得更有生气;而人的愁绪结合了自然清新的美景,也就显得更加婉转淡然,虽写秋色而无悲秋之意绪,境界清远。

以景入情,排挤掉世俗的喧嚣,则人的胸怀,便不自觉地开阔起来。

苏轼画像

“酒方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上片后三句写酒后的状态,不仅有生理感受,还包含心理。

苏轼好饮而量窄,自有不胜酒力的时候。对照他当时的心境,“酒方渐消”,代表词人逐渐从被贬的挫折痛苦中清醒过来,但仍感觉到“微微”的凉意——心中之失落郁闷,还未尽去。

苏轼遭逢大难,感悟颇深,故言“飕飕”。但他依然对故人心怀感恩——因为“破帽多情却恋头”,是好友们对苏轼的真情实意。

幸好,自己还不至于“落帽”!——苏轼在此用了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的典故。“破帽恋头”,寓指自己还不至于被故人抛弃,在谪所还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厚待,世间仍有温暖,故谪贬之意减弱许多。

苏轼用典,自出新意,使人耳目一新,不但不落俗套,反又成为后世之典。

苏轼画像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下片就涵辉楼上的宴席,抒发感慨。前两句化用杜牧“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之句意。“断送”即“打发走”的意思。在苏轼看来,失意潦倒之时,应付佳节的最好办法,就是“清樽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可苏轼在大醉一场后,脑子反而更清晰了。他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反倒生出“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的感悟。

苏轼剧照

“酒力渐消”正代表一种“清醒”——从“人生如梦”的梦境中清醒过来,不再沉溺在俗世之事;如若不然,徒留悲伤和失落而已。

而那些扰人的俗事,就用喝酒打发走吧!但这绝不是那种麻痹自身的“借酒浇愁”和“酩酊大醉”,而是借沉醉酒乡,回归到生命原始、单纯的状态。

所以,“万事到头都是梦”,就成了苏轼精神上的升华。

苏轼剧照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在最后,用了自己的得意之句。他曾写下“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的诗句,以此对照,“明日黄花蝶也愁”正是“且尽今日之欢”的意思。

蝶由原先的“不知愁”,转为“知愁”,代表一种觉醒——蝶“知愁”后,就不会再继续留恋那早已残败的花枝。结合上句“万事到头都是梦”,就表现出一种从现实的愁云惨雾中跳脱出来的“超然”。

苏轼其实是以蝶喻人,当人们清楚人世的一切都是“梦”时,就可以从“梦”中跳出来,解放自己的精神。

庄子用“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来说明万物无论如何变化,终归是一体的;苏轼则用“明日黄花蝶也愁”,将“人之悲”与“物之悲”结合,化解物我的界限。二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庄子画像

如果“不知愁”,代表自己还没从俗世的表象中清醒;“知愁”,就表示自己开始正视自我,明白人世虚幻,不过是一场无法把握的梦境而已。

由自我去看待万物,就能不被表象蒙蔽——这是苏轼自我反省的感受,同时也是对徐君猷等身边人的勉励和期许。

这一首《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结尾短短16字的含义,胜过所有所谓的“心灵鸡汤”,可谓哲理与情感兼而有之,又结合得天衣无缝。后人评价“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所言甚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