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牛受桓魋之罚,柳下惠婴盗跖之诛(资治通鉴卷一四零之二十二)

 德昌馆 2020-09-27

  北魏孝文帝见流放到边疆地区的罪犯经常有人逃亡,针对这一问题北魏朝廷制定了株连的法令。法律规定:流放到边疆的犯人,凡是逃亡的,犯人的全家都要被罚作劳役。
  光州刺史、博陵人崔挺为此向孝文上书,他劝道:“天下之人善良的居少,恶人居多。如果一人犯下了罪就要株连到全家,那么身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司马牛就会因为他的哥哥桓魋的行为而受到惩罚,而作为君子典范的柳下惠也会因为他的弟弟盗跖的行为而牵连被杀,这么良善的人无缘无故受到连带,难道不是很悲哀的事情吗!(天下善人少,恶人多。若一人有罪,延及阖门,则司马牛受桓魋之罚,柳下惠婴盗跖之诛,岂不哀哉!)”孝文帝觉得崔挺说得很有道理,就又下令废除了这一株连制度。
  株连虽然很有些残忍,然而,在缺乏信仰和信任基础的社会中,这恐怕也是比较有效的办法。所以在乱世,双方的合作必须要把自己的亲儿子送去当人质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