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冷门诗人的一首绝美小诗,仅凭诗尾7字,就惊艳了世人千百年

 文化点心铺 2020-09-27

关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古人常常喜欢强调“文以载道”,就是说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要看它的思想内容如何。如果仅仅是写得美,但是没有思想、没有内容,那它就不能够流传很久。比如盛行于汉魏六朝词藻华丽却空洞肤浅的骈文、初唐文坛风靡一时的宫体诗等等。

可是,作为文学中一类具有强烈抒情性质的文体,诗歌不一定非要“载道”,非要讲什么大道理。一首诗,只要它有一种感发的生命力,能让读者内心产生一种感动和启发,那它就是一首好诗。比如陶渊明的《饮酒 其五》、王维的《鸟鸣涧》、杜甫的《春夜喜雨》、李商隐的《无题》等。

事实上,这样的诗作在古典诗词中非常多,既没有“载道”,也没有“立忠义”,表达的仅仅是诗人在某种情境下的一种感动,却流传千年,成为经典,深受世人的喜爱。然而,这样的诗作因为作者名气不大的关系,有些常常被后人遗忘,实在可惜。例如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宋代冷门诗人徐俯的《春游湖》。全诗如下:

春游湖 徐俯(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宋诗的名气虽然没有唐诗的名气大,但是在宋代诗坛,星光熠熠的诗人也不少,像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可是,这位叫徐俯的宋代诗人,似乎就显得冷门多了。徐俯,江西派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江西修水县人,是黄庭坚的外甥。

虽然徐俯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大,但他的这首绝美小诗,仅凭诗尾7字,就惊艳了世人千百年。整首诗清新灵动、风韵翩翩,描写了诗人早春游湖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同时也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之情,读之让人如沐春风。因此,这首诗一经创作,就流传开来,受到时人盛赞。

双飞燕子几时回

诗作题目是《春游湖》,那么诗人在描写游湖所见时,必然要抓住一个“春”字。那么,在诗中哪些地方能体现这个“春”字呢?首句“双飞燕子几时回?”诗作开篇的这个问句,问得非常巧妙非常漂亮。“燕子双飞”,说明春天来了;诗人发问,说明这是早春,春色尚未浓郁。在疑问的语气中,诗人惊讶与喜悦的感情跃然纸上。

夹岸桃花蘸水开

疑问过后,诗人放眼一看,春天果然来了。次句“夹岸桃花蘸水开”深受后人称赞,其中的一个“蘸”字简直是神来之笔,小巧新颖,令人耳目一新。诗人仅用这一个字,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桃花依水盛放的状态。那么,桃花不同于柳枝,不能丝丝下垂,又如可以“蘸水”呢?

因为早春多雨,绵绵不绝,所以水面上升,距离夹岸的桃花枝条自然就更近了。桃花夹岸盛放,美丽的影子倒映在水里。风吹湖面,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岸上的花枝和水中的倒影就联成一片,仿佛“蘸”水而开了。从这个字中,我们不得不惊叹诗人细致的观察力,以及超强的文字表现力。

春雨断桥人不渡

诗作写到这里,“春”意已经描写得非常生动了。但是,“游”字该如何表现呢?第三句“春雨断桥人不渡”衔接得非常自然巧妙。既然“夹岸”就应该有水,说明诗人正在漫长的湖堤上欣赏春色;既然“桃花蘸水”,说明湖水上涨了。于是,在这一句中,“春雨断桥”既照应了上文,说明了桃花为什么是蘸水而开,又开启了下文“小舟撑出柳阴来”。

湖水上涨,淹没了小桥,因此自然就“人不度”了。这对兴致正浓的诗人来说,未免有些令人不快。此外,诗作欢快的节奏,到此也顿了一下,摇曳跌宕,韵味十足。看着断桥,诗人心里犹豫着:难道就这样败兴而归吗?

小舟撑出柳荫来

正在这时,“小舟撑出柳荫来”柳荫深处悠悠地撑出一只小船来,原来可以租船摆渡啊!此句以实写虚,虚实相生,虽只写了小舟撑出柳阴,但满湖春色却早已跃然纸上。如此一顺一挫又一顺间,诗题中的“游”字就这样在矛盾中被表现出来了,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也感受到了小船撑出时带来的喜悦。

后人曾称赞此二句颇有陆游名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神韵。事实上,这二句诗不仅写得生动优美,还很有哲理:人生就是如此,在不断向前中总会遇到阻碍,在阻碍中又不断地向前。

整首诗可以说不仅画面美、内容真,而且情感足,感染力强,让读者在诗人笔下仿佛又亲身经历了一次“早春游湖”;此外,诗作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审美观:描写景物,不能只有秀丽多姿,还要有幽淡雅静。此诗若无“断桥”,一味地春光明媚,就会少很多逸趣。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