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资治通鉴卷零二零之十)

 德昌馆 2020-09-27

  当初,司马相如病重将死,临终时留下遗书,称颂汉武帝的功德,并谈及祥瑞之事,劝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汉武帝深受感动,适逢获得宝鼎,他便与公卿大臣和儒生们商议封禅之事。天子封禅泰山是极为少见的事,又久未兴行,没有人懂得它的礼仪。方士们认为:“封禅的意义就是不死。黄帝以前的君主,封禅都招来怪物,以与神灵相通,而秦始皇就未能在泰山顶上祭天。陛下如一定要登泰山。应缓缓前进,如无风雨,就可以登上泰山山顶举行祭天大典了。(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于是,汉武帝命儒生们采用《尚书》、《周官》、《王制》等书的记载,草拟封禅的礼仪。但这些儒生研究了数年还未拟出。
  于是汉武帝询问左内史兒宽的意见,兒宽说:“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以显扬祖先的姓氏,考求上天的瑞应,这是帝王的盛典,但献礼的仪式经书中却无记载。我认为,封禅典礼的完成意味着同天地神灵的联系,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适当的礼仪,而非臣下所能拟就。如今将要举行的大典已经拖了数年时间,群臣人人各自尽了全力却始终未能拟出。只有天子才能掌握中正平和的最高原则,综合条理各种头绪,发出金玉般的声音,以顺利促成这一天下最大的庆典,作为万世遵奉的法则。(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然享荐之义,不著于《经》。臣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祗,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于是汉武帝多采用儒家学说加以修饰,亲自制定了礼仪。又制作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观看,有的儒生说:“与古代的不一样。”于是汉武帝将儒生一律罢斥不用。又按着古代的作法,首先振奋军威,用酒食飨众,然后举行了封禅大典。
  对于虚无飘渺之事,如果形不成一致意见,就干脆一人拍板。而皇家之事,也只有皇帝最适合拍板。所以兒宽所说的一系列话,其核心意思就是封禅之事事关天地人神的沟通,只有皇帝才有这个天赋和能力,所以不需要大臣们再辛苦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