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邈谏范甯遣吏采风(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七之十六)

 德昌馆 2020-09-27

  范甯在豫章太守任上的时候,曾经派遣十五名官吏分别下到十五个属城,探采访求当地的风俗习惯及地方治理情况。每当遇到官吏休假回来时,他也都仔细问询他们民间对官长的评价和反应。

  徐邈知道了这件事后,就给范甯写信道:“你审理官司明正公允,日常的很多杂事小事也从不积压,这样,官员自然对他职权份内应负责任的事更加谨慎,而人们的心里也就不再觉得迷惑不解了,何必还要到乡里村落听取并不可靠的传闻呢?你那样做,不仅无助于有所收益,还会为有所企图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试问这世上哪有正人君子对于不是他的事,而愿意对别人的事情说长道短的呢?自古以来,愿意当别人左右耳目的人,没有不是小人的,这些人都是先依靠小小的忠心而逐渐获得方便时机,酿成他的大不忠,先是凭借小小的信义蒙骗别人,最后才得以干出大不信的丑事的。这样最后就使得谗害别人和谄媚别人的人并进,也使善恶混淆,这岂可不加以特别警惕!你能谨慎地选择任用部属下官,一定能够找到经国济世的栋梁之才来领导各个部门,各部门都能有优秀的官吏来掌管主持事务,再遴选公允方正廉明的人来担任监督,那么这个机构的清廉污浊、有才能与否,在办事过程中便可了解清楚。你只平心静气地泰然自若地处理事务,又何必要借耳目来访查呢!从前,汉代明德皇后马氏从来没有跟左右侍从的人员谈论公事,可以说是有远见卓识,何况身为大丈夫反而不能避免这样呢?(足下听断有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岂须邑至里诣,饰其游声哉!非徒不足致益,乃实蚕渔之所资,岂有善人群子而干非其事,多所告白者乎!自古以来,欲为左右耳目者,无非小人,皆先因小忠而成其大不忠,先藉小信而成其大不信,遂使谗诌并进,善恶倒置,可不戒哉?足下慎选纲纪,必得国土以摄诸曹,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又择公方之人以为监司,则清浊能否,与事而明,足下但平心处之,何取于耳目哉?昔明德马后未尝顾左右与言,可谓远识,况大丈夫而不能免此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