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的悲哀,相亲那点事儿

 宋安之 2020-09-28

朋友圈刷爆了的18岁照片,诉说着一个无言事实,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出生于1999年12月31日),度过了18岁生日,意味着90后这一代全部成年,集体告别了幼稚青涩的少年时代,00后开始正式登场,多感时间如水无声,今天我们来讲讲90后这一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背后相亲那些事儿… 

临近年关之际,很多小伙伴正在陆续回家中,到了一定年龄的小伙伴回到家以后就要面临一个人生大事,即婚姻大事,而相亲成为最快的一种方式,没有之一,媒人也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网络社交化,但是由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传统相亲反而成为更多年轻人相识相爱的媒介。

在古代,男女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这一点跟现代类似,保证了一个平等的物质交流基础,但是不同的是古代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比如两家是世交,关系良好而会指腹为婚,相亲之事由红娘或媒人、家人一手操办,男女双方在未拜堂同房之前,基本上很难见上一面,古代女子也不流行抛头露面,像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这两个古词语就可以显露一二,拥有很浓重的封建色彩,虽然在现代提倡自由恋爱的世人眼里有悖于人性,但封建社会的另一面优势就体现出来,即就是这种包办婚姻,古代很多夫妻一辈子都是相敬如宾,鲜少有离婚的。

清亡封建社会结束,步入民国以后,社会讲究民主自由平等,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而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过去式,冲破封建的束缚,新一代年轻人开始自由恋爱,首当其冲的就是清末帝溥仪,1931年被其爱妃淑妃文绣告上法庭要求离婚,可以说是对旧文化的挑战,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离婚成功结束,当然民国时代还是有很多地方延续着封建社会的传统,

以下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山西襄汾丁村当地人士的结婚证明,可以看出除了上方有民国国徽标准之外,还是有着浓浓的古风。

进入新中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没有指腹为婚这种天方夜谭之事,但是相当多的地方还是流行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山西临汾为例,八九十年代,农村相亲双方只是见见面,很少有双方交流的,只是看一面之缘,近年来,随着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在这一代人身上开始显现,通过相亲快速结婚成为城市农村一种流行方式,当然城市里现代化一些,并没有太多规矩,经亲朋好友介绍一番就是了,而农村讲究送媒人及其相亲女方家礼品,比如一箱奶之类的,让烟,递烟,放烟,形成一种无形之中的规矩,双方见见面,聊聊天也有让两个年轻人单独聊聊天,双方父母在另一屋子聊天的,然后可以的话留下联系方式以观后效,看两个人具体聊的如何,可以的话出去多走走,差不多了快速订婚然后结婚,有很多从认识到结婚也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可以称之为闪婚,彩礼钱一般十几万,在农村是一笔巨款,保证了新娘结婚以后的家庭地位,勉强维持着婚姻和平状况。

古代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一辈子,如今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背后,物质的提升,眼界的开阔,知识的普及,更多人追求着所谓精神层次的要求,人心迷离,离婚率居高不下,也不知这是社会开明进化的一面,还是较之封建时代一场婚姻一辈子相敬如宾的退化,真是好大一场讽刺…

物质的提升,带来虚无缥缈的精神层次,风气开化并没有使这个民族多出更多铁骨铮铮之辈,却多了很多为了所谓自由草草婚姻草草结束的新人,这一场梦幻盛世,不知扰了何时梦。

粗说浅谈,只道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