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衣缝制工艺

 CKO养成计划 2020-09-27

  • 缝纫线的分类与选择

  • 线迹的分类

  • 缝制工序分析

  • 缝口质量与缝制质量

缝纫线的分类与选择

线的纤维种类


  • 天然纤维缝纫线:棉线、丝线等;

  • 合成纤维缝纫线:涤纶、锦纶等;

  • 混纺缝纫线:涤棉线、包芯线等。

缝纫线以某种纤维构成,它便会有这种纤维物质的特性。

(一)短纤维缝纫线(Spun)

以棉或涤纶短纤维,首先纺成单股,再以两股或以上的单纱捻合缝纫线。 

  • 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缝纫机器;在全球各地都容易购买到;表面价格低。

  • 缺点:拉力低(同一尺寸拉力没有包芯线好);没有包芯线耐用;有较多的疵点在纱线上;车缝较厚或是较硬的布料时,车缝能力没有包芯线好。

(二)包芯线(Core Spun)

包芯线是在纺纱过程中把涤纶或是棉质的短纤维包裹着一束涤纶长丝的表面,再以两股或是两股以上的纱捻合成缝纫线。

  • 优点:比同一尺寸的短纤维缝纫线拉力高 40-50% ;有很好的车缝能力,减少中断和返工;容许选用较小尺寸的线用于车缝较容易有针孔而又需要有较好拉力缝步的针织布,同样也容许使用较小尺寸的线处理在梳织的起皱问题;减少车缝爆裂及其他车缝问题。

  • 缺点:表面价格高于短纤维缝纫线。

包芯线可用于车缝厚及硬的布料,梳织布等,甚至用于车缝一些需要石洗或是喷沙的牛仔服装。

(三)长纤维缝纫线

  • 涤纶长丝线:高强度,耐磨性强,色牢度好,可缝纫性好和缝纫线迹美观(适用于高档服装、牛仔服、皮革制品、皮鞋制品、家用装饰品、汽车椅垫及各类箱包等的缝制)。

  • 组织化缝纫线:以涤纶或是尼龙的长纤维经过牵伸、组织化及定型制造成的。车缝效果饱满,接缝覆盖美观,接缝弹性高,与皮肤接触的地方手感柔软,但是反光率高(太亮), 且股线容易分开,不建议使用于平车(广泛用于包边、锁链及绷缝)。

  • 多条长纤维缝纫线:多条长纤维组成的缝纫线柔软,拉力超强,纱线很均匀,耐磨能力强,具有扭纹外观,但价格高且可供选择的颜色较少(常用于汽车内的附件、家俱 、床上用品、行李箱、手袋及鞋类车缝)。

缝纫线的组成结构


(一)缝纫线的捻向

缝纫线是由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加捻而成,加捻后缝纫线中的纤维或股线呈倾斜方向,这种倾斜方向被称为「捻向」:

  • S 捻(左捻):从左往右加捻;

  • Z 捻(右捻):从右往左加捻;

因为高速缝纫机面线导线方向是从左向右的,所以大多数情况选用 S 捻进行缝制,才不会产生退捻的问题。

缝纫线的尺寸


缝纫线的尺寸粗细常用 S、D、T 三个字母表示,都代表的是缝纫线的纱支粗细程度。

  • S 是英制支数:它是指在公定回潮率下,重一磅的纱线,它的长度有几个 840 码,就称为几支纱线(一般短纤的纱支均用 S 来表示,纱线越粗 S 值越小;纱越细,则S值越大)。

  • D 是 Denier(丹尼尔)的缩写:是化学纤维的一种细度表示方法,是指 9000 米长的丝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一般长丝的支数用 D 来表示,D 越大表示纱线越粗)。

  • Tex 特克斯,又称「号数」,简称特,旧称公支:它是指 1000 米长纱线在公定回潮率下重量的克数。

缝纫线的规格表示

一般,缝纫线的标牌上都标有缝纫线的等级、使用原料、纱支 细度等,缝纫线标牌通常包括四项内容:纱线粗细,色泽、原料、加工 方法。

如,「60/2x3白涤纶线」的形式表示:

  • 2 指一次加捻的单纱根数;

  • 3 指二次加捻的线根数。

缝纫线的选配原则


  • 缝纫线的性能应与面辅料匹配;

  • 缝纫线的颜色、质地应与服装面料一致或相似;

  • 缝纫线的选用应符合接缝和线迹种类要求;

  • 缝纫线的粗细应与针号相匹配;

  • 考虑服装质量、洗涤、熨烫及后整理、储存等要求。

线迹的分类

线迹的定义


线迹,是指缝制物上两个相邻针眼间所配置的缝线形式。

它是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缝线采用自链、互链、交织等方式在缝料表面或穿过缝料所形成的一个单元。

  • 自链:指缝线的线环依次穿入同一根缝线形成的前一个线环。

  • 互链:指一根缝线的线环穿入另一根缝线所形成的线环。

  • 交织:指一根缝线穿过另一根缝线的线环,或者围绕另一根缝线。

(一)线迹的功能及用途

  • 连接裁片,使服装成型;

  • 加固作用(如,明线\套结等);

  • 保护作用;

  • 辅助加工作用;

  • 装饰作用。

(二)线迹密度

指规定单位长度线迹的个数,又称针迹密度(单位长度规定为 2cm、3cm 或 1 英寸,即用 2cm、3cm 或 1 英寸长度内的线迹数表示线迹密度)。

线迹密度、缝纫线强度和缝纫线张力是决定线迹强度的三大重要因素。

线迹密度越大,线迹的拉伸性和强力也越大。但是,线迹密度过大,对线迹牢度反而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线迹密度应有一定的范围,需根据缝料的种类和线迹的用途而决定。

线迹的分类


在国际标准 ISO4915 中,服装加工中较常使用的线迹被分为六大类, 共计 88 种不同类型。

  • 100系列:单线链式线迹,7 种;

  • 200系列:仿手工线迹,13 种;

  • 300系列:锁式线迹,27 种;

  • 400系列:多线链式线迹,17 种;

  • 500系列:包缝线迹,15 种;

  • 600系列:覆盖线迹,9 种。

国内常用线迹习惯上归为四类:

  • 锁式线迹:对应国际标准 300 系列;

  • 包缝线迹:对应国际标准 500 系列;

  • 链式线迹:对应国际标准 100 系列、400 系列;

  • 绷缝线迹:对应国际标准 400 系列、600 系列。

100类(链式线迹)


  • 定义: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缝线自链形成的线迹。

  • 特点:一根缝线的线环穿人缝料后,依次同一个或几个线环自链。

是由一根线往复循环串套而成的链条状线迹。这类线迹用线量不多,拉伸性一般,缝线断裂时会发生连锁的脱散,应用不广泛。

(100 级线迹外观特征)

一般用于缝制面袋、水泥袋口,在缝制针织服装时都与其他线迹结合使用(如,缝制厚绒衣时须用绷缝线迹加固)。

200类(仿手工线迹)


  • 定义:起源于手工缝纫的线迹。

  • 特点:由一根缝线穿过缝料,把缝料固定住。

手工缝制可以形成的或由机器完成的仿手工缝制的线迹。

(200 级线迹外观特征)

300类(锁式线迹)


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后与另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交织而形成的线迹。

锁式线迹应用极为广泛,是服装生产中最基本的线迹。

  • 优点:结构简单、坚固,线迹 不易脱散,用线量少。缝制服装比较经济面料正反面的线迹完全一样不需要分正反面, 给生产带来了很大方便。

  • 缺点:伸缩性差,抵抗拉伸能力较小,容易被拉断梭体容线量较少,生产中需换底线,所以给生产带来一定的不便。

(300 级线迹的外观特征)

400类(多线链式线迹)


  • 定义: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后,与另一组(一 根或数根)缝线互链形成的线迹。

  • 特征:用线量较多,拉伸性较好。线迹面线型如锁式线迹,底线线型如链式线迹。链式线迹弹性和强力较好,同时又不易脱散,常用在弹性较强的面料和受拉伸较多的部位(如牛仔裤,后裆缝等)。

(400 级线迹的外观特征)

500类(包缝线迹)


一组(一根或数根)或一组以上缝线以自链或互链方式形成的线迹,至少一组缝线的线环包绕缝料边缘,一组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以后,与一组或一组以上缝线的线环互链。

包缝线迹包括单线、双线、三线、四线和五线包缝线迹等。

  • 单线包缝线迹 501:只有一根缝线是缝制毯子边缘的专用线迹,服装中一般不采用。

  • 双线包缝线迹 503:适宜缝制强度大的部位(如弹力螺纹衫的袖口、 底边常用这种线迹缝制)。

  • 三线包缝线迹 504号、505号:能防止面料边缘脱散;当缝迹受到拉伸时,面线、底线和上线之间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互相转移,因此缝迹的弹性较好;在服装加工中应用很广(如,面料的包边、针织物衣片的缝合、下摆的卷边等)。

  • 安全缝线迹:四线包缝(507号)和五线包缝称为安全缝线迹;四线包缝的缝迹较三线包缝好。

  • 复合线迹:五线包缝线迹实际上是由一个双线链式线迹和一个三线包缝线迹复合而成的,并各自保持其独立性,故可称为「复合线迹」。

    这种复合线迹可以由一个双线链式线迹和一个四线包缝线迹组成,构成三针六线包缝线迹;复合线迹的最大特点是强力大,工序可以简化,从而提高了缝迹的牢度和缝制的生产效率(五线或六线包缝多用于外衣、胸罩等缝制,男衬衫袖笼及摆缝、袖底缝就是五线包缝)。

(500 级线迹的外观特征与适用场合)

600类(覆盖线迹/绷缝线迹)


由两组以上缝线互链,并且其中两组缝线将缝料上、下覆盖的线迹(第一组缝线的线环穿入固定于缝料表面的第三组缝线的线环后,再穿入缝料与第二组缝线的线环在缝料底而互链)。

由两根或两根以上面线(直针线)和一根底线(弯针线)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线迹。绷缝缝迹是链式缝迹中加入装饰线形成的。

▲ 600 级线迹示意图

▲ 600 级线迹的外观特征

▲ 406、407、602、605 线迹的正反面外观

绷缝线迹


特点:强力大,拉伸性较好;使缝迹平整;在某些场合(如拼接缝)可防止针织物边缘线圈脱散的作用。

如,覆盖由装饰线(一般用光泽好的人造丝线或彩色线),使缝迹外观非常漂亮,似有花边的效果。

绷缝线迹多用于针织服装的滚领、 滚边、折边、绷缝、拼接缝和饰边等。

缝制工序分析

工序:是构成流水线作业系列分工上的基本单元。

工序分析:指对基本服装材料加工使之成为成品这一过程的所有作业进行分解,明确各加工步骤的作业性质、先后顺序、所用设备以及需耗费的时间等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劳动力和设备,将产品快速且低成本地加工出来。

(西装裙工序流程图)

工序分析的表示方法


在绘制工序分析图表时,首先要先将裁片或零件名称列出,然后再写上工序名称,画出工序符号,并注明操作时所需的时间,其基本结构如下:

工序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准备基础材料

  • 产品款式结构图、与缝制相关的工艺文件、样衣等,从而明确该服装的制作工艺及加工顺序;

  • 同时需在标准图纸上方填写产品名称、编制日期、编制人姓名等标识性内容。

(二)列出基本裁片及碎料

详细列出基础裁片、碎料及附件的名称及数量,确保后续工序分析时不遗漏任何项目。

(女西装裙的裁片一览表)

(三)决定填写形式

在进行工序分析时,一般将「基本裁片」设定为大部件,碎料、 附件等设定为小部件。填写工序时,大部件与小部件的位置摆放可根据服装款式或企业习惯来填写。

(四)划分工序,编制工艺流程

将服装的制作过程划分成各个作业单元(工序)。

编制工艺流程时,尽可能将作业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工序相对集中,减少生 产过程中半成品的传送。

工序划分的程度与服装种类、生产方式、作业员水平以及机器设备有关(可选择粗分工序或细分工序)。

(五)填入设备名称或机种型号

设备将直接影响缝制加工的工艺方法、加工时间和工序流程。

(六)确定加工时间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时间研究,将纯加工时间或标准加工时间填入工序分析图中,并统计各种不同作业时间。

(七)编写工序号

两种编写形式:

  • 按整个工艺流程图顺序统一编号;

  • 按各大部件分别编号。

(八)核对检查

核对检查工艺流程图加工顺序是否正确,有否漏序、漏件等。

(九)整理存档

将生产过的各种服装部件,按一定规律加以分类,编成标准工序分析表或工艺流程图,作为资料存档。

缝口质量与缝制质量

缝口是指成衣的衣片与衣片相互接合的部位。

影响成衣缝口质量与缝制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缝口牢度、缝口的舒适性、缝口的美观性。

缝口牢度


  • 缝口强度指垂直于缝口方向施加外力拉伸,直至缝口破裂时所承受的最大负荷(影响缝口强度的因素:缝线强度、缝口的种类、面料的性能、线迹种类、线迹收紧程度、线迹密度)。

  • 缝口的延伸度:指沿着缝口长度方向拉伸,直至缝口破坏时的最大伸长量。

  • 缝口的耐受牢度:衡量缝口在受到反复拉伸时的承受能力。

  • 缝纫线的耐磨性能:缝口的缝纫线不断被摩擦,在发生断裂时的摩擦次数。

缝口的舒适性


缝口应比较柔软、自然、舒适。

特别是内衣和夏季服装对缝口的舒适性要求较高,缝口不能太厚、太硬。

缝口的美观性


(一)缝口缩皱

在面料缝制过程中,沿着缝口方向产生变形的更象。

  • 主要表现:缝口的凹凸不平,缝口的长度缩小严重,缝口起皱、产生波纹,上下两层面料间发生位移等)。

  • 造成因素:缝纫机的因素(缝纫机的转速、针号的大小、底面线张力差异,及送布牙的高度等因素,其中上线张力与送布牙高度影响最大);面料性能;操作技术等

  • 目测分级法:即测试人员在标准光源下,通过对比测试样和标准样照(通常分 1-5 级,5 级缩皱最严重)。

(二)缝口面料损伤

  • 机械损伤:机针在穿刺面料时冲断了面料上的经纱或纬纱或线圈,造成缝口处面料的损坏。

  • 缝口面料热损伤:缝纫时由于摩擦作用,造成缝口处面料针孔变黄,出现面料碳化的现象(当缝纫机速达到 1200r/min时,机针的瞬间温度可达到 210-239℃,2200r/min 时可达到 28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