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教育皇子,朱元璋放任老师打儿子,康熙喜欢打老师给儿子看

 宋安之 2020-09-28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因为清承明制,所以两个朝代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诸如这两个朝代都是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因此很多人习惯将明朝和清朝合称为“明清”。


说起明清两朝雄才大略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圣祖康熙可以说是两个不得不提的皇帝。这两朝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便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没有夺嫡之争,而康熙时期出现了历史上很有名的九子夺嫡之夺嫡惨祸。


这两位皇帝雄才大略之主,为何一个是儿子们相处平安无事,一个却是儿子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呢,这其中的原因可谓是错综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都有,那么今天宋安之单纯明清两朝皇子教育对比这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明太祖朱元璋放任老师打儿子


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可谓是一场成功的逆袭。出身布衣,落魄时当过和尚甚至乞讨过,在25岁参加反元义军以后,历时15年便建立了偌大的明帝国,并且还是打破北伐不能成功的魔咒,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北伐成功。


因为小时候的苦难经历,所以开国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儿子们的教育很重视,在开国当年冬天便命建“大本堂”,取古今图籍存放其中,并聘请四方名儒到堂中教授诸子。

朱元璋聘请的名儒之中,有一个叫李希颜的老师,这位先生的可谓是学富五车,学识相当之高,教导皇子自然是没问题。但他有一个毛病,就是脾气很是古怪,从来不顾及诸位皇子的身份,只要你上我的课,是我的学生,那么不听教诲我就要打。


李希颜身为老师打诸位皇子,朱元璋倒是可以理解,所以并没有说什么。但是有一次李希颜打的太严重,打的皇子的额头上都有痕迹,朱元璋就控制不住要发作了,这时马皇后劝道:“乌有以圣人之道训吾子,顾怒之耶”?意思是人家先生是以圣人之道教育诸子,是不可以责怪的。


朱元璋一听就释然了,于是放任李希颜这般教育诸皇子。


除却平常的教育,朱元璋也有意让儿子们吃苦锻炼。像明朝开国的前一年也就是1367年,朱元璋为儿子们正式取名时,就命内侍制成麻鞋和行囊,让儿子们穿上麻鞋,出门时一定要自己带上行囊。如果去稍微远的地方,也不能全程骑马,还要自己步行一段距离。


等到诸子年长一些以后,朱元璋又派他们去老家凤阳待了几年,以体会民间疾苦。对于这段经历,明成祖朱棣在多年以后回忆起时,是这样说道:“朕少时尝居凤阳,民间细事,无不究知”。可见这样的历练还是很有用的。

二、康熙喜欢打老师给儿子看


康熙四十六年初春,康熙帝在南巡途中检查几位随行皇子的学业,结果发现他们问题多多,于是康熙就将问题归于皇子的老师徐元梦身上,认为他没有尽到责任,没有尽心教诲。



所以康熙特令当着在京皇子之面,由乾清门侍卫侍卫将徐元梦杖笞30板。


虽然康熙这样干,符合清朝“国俗”,因为徐梦元是满洲正白旗大臣,看康熙看来,众皇子跟他不是师徒关系,而是主奴关系,他只不过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奴才罢了,所以没好好教导,就该打该被惩罚。


但抛去这一层“国俗”关系来看,很明显康熙这是过度溺爱自己儿子们的表现。


等到皇子长大以后,经常辱骂乃至殴打大臣,还有鞭打侍卫,康熙并没有做出什么实际行动,只是象征性下了一项规定:“稍有冤抑等情,即赴朕前叩告,朕且欣然听理,断不罪其人也”。意思是这些人可以直接到他面前告状,很明显哪里有人真敢这样做呢,这项规定自然是不了了之了。


最后总结来说,单纯以皇子教育来说,明太祖朱元璋是更胜一筹,不只是尊师重道,放手让老师教导儿子,哪怕是儿子经常挨打也可以接受。并且力求通过各种方式让儿子们体验民间疾苦,所以对于儿子的培养很成功,可以说是当时没有发生夺嫡的原因之一。

康熙则是受清朝“国俗”影响太深,虽然他提倡崇儒重道,但很明显没有这样做,认为皇子老师不过是奴才罢了,所以肆意打骂,过度溺爱自己的儿子们,使他们都是骄纵无比,而这自然是后来出现九子夺嫡的一个原因。


当然这只是涉及明太祖朱元璋和康熙在位时期的皇子教育,整体来说,清朝的教育更好。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身为明朝开国皇帝,不只是尊师重道,更是会通过各种方式培养皇子,让皇子多加历练,来体验民间疾苦,可以说很是全面。


但明太祖朱元璋之后,皇子的教育就没有这么全面了。而且明朝严格实施嫡长子继承制度,可以说教育资源都倾斜于皇太子身上。


清朝因为雍正时期创建的秘密立储制度,等于是每个皇子都有机会成为皇帝,所以教育很是平衡,每个皇子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加之清朝对于皇子从小的教育很全面和苛刻,是文武都有之,学习时间还很长,每天四更时分就要起床上学,十四岁就要正式习骑射。所以整体来说,清朝的皇子教育要比明朝更好更均衡。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