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三之二)

 德昌馆 2020-09-27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身边的人说:“近来看见大臣们多次上表章恭贺祥瑞之事,然而,如果普通百姓家中富足而没有祥瑞,也不影响君王成为尧、舜之类的圣王;如果百姓愁苦怨怼,即使国家多有祥瑞,帝王也会成为桀、纣之流的暴君。后魏之世,官吏焚烧连理树,煮白雉鸡吃,难道有连理树和白雉鸡就能表面是盛世吗?(比见群臣屡上表贺祥瑞,夫家给人足而无瑞,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为桀、纣。后魏之世,吏焚连理木,煮白雉而食之,岂足为至治乎!)”于是他下诏说:“从今以后,大的祥瑞允许上表奏闻,大瑞之外的诸种瑞兆,申报给有关部门即可。(自今大瑞听表闻,自外诸瑞,申所司而已。)”后来,有人发现有白鹊在皇宫寝殿中的槐树上建巢,合欢交配如腰鼓状,左右的大臣齐声称贺。唐太宗说:“我常常笑话隋炀帝喜欢祥瑞。真正的祥瑞是得到贤才,这些东西有什么值得庆贺的!(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于是他命人毁掉其巢穴,把白鹊放到野外。

这一年天旱少雨。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道:“往年朝廷虽也放出过宫女,但我私下听说太上皇宫内与掖庭的宫女,没有什么用处的人很多,把这么多宫女放在深宫,岂止是白白耗费衣物粮食,而且还会造成阴气郁积,这也足以造成旱灾。(往年虽出宫人,窃闻太上皇宫及掖庭宫人,无用者尚多,岂惟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旱。)”唐太宗说:“妇人们常年锁在深宫之中,实在值得同情,他们除却洒扫庭院之外,还有什么用呢?应当全部让她们出宫,由她们另寻配偶。(妇人幽闭深宫,诚为可愍。洒扫之馀,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唐太宗命尚书左丞戴胄、给事中洹水人杜正伦在掖庭西门挑选无用的宫女予以遣返,前后被遣返的宫女有三千余人。

有一天,唐太宗问王珪道:“近代以来国家政治越发赶不上古代,这是为什么呢?(近世为国者益不及前古,何也?)”王珪回答道:“汉代崇尚儒术,宰相多用通经的儒士,所以风俗淳厚;近代以来重文艺而轻儒术,又辅以法律,这便是治世化民之道所以日益衰微的原因。(汉世尚儒术,宰相多用经术士,故风俗淳厚;近世重文轻儒,参以法律,此治化之所以益衰也。)”太宗深以为然。

唐太宗曾闲居无事,和王珪交谈。这时恰好有一个美子在旁侍侯,唐太宗就指给王珪说:“这是庐江王李瑗的妾,李瑗杀了她的丈夫后纳她为妾。(此庐江王瑗之姬也,瑗杀其夫而纳之。)”王珪听说后离开座位一本正经地问道:“陛下认为庐江王纳她为妾是对还是不对?(陛下以庐江纳之为是邪,非邪)”唐太宗答道:“杀人而娶他的妻子为妾,这么明显的事你怎么还要问对错呢?(杀人而取其妻,卿何问是非!)”王珪说:“从前齐桓公明知郭公灭亡的原因在于喜好良言而不能用,而桓公本人仍弃置进良言的人,管仲认为这和郭公没有什么两样。现在这个美女还在您身边,所以我觉得是不是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昔齐桓公知郭公之所以亡,由善善而不能用,然弃其所言之人,管仲以为无异于郭公。今此美人尚在左右,臣以为圣心是之也。)”唐太宗听了非常高兴,即刻将此女子放出宫去,让她回到自己父母身边。

唐太宗让太常寺少卿祖孝孙教授宫女们音乐,结果不称太宗的心意,太宗为此而责怪他。温彦博、王琳劝道:“孝孙乃高雅之士,您却让他去教授宫女,进而又责备他,我们觉得这样不好。(孝孙雅士,今乃使之教宫人,又从而谴之,臣窃以为不可。)”唐太宗大怒道:“朕将你们视为心腹,你们应当竭尽忠心来侍奉我,现在你们却附合臣子欺罔君上,难道是为孝孙说情吗?(朕置卿等于腹心,当竭忠直以事我,乃附下罔上,为孝孙游说邪!)”温彦博行礼谢罪,王珪却并不行礼,他说:“陛下责令我尽忠效诚,现在我所说的话难道有私情吗!这是陛下有负于我,并不是我有负于陛下!(陛下责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私曲邪!此乃陛下负臣,非臣负陛下!)”唐太宗沉默良久才作罢。

次日,唐太宗对房玄龄说:“自古以来帝王虚心纳谏的确很难,朕昨天责备温彦博和王珪,到现在还在后悔。你们不要因此事而不能畅所欲言。(自古帝王纳谏诚难,朕昨责温彦博、王,至今悔之。公等勿为此不尽言也。)”

纳谏之难,难于上青天。高高在上的帝王,听惯了阿谀奉承之言,一旦有人拂逆鳞,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自然而然的暴怒,能控制的,就成为了明君,不能的,就成为了暴君。明与暴,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