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你还不会配色

 CKO养成计划 2020-09-27

人类获取的外界信息 87% 来自视觉; 人类活动的产生 75-90% 由视觉引起; 人类视觉的初次信息 95% 来源于色彩。

01

可见光谱

色彩其实是一种可以被我们肉眼可以看到(可见光谱)的电磁波(波长在450-620nm之间),当光线被照射在物体上,然后再反射到我们的眼睛时,我们也就看到了颜色。

另外,还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光线,如,紫外线、红外线等。

02

三原色 & 色相环

在一般颜料中,红、黄、蓝是所有颜色的基础,理论上,所有其他颜色都来自这三种颜色。也就是所谓的三原色

接下来是三个次要的色相:橙色、紫色、绿色(来自三种主色的混合)。

然后它们之间再进行混合,得到橙黄、橙红、紫红、紫蓝、蓝绿和黄绿色...也就形成了我们经常听到的色相环

03

同类色/邻近色/互补色/类似色

1、同类色

同类色是指色相环中 15° 夹角内的颜色(色相性质相同,但色度有深浅之分)。如,深红与浅红,深蓝与浅蓝。

2、邻近色

邻近色,就是在色带上相邻近的颜色(如,红色和橙色)。

在色相环中,凡在 60 度范围之内的颜色都属邻近色的范围。

3、互补色/对比色

即,在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

互补色(对比色)之间有非常强烈的对比度,在颜色饱和度很高的情况下,可以创建很多十分震撼的视觉效果(如,橙和蓝、红和绿、黄和紫)。

4、类似色

类似色,指在色轮上相邻的三个颜色。

在色轮上 90 度角内的色统称为类似色(如,红-红橙-橙、黄-黄绿-绿、青-青紫-紫等)。

04

色彩三要素

色彩可用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来描述,即色彩三要素(Elements of color)。

  • 色相(色调):色彩的相貌(即,红、橙、黄、绿等)

  • 饱和度(纯度/彩度):色彩的鲜艳程度

  •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亮度和暗度)

人眼看到的任一彩色光都是这三个特性的综合效果,其中色调与光波的频率有关,亮度和饱和度与光波的幅度有关。

05

RGB & CMYK


1、加色模式 & 减色模式

加色模式与减色模式其实讲的就是通过色相的混合最后产生对颜色明度的影响。

加色模式的颜色越加明度越高,比如说红色加绿色加蓝色最后得到中间的就是白色;减色模式则反之,颜色越加明度越低,比如洋红加黄色加青色,最后得到的就是黑色。

2、RGB 原理

发光体释放光波(比如显示器),当所有的波长加在一起,会形成白色(RGB 三原色红、绿、蓝三色混合得到白色),所以称之为加色模式

RGB 模式的特点是色域广、颜色更鲜艳,主要用应用于主动发光的电子显示屏、电视等领域。

3、CMYK 原理

当发光体照射在物体(比如颜料)上,物体会吸收部分光波,然后将剩余的光波反射到我们眼睛(如果全部被吸收将成为黑色),被称为减色模式

CMYK 中青、洋红、黄三色混合可得到黑色(由于现实中颜料的纯度不够,青、洋红、黄三种颜色混合后无法得到纯正的黑色,所以在三原色之外新增了黑色,也就是 CMYK 中的 K )。

CMYK 模式的特点是色彩比较厚重,主要应用于不能发光(只能吸收发光体中的光波后将剩余光波反射出去)的印刷打印等领域。

06

色彩设计法则

1、色彩设计的常规过程

  • 确定主色

  • 搭配色(确定聚焦)

  • 结合造型进行设计与调整

  • 和外界交流后调整

2、色彩功能取色法

就是在设计过程中,从色彩信息的功能角度寻找合适的颜色(如,从照片或品牌调性上去感知和寻找合适的颜色)。

  • 主色:色彩倾向性明确的颜色(可以很好地烘托主角;主题印象、主要视觉信息)

  • 平衡色:与主色互相达成烘托效果的颜色(辅助功能、点缀功能)

  • 最深色:最深的颜色(压住重心)

  • 最浅色:最浅的颜色(透气感)

  • 同频色:多种与主色相似接近的颜色(丰富画面层次感,满足设计需求)

3、色彩平衡法则

  • 互补色平衡(侧重协调视觉刺激上的平衡)

  • 冷暖色平衡(侧重协调色彩情感上的平衡)

  • 深浅色平衡(侧重协调色彩层次方面的平衡)

  • 有彩色与无彩色平衡(综合考虑画面稳定性的平衡)

  • 花色与纯色平衡(综合考虑色彩群组之间的平衡)

  • 色彩面积大小平衡(综合考虑画面排版方面的平衡

色彩平衡的作用:满足心理、生理、情感需求的选色方式。

4、色彩同频法则

管理色彩群组、色彩同频效果的视觉逻辑。

  • 色相倾向一致的色彩同频(色相相同)

  • 色调一致的色彩同频(上面第二张图:8 种色调相同)

  • 组合神似的色彩同频(固定色彩组合,不固定造型)

  • 组合形似的色彩同频(固定色彩组合,固定造型)

  • 同频呼应(同频色彩之间的呼应感知)

  • 增加或减少色彩层次(画面丰富性管理)

5、色彩聚焦法则

用色彩来引导视线、传达信息、满足视觉设计需求。

  • 色彩对比必定产生聚焦(在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设置聚焦)

  • 聚焦色与融合色(融合色让聚焦色看起来是聚焦色)

  • 色彩属性增强聚焦感(设计色彩属性与对聚焦的理解)

  • 信息层感知层聚焦层(结构与重组作品)

  • 逐层聚焦顺序聚焦(阅读信息的方式)

  • 主色、主角与色彩聚焦(重新理解配色)

6、一般设计中需要用几种颜色?

主色(主题印象):少于 3 种色彩倾向性明确的颜色;

平衡色(对抗):少于 3 种与主角/主色/辅助色/点缀色;

同频色(协助):1 种或多种与主角/主色/辅助色/点缀色相似接近的颜色。

  • 一种最深的颜色:最深色(压住重心)

  • 一种最浅的颜色:最浅色(透气感)

07
色彩的空间语言

1、色彩的空间感

根据人们对色彩距离的感受,可把色彩分为:

前进色(近感色):低明度、高纯度,暖色相。

后退色(远感色):高明度、低纯度、冷色相。

一种色彩可能具有前进或后退两种感觉特性,这取决于在它的这种混合性中哪一个感觉占主导地位。在选择色彩时,需要同时考虑色相、纯度和明度三个要素。

色彩的前进感和后退感的强烈程度,决定物体在空间中活跃程度。前进色时常被用未改善人们的空间感受,减轻陌生、拘谨的感觉,提供亲切感(如,在墙面上使用前进和后退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感受)。

2、色彩的面积比例

同一空间中,不同界面、物体之间还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这就是他们在视觉中所占的比重。

地面、墙面及相关的器物应考虑避免出现具体图案或醒目的模式,要使用低纯度色。

基础色占整体的 70% 左右,辅助色占 25%,其余 5% 为突出色,按这一比例易于取得平衡效果;

当人在空间移动中时,所观察到的空间界面面积大小也不同。

3、色彩的视觉特性

色彩的轻重:颜色自身是没有重量的,只是有的颜色使人感觉物体重,有的颜色使人感觉物体轻。「重」是一 种主观意识,因而会随着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不同产生差异。

色彩的软硬:色彩的硬度不是靠触摸去感觉的,而是靠视觉来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