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蚕随感

 德昌馆 2020-09-27

听人说孩子通过养蚕可以培养爱心,于是向朋友讨来几条开始养了起来。孩子没有什么耐心去照顾,反而是当爹当妈的受不了幼蚕忍饥挨饿,于是把这个重任给担了起来。

春去秋来,蚕已养了好几茬,对蚕的习性特点也开始慢慢熟悉。照顾的标准也从原来的谨小慎微,到现在的漫不经心。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对它们习性的了解,所以摒弃了以前那些无意义的花架子,漫不经心也可以算是因熟能生巧而信手拈来。

儿时见过大人们养过蚕,但当时最深的印象不是蚕,而是红得发紫的桑椹和染得满嘴、满手、满身的红汁。直到近几年真真正正、从头至尾地养过几个回合,才算得上对蚕的习性、蚕的一生有些许了解。

经过养蚕,练就了百步辨桑的本领,形成了每到一处都不由自主地寻找桑树。经过四处访寻,才知道原来桑树有很多亚种。桑叶的形状也并不只是心型,还有单裂、双裂甚至多裂等多种形态。它的果实既有果肉紧密的,也有果肉松散的。

经过养蚕,才发现蚕丝并不天然是白色的,也可以多姿多彩,而且彩色应该还是显性基因。经过几代的杂交繁衍,原本织出金黄色蚕茧的天虫们,开始织起了金黄、黄和白色的茧子。

经过养蚕,才知道茧也不必是椭球体。蚕会随遇而安,当外部环境没有足够的空间,不允许它们编织出标准的椭球体的茧时,它们也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因地制宜地织出各种形状的茧。既可以是扁椭球,也可以是三角锥型,甚至是方型。

更有甚者,当在内部、外部条件制约之下,天虫们也可以不必有茧这个阶段,不经吐丝结茧的过程,直接成蛹化蛾。

经过养蚕,也感受到化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稍有不慎,就会“蛾死茧中”。那些成功经历了整个生命历程的,都是蚕中的胜利者。

经过养蚕,更觉事难两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如要保留蚕丝,就不能再化蛾产籽;如化蛾产籽,则必然会使蚕丝寸断而不可再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