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轲言利(资治通鉴卷二之十三)

 德昌馆 2020-09-27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邹地的人。孟轲成名之后,有一次拜见魏惠王,魏惠王见到孟轲后,问道:“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能给我的国家带来什么好处呢?(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

  孟轲回答道:“您何必一定要谈好处呢,谈谈仁义多好啊!如果君主嘴里光说如何为国谋利,大夫嘴里光说如何为家谋利,士民老百姓嘴里光说如何让自身得利,上上下下都只知道追逐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世上从来没有心怀仁爱的人却抛弃他的亲人,也没有心怀忠义的人却把国君放到脑后。(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魏惠王听完点头道:“说得对啊。(善。)”

  其实孟子和他的老师也有一段关于“利”的对话。

  在很久以前,孟轲拜孔伋(字子思)为师,曾经向他请教治理国家什么是当务之急。孔伋说:“用利益吸引他们。(先利之。)”孟轲问道:“君子用来教育百姓的,只应该是仁义啊,怎么是利益呢?(君子所以教民者,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

  孔伋解释说:“仁义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利益!作为君主不讲仁,那么臣民就无法安居乐业;君主不讲义,那么臣民就会尔虞我诈,这样就会造成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经》中说:‘利者,义之和也。’又说:‘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些都是最大的利益啊。(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司马光评论道:孔伋和孟子的话,其实道理都是通的。然而,只有讲仁义的人才知道仁义是最大的利,不讲仁义的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孟子对魏惠王直接宣扬仁义,闭口不谈利,是因为讲了这么深的道理魏惠王也理解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